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振興規劃中總量控制、淘汰落后產能的規劃能否控制新增產能的增長值得關注。2009年,淘汰落后銅冶煉產能30萬噸、鉛冶煉產能60萬噸、鋅冶煉產能40萬噸;到2010年底,淘汰落后小預焙槽電解鋁產能80萬噸。這些淘汰產能分別相當于2008年我國有色金屬各產品產量的7.94%、18.71%、10.22%和6.07%,我國有色金屬行業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但值得關注的是落后產能淘汰會不會形成新產能的替代,甚至出現更大的新增產能,因為在淘汰落后產能的基礎上,許多企業肯定會提出技術改造項目的要求,如何控制技術改造增加的新產能是一個難題。
企業重組容易,但真正形成協同效應較難。規劃支出:形成3—5個具有較強實力的綜合性企業集團,到2011年,國內排名前十位的銅、鋁、鉛、鋅企業的產量占全國總產量的比重分別提高到90%、70%、60%、60%。我們認為,目前全國前10位銅、鋁、鉛、鋅企業產量已經接近或者達到目前的水平,這說明該規劃制定的這一目標并不高。我們認為,這一目標的完成不在于形式,而是能否實現協同效應,從實現行業的良性發展,這一問題還存在疑問。
資源保障能力進一步提高,但是也要考慮到成本問題。規劃里表示:2011年,銅、鋁、鎳原料保障能力分別提高到40%、56%、38%;加強煤鋁共生礦資源開發利用,形成100萬噸氧化鋁生產規模;再生銅、再生鋁占銅、鋁產量的比例分別提高到35%、25%,比2008年分別提高6個和4個百分點。我國是資源相對匱乏的國家,目前銅、鋁、鎳資源自給率較低,基本保持在30%左右,未來提高資源保障能力的主要手段是對國內外資源進行投資,但這些投資均存在不確定性,也存在投資成本的問題。資源回收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僅需要社會的發展,也需要回收體系的完善以及國家政策支持。我們認為,我國回收系統將不斷完善,國家政策支持也將逐步落到實處,未來有望實現這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