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1月10日電(李斌、楊文婷)中國沿海各地近年來逐漸興起的“圍填海”熱已經引起國家高度重視。記者從10日在此間舉行的紀念海域使用管理法實施五周年座談會上獲悉,全國性圍填海規劃將在今年正式啟動。這是中國首次制定全國性圍填海規劃。
當前,國家實行土地宏觀調控,嚴把建設用地“閘門”,沿海各地把發展的目光轉向海洋,“向大海要地”,圍填海活動呈現出速度快、面積大、范圍廣的發展態勢。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蔣正華在座談會上指出,大型的圍填海項目在帶來經濟效益的同時,也帶來了生態退化、環境惡化、資源衰退、海洋災害加劇等多方面的問題。
蔣正華希望國家海洋局會同沿海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盡快編制全國圍填海規劃。“圍填海管理要實施年度總量控制制度,發揮規劃的引導和約束作用,優先保證國家能源、交通、工業等重大建設項目和重要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用海需求,防止海域資源的粗放利用和浪費。”
根據有關調查情況,國家海洋局海域管理司副司長阿東估計,“十五”期間,中國平均每年圍填海面積約300平方公里。“根據目前各地提出的圍填海需求,‘十一五’期間預計每年的數目將遠遠超過這一數字。”
此前,中國科學院院士邱大洪曾對圍填海現象表示憂慮:“現在各地、各個省區市都有自己的規劃,但缺乏秩序,雜亂無章,沒有國家層面上的統一協調。”
“我們將先在局部地區開展規劃試點,有可能先從環渤海地區開始。”阿東說,“依照全國和地方海洋功能區劃,我們把近岸海域劃分為禁止圍填區、限制圍填區、適度圍填區、圍填供給區等4種功能區域,并計劃制定沿海各地的圍填海總量控制指標。”
國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專家的測量資料顯示,膠州灣水域面積正在變小。專家認為,人為的無度的圍填海工程是決定性的因素。
2006年,國務院頒布了《防治海洋工程建設項目污染損害海洋環境管理條例》。根據這一條例,中國將“嚴格控制圍填海工程”;“50公頃以上的填海工程,100公頃以上的圍海工程”的環境影響報告書,由國家海洋主管部門核準;圍填海工程必須舉行聽證會。
2006年,中國沿海某地一項海洋工程由于違法圍填海,被中國海監總隊罰款1500多萬元人民幣。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