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學家:普通人寫自傳是對權利的追求

往日里,熟讀《史記》的鄒振東常常會做這樣的追問:漢代的家庭怎樣用五谷烹制三餐,周轉不濟時該問誰借貸,生老病死如何操持?但是,“流傳至今的都是王侯將相的歷史,應該建構于個體的常態的歷史,反而消失不見”。
“父親不是英雄,也不是明星,但這并不代表他沒有敘述歷史的權利。”這位歷史學博士說。因為讀博士時受到新史學觀的影響,他從不輕視小人物在歷史中的作用。
而在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教授楊念群看來,在表現個體生活狀態上,底層與精英同等重要。人們多研究精英歷史,很大程度源于精英們可以書寫,可以被記錄,因此才可被后人追溯,“歸根結底,精英有發聲的渠道,但平民沒有”。
“正因如此,很多人都認為宏觀歷史就是炮灰。”這位長期研究精英史的學者指出,讀者對底層歷史的追捧不僅僅是因為書中的內容引起了他們的共鳴。長久以來,兩種歷史觀占據了社會的核心,一種是背后往往帶有政治目的的宏大敘述,另一種則是過度以西方為中心,強調一切都在進化的現代性史觀。現在,這二者“都在遭受質疑”,因此“草根自傳必然會受歡迎”。
“普通百姓寫自傳,這本身就是對權利的一種訴求。”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郭于華則給出了這樣的論斷。在物權、產權、消費者權益都日漸受到認同的今天,對歷史的要求也應該被視為一種權利,“這種權利正在得到社會認同,這是整個社會開放和進步的一個標志”。
連續10年來,郭于華和她的團隊在東北、河北、陜北、四川的四個村落做農民口述歷史的搜集工作。長年堅持,使他們摸索出了一套和當地人打交道的方法,甚至去的次數多了,“我們現在都可以用方言跟老鄉講話了”。
在多數人眼里,這是個吃力不討好的項目,所以團隊直到現在都很難找到資金支持。但在收集者看來,農民口述史和平民自傳一樣,只有通過這些記錄,才可以真實地看到一個人如何與宏大的社會結構相聯結。
郭于華和一個陜北農婦聊天時,農婦向她講述了兒子剛出生時的情景。以前那個地方的女人不需要下地干活,她們每天的工作就是照顧老人孩子、紡線織布、裁衣納鞋,只有農忙那一陣,女人才會跟著男人下地撒種子。但這個農婦的兒子出生那年,一夕令下,不論男女,全村人都要下地干活了,不干活就沒工分,沒工分就得餓死。田在山上,離家特別遠,她只好找了根布繩,天一亮就把還沒斷奶的娃娃拴在炕上,晚上回來,孩子一整天都餓著肚子,哇哇大哭,屎尿涂得全身都是,這位母親只有半夜里抹眼淚。而那一整年她都沒時間織布,孩子一歲大了才第一次有衣服穿。
其實也正是那一年,為了“跑步進入共產主義”,中國開始實行農業集體化運動。如果沒有農婦那樣卑微的生存和瑣碎的記憶,“我們根本無從得知在宏觀歷史下真實的生活狀態”。
“可是人們一直忽視自己的個體價值。”郭于華感嘆。她在搜集口述歷史的過程中,常常會遇到對回憶往事感到不知所措的農民,最常從他們嘴里獲得的答案,總是“那不都過去了么,我們農民這點事,有什么可說的”。
“人為什么不重要?普普通通的村民村婦,不也是和共和國的歷史一起走過來的嗎?”郭于華總是這樣告訴她的研究對象。很多農民文化程度不高,沒有能力記錄自己的歷史,但這并不代表他們就應該被遺忘,“因為在歷史面前,人應該是平等的。”
郭于華還經常會以各種方式提到孟令騫——著名地主“周扒皮”的曾外孫。今年年初,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了孟令騫花5年時間調查采訪后寫成的家族史《半夜雞不叫》。在那個耳熟能詳的“半夜雞叫”的故事中,周扒皮是極盡刻薄狠毒虐待長工的大地主,但孟令騫在實地訪問中卻得知,周扒皮的資產在整個縣城要排到2000名開外,劃分成分時,他只是被定為“富農”。故事中被周扒皮虐待的高玉寶,“在實際生活中也并沒有在周扒皮家當過雇工”。孟令騫一直生活在家族的陰影和屈辱中,他很自卑,“心里一直想了解太姥爺家族具體的罪惡是什么”,于是才有了從“半夜雞叫”到“半夜雞不叫”的另一種歷史講述。
“知道了這些,人們還會認為歷史只是學者們的事嗎?”郭于華反問。
不過,在國內對于這種相對草根的底層生活史的研究,迄今仍沒有形成一個學科。即使是田野調查中極為重要的口述史,也“往往只是作為對社會學的一種補充材料出現”。楊念群指出,這是當前的史學空白。如何在個體敘述之上,“找到一個公共平臺,現在看來還很難。”
然而從某種角度看,當個人的私密體驗可以作為自傳在網上流傳時,一個人的回憶就得以從“私”領域進入公共領域。“不能要求這種表述完全真實,”郭于華說,“但不同角度、不同面向的敘述,就讓歷史出現了多聲部的可能。”
無疑,互聯網有助于使這種可能成為現實,正如郭于華所認為,“是網絡開創了關于草根歷史的新時代。”
盡管鄒洪安毫不熟悉網絡,但他80年的人生卻在這個虛擬世界里被人們閱讀。有時,他寫下的那些遙遠年代的故事,讓如今的年輕人感到大為驚訝,他們會驚呼“被雷倒了”。
像“雷”這樣的網上用語,這位老人是看不懂的,正如他也不能理解,年輕人為什么要將“東西”稱為“東東”。但這并不妨礙他在自己的晚年,經由網絡,加入到另一個聲部的歷史合唱中去。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