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的水刺非織造布的研究開發生產已近十年,無論從品種、規模、質量、設備都有顯著的提高,基本上適應了目前國民經濟發展的需求。水刺非織造布的涉及了醫藥衛生、輕工、電子、環保等學科領域,推動了國內傳統化纖和差別化纖維的發展!
至2000年底,我國水刺非織造布生產線已達18條,其中歐洲設備為7條,臺灣設備為6條,國產設備為5條。設計生產能力為29450噸/年。估計今年實際水刺非織造布產量18500噸/年。如銷售單價按34元/kg計算,總銷售額為6.29億人民幣。水刺非織造布產量目前已與日本持平,日本1999年實際產量17000噸/年,銷售額按738日元/kg計,總額為12546百萬日元。如折合美元,日本為(1美元=106日元)11835.8萬美元,我國銷售總額為(1美元=8.3元)7578.3萬美元。從上述數據分析我國水刺非織造布在相同的產量條件下,所創造的附加值較低,與日本相比相差1.5倍多。另據不完全統計,我國每年約進口來料加工各類水刺布多達4000噸/年左右。我國水刺非織造布發展到今天,如何面對加入WTO后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拋棄低水平重復建設的不良習慣,創建具有我國企業自主知識產權等問題,值得進行深入討論!
一、我國水刺非織造布技術主要特點
1.今年我國水刺非織造布與去年相比生產線增加三條(國產),生產能力增加3000~3500噸/年。但實際產量今年從去年10000多噸增加到目前18500噸,增加幅度為45.9%。主要是水刺非織造布生產企業重視了市場的開發,拓展了水刺非織造布的應用領域,用量增加。其二是國際上生產和銷售非織造布的大公司開始做中國水刺非織造布市場及產品,結識我國非織造布同行,物色合作伙伴,及收購兼并生產企業等
!
2.國內水刺非織造布主要集中在兩大類,即醫用敷料紗布、手術衣等以及人造革基布。相關企業產品變化不大,技術差異很小,尤其表現在水刺人造革基布上,而且重復建設突出,為爭奪市場份額而進行惡性價格競爭。水刺人造革基布售價下降幅度為(48000元/噸降為35000元/噸)27.1%,實際有些生產廠銷售價還要低的多,故下降幅度還要大。
3.隨國內水刺非織造布生產設備的發展,國產水刺生產線比重增大,目前為5條,占27.7%,預計仍會繼續增加。國產生產線主要產品是人造革薄型基布。工藝路線基本相同。設備仍屬跟隨型,與歐洲進口設備相比,整體水平較低,缺少自己的知識產權及軟件!
二、水刺非織造布的技術進步
1.水刺非織造技術的多元化
目前,我國水刺非織造布前道工序清一色采用梳理成網工藝,一定程度限制了水刺非織造布品種開發,而日本在今年的大阪非織造布展覽會上推出的水刺非織造布來看,既有干法造紙漿粕/聚酯水刺布,又有合成纖維紡粘(復合纖維)水刺布、銅氨紡粘水刺布等。我國在上述產品及工藝方面尚屬空白,這方面應引起非織造布行業重視。
隨著國內水刺非織造布技術日趨成熟,發展輥筒式水刺機是一個重要課題,但要注意輥筒式水刺機工藝路線配套,需要有高速成網機相匹配,如生產有網孔水刺布,平網水刺更換品種較輥筒水刺要方便。多元化發展,有利于提高我國水刺非織造布技術水平。
隨著水刺技術應用發展及完善,水刺非織造布應用界線被突破,躍向機織物和針織物的替代領域,具有代表性的是德國Freudenberg公司生產的水刺紡粘非織造布,商品名為Evolon,它是將復合紡粘長絲纖網,經高壓水針連續沖擊,使長絲分裂成不同纖度(0.05~2.5dtex)的細旦長絲。Evolon 紡粘非織造布具有優良的力學性能,較高的透濕和透氣性,手感柔軟。產品表面經整理后Evolon與普通的機織物和針織物同時具備良好洗滌性和優異的懸垂性能。據介紹70g/m2的Evolon非織造布可做T恤衫,150g/m2可制成運動服裝等。
采用高壓水刺技術對傳統織物進行表面處理,改善紡織材料的結構和性能。使得紗線變得松散并與相鄰紗線中的纖維纏結,使得經、緯紗在交織點處的紗線連結更加緊密,隨水刺頭壓力增加而經緯紗的連結更加密實?椢锝浉邏核坦に嚭螅浘暭喚再次重新再分配而均勻地分布在布面中,從而徹底消除了原織物本身具有的張應力。機織布經水刺后,具有很好的起絨作用,增加織物厚度,透氣,透濕能力增強,并改善上染率等。水刺技術在其他領域的應用也具有廣闊的前景。
2.水刺生產線相關設備理性化
水刺纏結纖網加固機理表明,水經過噴水板,在壓力作用下,水針穿透纖網,并在傳送帶(底網)的織線(平板)上反彈,水針直接穿刺和反彈使得纖網纖維位移纏結。在水刺工藝區中,配置負壓裝置吸水,將通過纖網的多余水份吸走。由于纖維纏結受噴水頭水壓,吸水裝置負壓力,纖維網密度,生產速度及纖維性能等綜合因數的影響,水刺生產線在生產高克重時,往往需要提高水泵壓力和吸水裝置負壓。根據國內目前合成纖維及粘膠纖維性能,東華大學非織造研究發展中心及國外專家普遍認為,水刺非織造布比較經濟型的定量在220g/m2以下。整條水刺線在能耗方面,按產量與能耗進行比較,每噸水刺非織造布耗電2000~2500kwh,明顯高于紡粘700~1000kwh,熱扎非織造布150~200kwh,針刺非織造合成革基布300~350kwh。國產高壓水泵應用推廣,尤其是水刺工作壓力100bar以下很適用,具有使用壽命長,備件更換方便,價格便宜,裝機容量45kw。
另外,需要說明水過濾裝置有兩大系統,即合成纖維及粘膠纖維水刺水過濾系統和棉及槳粕水刺水過濾系統。目前國內引進全部水刺的水過濾系統如不進行改造,只能適合化纖水刺非織造布工業化生產,其主要原因為:①由于棉纖維和漿粕纖維具有一定量短絨率,和不同成熟度。②棉纖維在漂白工藝中,一些氧化劑可以使棉纖維發生降解,漿粕纖維中含有少量的半纖維素,木素及果膠,脂肪,多糖類雜質,極易在水循環系統中形成膠狀體,堵塞噴水板噴水孔。這些往往需要考慮專用過濾器,并應配備足夠容量以保證水循環系統工藝要求。
3.產品技術與理論研究
水刺加工技術及機械兩者如何緊密有機結合是一種重要的理念,它包含著工藝軟件、實際經驗和本地化的特色。非織造布生產受其工藝的影響和限制,許多工藝數據均受特定條件(機械,原料,工藝,操作水平等)因素影響,光用實驗方式得出,完全的照搬,無法做出理想的產品。因此,企業必須根據自身軟件和硬件條件具備的情況,在反復實踐中提高技術。開展企業技術進步是創新的關鍵。
我國水刺非織造布發展已近10年,隨著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日期的臨近,面對國際的競爭,我們水刺非織造布企業,機械制造企業必須再次向世界同行業學習,降低成本,提高技術含量和服務質量,創立自主知識產權,此外應迅速建立相關國家標準,促進企業水刺非織造布的標準化和產品質量的穩定與提升。
目前,應積極鼓勵企業、研究部門、市場營銷三結合,開發自己的水刺法技術和產品,鼓勵申請自己的水刺法技術和產品專利。多學科相結合改良水刺非織造布及機械設備,應用新型化纖及環保型原料,充分與濕法工藝,紡粘工藝,干法造紙工藝及傳統織造工藝進行合理組合,創出各種新型技術及水刺產品,是可行之道。東華大學與浙江、江蘇等單位合作對水刺法工藝技術理論,機械設備等進行了較系統的實驗和理論分析,噴水力學模型建立,水過濾系統淤堵機理分析,水刺非織造布功能性整理等等,這些研究成果縮小了我國與國外在水刺法工藝理論研究上的差距,為開發新型水刺非織造材料起到理論指導作用。
三、看法與建議
水刺非織造技術應用領域廣泛,由于用途不同后加工條件不同,對水刺非織造布的要求各異,從發展的觀點來看,我國水刺非織造布的品種和數量,尚不能滿足水刺技術的提高和應用范圍日益拓展的需要,我國與國外水刺非織造布在設備水平、后處理工藝、新產品研制速度、新材料應用等方面均有差距,為進一步促進我國水刺非織造布的技術進步,提出下列建議:
1.行業協會應加強質量監督,整體提高產品技術水平,加快行業及國家有關標準制訂,促進行業內公平競爭。
2.企業需積極成為創新主體,積極與研究部門合作,加快新品種研制,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3.企業應積極發展新技術、新工藝,提高企業產品檔次與特色,重視“十五”期間技術更新,在新設備、新技術上應敢于投資,保持技術上的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