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2004年中國最大1000家工業企業名單中,重慶太極集團在醫藥類企業中排名第一,成為醫藥類企業的“狀元”。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消息說,此次排名的主要調查數據,是各工業企業2004年的營業收入,太極集團2004年主營業務收入為71億元,比排名第二的同仁堂高出20多億元。
太極集團能榮登榜首的優勢在于:與國內其他醫藥企業相比,其產業鏈完整;擁有新藥開發和藥品銷售兩大克敵制勝的法寶。其典型代表是該公司2004年推出我國唯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抗糖尿病新藥——“太羅”,目前是世界上治療Ⅱ型糖尿病最有效的藥物之一。
太極強大的綜合實力是新藥“太羅”孕育的基礎
太極是中國醫藥界產業鏈最完整的企業,擁有自己的藥材基地、制藥廠和商業銷售系統,而且全部通過了中國的GAP、GMP和GSP認證;太極旗下除了有“太極集團”、“西南藥業”、“桐君閣”3家上市公司外,還有13家制藥廠、6000多家大藥房、66家醫藥商業公司,總資產160億元。其中上市公司“西南藥業”的西藥制劑全國產量第一,擁有中國第一個GMP樣板生產車間凍干粉針劑生產線和世界上最先進的德國軟袋大輸液生產線,其大輸液軟袋生產能力和質量全國第一,每年銷售供不應求。位于重慶市涪陵區的太極工業園區還擁有年產1億瓶的亞洲最大糖漿劑生產線和年產10億支的國內最大口服液生產線。
研發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必須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做后盾,必須以足夠的產品利潤積累為前提。太極集團已擁有曲美、急支糖漿、通天口服液、補腎益壽膠囊、藿香正氣液等6個產值上億元的品種。太極的拳頭產品曲美,上市5年銷售額已突破18億元,穩坐國內減肥品市場頭把交椅。再加上由6000多家大藥房、66家醫藥商業公司和地區代理等方式組成的完善的商業銷售網絡,使太極集團擁有了開發自主知識產權新藥的底氣和實力。
太極集團把新藥研發的方向鎖定為糖尿病。其理由是:作為導致人類死亡的第三大疾病,目前全球患者超過2億。我國糖尿病患者總人數已超過5000萬,并且每年還以150萬—200萬人的幅度遞增。專家預測,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未來5—10年糖尿病患者將達1億人。
糖尿病有Ⅰ型Ⅱ型之分。Ⅰ型是指自身免疫系統功能缺陷,導致胰島素分泌數量絕對不足,病人需要終身依賴胰島素才能得到有效治療的一種疾病。
Ⅱ型糖尿病是指由胰島素抵抗為主和(或)伴隨胰島素分泌不足,多數通過飲食治療和口服降糖藥即可得到有效治療的一種疾病。在我國,Ⅱ型糖尿病人占糖尿病總數的90%。
太極集團下屬的太極醫藥研究院以研發市場上最急需最緊缺、代表國際最先進水平的治療Ⅱ型糖尿病新藥為切入點,配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投入上億元資金,耗時長達8年,終于完成了實驗室成果,臨床試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SFDA新藥證書及生產批文等全過程,由太極集團生產并于2004年1月成功推向市場。
業內人士評價說,如果沒有像太極集團這樣實力雄厚的企業集團作強大后盾,要想研制出像“太羅”這樣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藥是不能想象的。
“太羅”超越單一降糖的局限開創Ⅱ型糖尿病用藥新時代
一流企業在新藥研發方向上也有它一流的考慮:傳統的對糖尿病的治療都立足于控制血糖,認為只要把血糖控制好,就萬事大吉。隨著胰島素和口服降糖藥的廣泛應用,降糖已不再是治療的難題,但為什么仍有眾多的患者并發大小血管病變,冠心病甚至心肌梗塞等多種疾病呢?
國內外專家在歷時一個世紀的研究后,終于解開了這個謎團:通過單純增加胰島素降低血糖可以解決10%左右的并發癥,但90%左右的并發癥和80%的糖尿病死亡率單靠這種方式是無法解決的。因為導致糖尿病和并發癥加重的根本原因不在于高血糖,而是體內胰島素生物功能“失活”,醫學上稱為胰島素抵抗。正是胰島素抵抗和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物造成的高胰島素血癥加速了動脈炎癥、動脈硬化、血脂增高、血壓增高、血黏度增高、體表脂肪堆積,從而使糖尿病人形成以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高血黏度、高體重、低壽命,“五高一低”為主要表現的一系列綜合征。也正是這些綜合征致糖尿病人于死命。
世界衛生組織(WHO)認為,只有解決胰島素抵抗才可能真正解除糖尿病人的病因,同時也才能消除血液中胰島素濃度偏高(即高胰島素血癥)給人體帶來的一系列并發癥。
基于這樣的認識,國際最先進的Ⅱ型糖尿病治療原則被確定為:一、減少胰島素抵抗,更有效的發揮胰島素功能;二、保護胰島β細胞,恢復自身胰島素功能;三、安全、穩定、持久控制血糖;四、減少由胰島素抵抗而引起的各種心腦血管并發癥。
太極集團立足長遠,致力開發,與國際知名的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強強聯合成功開發出我國唯一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糖尿病新藥——“太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