國外保溫材料在建筑中的應用

我國建筑能耗高于發達國家數倍,首先表現在建筑保溫狀況上的差距。
而對廣大消費者來說,這種差距最直接的后果是:暖氣怎么燒都不熱,夏天空調一刻都不能停,為采暖和制冷付出的電費、熱水費居高不下,家庭開支增大。
國外普遍重視保溫材料的生產和建筑的保溫工作,力求大幅度減少能源的消耗量,從而減少環境污染和溫室效應。一些發達國家早在上世紀70年代末就已經開始了建筑節能的工作,建筑節能用保溫材料占絕大多數,如美國從1987年以來建筑保溫材料占所有保溫材料的81%左右,瑞典及芬蘭等西歐國家80%以上的巖棉制品用于建筑節能。強制建筑業的新建建筑中執行節能標準,因而已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整個國家的建筑能耗大幅度下降。如丹麥1985年比1972年采暖面積增加了30%,但采暖建筑能耗減少了318萬噸標準煤,采暖能耗占全國總能耗的比重,也由39%下降為28%;美國自從制定第一部節能標準至今,僅佛羅里達州在電力和天然氣能源上就節約了158億美元,預計到2011年,在此基礎上又會節約430億美元。由此可見,國外的建筑節能法規30年來取得了多么顯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1.保溫材料在墻體及圍護結構中的應用
建筑材料及建筑保溫材料是實現建筑節能的最基本的條件,各國在建筑中采用了大量的新型建材和保溫材料。實心磚已普遍被空心砌塊和多孔磚所替代。在空心砌塊的墻體中,為了提高墻體的保溫性能,隔斷在砌塊之間形成的空心通道的氣流,還要向空隙中填加膨脹珍珠巖、散狀玻璃棉或散狀礦物棉等松散填充絕熱保溫材料。在建筑物的圍護結構中,不論是商用建筑還是民用建筑,全部采用輕質高效的玻璃棉、巖棉、泡沫塑料等保溫材料。
墻體的保溫基本上有三種形式:內保溫、外保溫和夾心保溫。居民建筑的墻體結構基本上是最外面一層為木質或塑料質的墻板,然后是一層硬質的泡沫塑料,里面就是墻的標準主體、木框結構等。在木框之間鋪貼高熱阻值的玻璃棉保溫氈或礦物棉保溫氈等,然后在木框上釘上石膏板,這樣基本上可以控制墻體的熱傳導值在0.35~0.50W/(m-k)范圍。另外一種典型墻體的結構是在空心砌塊或空心砌筑好的墻體的空腔中,用高壓縮空氣把絮狀的或塊狀的玻璃棉吹到空腔中,填充密實,同樣能起到很好的保溫作用。
2.保溫材料在屋頂上的應用
國外在民用建筑屋頂一般采用尖頂的較多,在尖頂的閣樓空間緊接屋頂的下面都裝有供空氣流通的通道,既能解決空氣的流通,又可起到一定的保溫隔熱作用。同時在天花板的上面,一般都要鋪設玻璃棉或礦物棉氈、墊,或在此空間直接吹入松散的保溫棉,有的直接吊裝由玻璃棉或巖棉等保溫材料和裝飾貼面復合而成的天花板。
3.防空氣滲透技術在建筑中的應用
在建筑物中空氣的滲透是影響節能效果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建筑物內產生的水蒸氣可以造成在建筑結構、墻體屋頂的滲透,聚集式結露會造成保溫材料功能的下降,從而降低保溫節能的效果。所以,國外在建筑結構的設計中都很重視解決阻斷水蒸氣向墻體和屋頂的滲透,采用的一般辦法有:(1)在玻璃棉或巖棉板材的一面復合一層塑料薄膜或金屬薄膜,使該層薄膜朝向在取暖季節里溫度較高的一面。(2)用塑料薄膜直接鋪設在已放置好的保溫材料上,其朝向也是朝向溫度較高的一面。此外,為了防止空氣滲透,還要在墻體與屋頂結合處、墻與地板結合處、地基與地板結合處采取了特殊的施工設計和工藝處理。對于管道和電線周圍的縫隙和孔洞,必須采用各種密封材料進行處理。目前,國外民用建筑的空氣滲透平均值已經降到了0.5次/h左右。
4.保溫材料在地面中的應用
國外大部分建筑都有地下室和地下空間,居住和活動空間的地板并不是直接暴露在外界環境中,這就為生活空間的保溫創造了有利條件。但是如果地下室和地下空間不是采暖空間時,尤其是在冬季,仍會有相當多的熱量通過一樓的地板傳出。因此,在建筑物的一樓地板下面,仍然需要填充高密度的保溫材料。同時,在地下室的混凝土地坪和地基與土壤之間鋪設一定厚度的剛性和半剛性保溫材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