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高藥物的治療效果,降低毒副作用,適應制劑要求,方便應用,可將藥物化學結構進行修飾。修飾方法根據藥物結構而定,近年來發展很快。
保持藥物的基本結構,僅在某些功能基上作一定的化學結構改變,稱為化學結構修飾。藥物經化學修飾得到的化合物,在人體內又轉化為原來的藥物而發揮藥效時,稱原來的藥物為母體藥物(Parent Drug),修飾后的化合物為藥物前體(Prodrug),亦稱前體藥物,簡稱前藥。
第一節 有機藥物化學結構修飾的目的
藥物化學結構修飾的目的在于:改善藥物的轉運與代謝過程,提高生物利用度;改善藥物理化性質和不良嗅味;有利于藥物與受體或酶的相互作用,引起相應的生物化學和生物物理的轉變。
化學結構修飾的中心問題是:選擇恰當的結構改變,使在生理條件下,能釋放母體藥物,并根據機體組織有酶、受體、pH等條件的差異,使母體藥物釋放有差異,而達到上述目的。大多數前藥在體內主要經酶水解而釋放母體藥物。
一、使藥物在特定部位作用:
一般情況下,藥物的作用強度與其血濃度成正變關系。為提高藥物的作用強度,就必須提高其血藥濃度。將藥物的結構進行修飾,成為無生物活性的前藥,當藥物前體運轉到作用部位時,轉化為母體藥物,發揮其藥效。這樣,提高藥物前體的血濃度,僅提高作用部位的母體藥物濃度,使效力增加,而不顯示副作用或較低。如癌細胞組織的特點是堿性磷酸酯酶、酰胺酶含量或活性高,pH值低。利用這些特點,設計了抗癌藥的酯類和酰胺類前藥。又如己烯雌酚二磷酸酯是治療前列腺癌的效藥物,服用后,到達癌細胞組織時,受酶分解為己烯雌酚,使癌細胞組織中的濃度高于正常細胞組織,有利于治療,較少影響正常細胞。
二、提高藥物的穩定性:
有的藥物還原性較強,貯存過程中不穩定,易氧化分解失效。維生素C具烯二醇結構,還原性強,在存放過程中,極易受空氣氧化失效。經修飾為苯甲酸維生素C酯,活性與維生素C相等,穩定性提高,其水溶液也相當穩定。
一些藥物不經口服途徑給藥,療效顯著,但口服給藥時,則效果不好。原因之一是這些藥物對胃酸不穩定,被其分解失效。如羧芐青霉素口服效果差,其茚滿酯則對胃酸穩定,可供口服,吸收性也改善。
三、改善藥物的溶解性:
多種酸性或堿性有機藥物或其鹽類在水中溶度較低,溶解速度也較慢。將其制成適當的水溶性鹽類,不僅溶度增大,溶解速度也相應提高,更能適應制劑要求。如苯妥英是一種弱酸性癲癇治療藥,一般是口服給藥。癲癇發作時,需注射給藥,但苯妥英水溶性低,其鈉鹽雖易溶于水,又堿性太強,易水解析出苯妥英使溶液混濁,而不適用于注射。將其分子引入N-磷酰氧甲基,作成磷酸3-羥基甲苯妥英酯(Phosphoric Acid 3-hydroxymenthyl phenytoin Ester,VI),其二鈉鹽的水溶性比苯妥英高4500倍,能滿足注射要求。苯妥英開環形成的羧酸的氨基乙酸酯鹽—苯妥英原(Prophenytoin,VII),水溶度大,在體內分解為脲基二苯乙酸,并自然環合成苯妥英而發揮作用。
四、改善藥物的吸收性:
藥物的吸收與脂水分配系數有關。如林可霉素的脂溶性差,脂水分配系數小,吸收不好。2-O-丁酰基林可霉素的脂水分配系數增大,吸收也改善,而且在體內的酶催化水解快,能達到藥物修飾的效果。
五、延長藥物作用時間:
藥物的轉運和代謝快,作用時間較短。為了維持有效血濃度,必須反復給藥,給治療帶來諸多不便。如修飾結構,可使作用時間延長。如紅霉素堿作用時間短,6小時給藥一次,修飾為乳糖酸紅霉素鹽,則作用時間延長,8~12小時給藥一次。作用時間短的藥物,制成大分子鹽,一般可使作用時間延長,而且對淋巴系統有高的親和力,濃度高,對治療有利。鏈霉素、新霉素、紫霉素的聚丙烯酸鹽、磺化或磷酸化多聚糖醛酸鹽等均有此效果。
六、降低藥物的毒副作用:
如菸酸為抗糙皮病的維生素,缺點是忍受時性差,并有刺激性,易引起血管擴張、面部潮紅和皮膚發癢。羧基經化學修飾后形成菸酰胺,療效不變,副作用降低。修飾后形成菸羥肟酸,效果相同。
毒副作用有的某些酸、堿性藥物,修飾成適當的鹽,毒副作用可以減輕。特別是將堿性藥物作成氨基酸鹽或酸類維生素鹽;將酸性藥物作成膽堿鹽。維生素C氯喹鹽的毒性比磷酸氯喹低;硫酸雙氫鏈霉素對第八對顱神經及腎臟有毒害,但抗壞血酸、泛酸和氨基酸雙氫鏈霉素的急性毒性顯著降低,并且溶解度增大,其中以抗壞血酸雙氫鏈霉素的LD50最大,毒性最小。膽茶堿對胃腸道的刺激性比氨茶堿輕。
七、消除藥物的不良臭味:
不少抗生素類藥物有很強的苦味,用制劑學的矯味方法很難奏效。氯霉素、紅霉素均有苦味,經成酯修飾為氯霉素棕櫚酸酯、紅霉素丙酸酯則不再有苦味。抗瘧藥奎寧也有苦味,成酯修飾為碳酸乙酯奎寧,則苦味消除。
八、發揮藥物的配伍作用:
組織胺H1受體拮抗劑有使人困倦的副作用,與具興奮作用的黃嘌呤類藥物作成鹽類供用,H1受體拮抗劑的副作用可被黃嘌呤類藥物的中樞興奮作用對抗,發揮了藥物的配伍作用,苯海拉明與8-氯茶堿形成的茶苯拉明即為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