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10日電(記者李斌、吳晶)海域國有、依法用海、用海有償……伴隨海域使用管理法的實施,中國海域使用中長期存在的“無序、無度、無償”局面正得到徹底扭轉。
記者從10日在此間舉行的紀念海域使用管理法實施五周年座談會上獲悉,目前,各類行業用海基本都已納入依法管理,截至2006年底,全國累計發放海域使用權證書39395本,已確權海域面積達113萬公頃。
國務院先后批準了包括上海洋山港、杭州灣跨海大橋、曹妃甸首鋼搬遷建設用海項目等在內的37個國家重大建設項目用海,有力保障了國家能源、交通、工業等重大建設項目和重點行業的用海需求,在我國海洋產業布局調整和重點區域海洋經濟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各級海洋功能區劃是審批項目用海的主要依據。繼2002年《全國海洋功能區劃》發布實施后,目前,遼寧、山東、河北、江蘇、浙江、福建、廣西和海南等八省(自治區)海洋功能區劃均已獲國務院批準,沿海三分之一以上市、縣的海洋功能區劃也已經批準實施。
中國海監各級機構依法開展大規模的海、陸、空執法檢查,對我國近岸港口、海洋石油開發、圍填海、海砂開采等用海活動實施了全方位監管。自2003年以來,中國海監總隊每年組織開展“海盾”專項執法行動,共查處重大違法用海案件191起,實施行政處罰1.3億元。
2001年10月27日,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域使用管理法》,自2002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這是我國頒布的第一部關于海域資源管理、全面調整海域權屬關系的法律,標志著我國海域管理工作開始納入依法管理的軌道,開創了我國海洋管理工作的新局面。
五年來,我國的海域管理工作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建立起遍布沿海省、市、縣和部分鄉鎮的海域管理網絡,社會各界海域管理法制意識不斷增強。各級人民政府及海洋部門堅持依法行政,積極開展工作,在配套法規制度建設、海洋功能區劃、海域權屬管理、海域有償使用、海域使用執法監察、海域行政區域界線勘定和海域管理能力建設等方面都取得了較大進展,有效維護了國家海域所有權和海域使用權人的合法權益,有力保障了海洋經濟的持續、健康、協調發展。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