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尿酸與胰島素抵抗的相關性分析

【摘要】 目的 探討血尿酸與胰島素抵抗的相關性。方法 測定162例體檢人員的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血尿酸、空腹胰島素,加以對照分析。結果 空腹胰島素升高組37例,其中空腹血糖升高10例,甘油三酯升高15例,血尿酸升高10例,百分比分別是27.02%、40.54%、27.02%。空腹胰島素正常組125例,其中空腹血糖升高15例,甘油三酯升高31例,血尿酸升高16例,百分比分別是12%、24.8%、12.8%。經χ2檢驗,空腹血糖及血尿酸在兩組間差異有顯著性(P<0.05),而甘油三酯在兩組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結論 血尿酸與胰島素抵抗相關。
【關鍵詞】 血尿酸;胰島素抵抗;相關性分析
Relative analysis about serum uric acid and plasma insulin resistance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relation of fasting uric acid and insulin resistance.Methods To determinate the value of TG,glucose,insulin and uric acid in 162 men, and compared.Results The routine insulin ascended was 37 men, the glucose ascended was 10 men,the TG ascended was 15 men,the uric acid ascended was 10men,the percentages were 27.02% and 40.54% and 27.02% respectively.The normal insulin was 125 men, the glucose ascended was 15 men,the TG ascended was 31 men,the uric acid ascended waw 16 men, the percentages were 12% and 24.8% and 12.8% respectively.The difference of glucose and uric acid in two groups difference was signficant (P<0.05),the differene of TG in two groups difference was no signficant(P>0.05).Conclusion There was relation with uric acid and insulin resistance.
【Key words】 uric acid;insulin resistance;correlative analysis
胰島素抵抗指的是正常劑量的胰島素產生低于正常生物學效應的一種狀態,我們可以將胰島素抵抗理解為胰島素“貶值”,也就是說胰島素的生理功能在下降,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而高胰島素血癥是胰島素抵抗的一個主要標志,所以通過測定空腹胰島素值,可以分析各項與之相關的指標。美國糖尿病控制與并發癥試驗(DCTT)和英國糖尿病前瞻性研究(UKPDS)表明,胰島素抵抗不但是糖尿病重要發病機制,而且與多種代謝疾病有關,包括中心性肥胖、糖代謝異常、2型糖尿病、脂代謝紊亂(高甘油三酯血癥/或HDL-C降低)、高血壓、微量白蛋白尿等,這些疾病也統稱為胰島素抵抗綜合征,但是胰島素抵抗與血尿酸的相關性很少有報道,故由此引發了本項研究分析,以進一步明確胰島素抵抗的相關性指標,盡早干預胰島素抵抗,控制疾病的發展。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6年1~6月我院體檢人員162例,男137例,女25例,年齡23~57歲,平均43.4歲,分別測定空腹胰島素、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及血尿酸。
1.2 方法 采用日立7170生化儀,每位受檢者空腹12h于凌晨采集靜脈血。
1.3 標準 空腹胰島素>18uIU/ml為異常,空腹血糖>6.1mmol/L為異常,血甘油三酯>1.88mmol/L為異常,血尿酸男性>464μmol/L為異常,女性>339μmol/L為異常。
1.4 統計學方法 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為統計學分析無差異,P>0.1為統計學分析差異無顯著性。
2 結果
162例中空腹胰島素升高37例,其中空腹血糖升高10例,占27.02%;血甘油三酯升高15例,占40.54%;血尿酸升高10例,占27.02%,經χ2檢驗,在空腹胰島素升高組內比較,空腹血糖與甘油三酯、血尿酸之間差異無顯著性(P>0.1),經χ2檢驗,在空腹胰島素升高組與正常對照組間比較,空腹血糖、血尿酸在兩組間差異有顯著性(P<0.05),而甘油三酯在兩組間差異無顯著性(P>0.05),具體見表1。表1 空腹胰島素升高組與正常對照組中各指標升高的例數及百分比(略)注:經χ2檢驗,*P<0.05,兩組間有差異;#P>0.05,兩組間無差異;空腹胰島素異常組內比較,P>0.1,組內顯著無差異
3 討論
眾所周知,高胰島素血癥是胰島素抵抗的一個主要標志,故測定空腹胰島素水平可以初步評價胰島素抵抗的存在,已有DCTT、UKPDS表明,胰島素抵抗與糖代謝異常、脂代謝紊亂有關,本文通過數據分析也確實進一步證實,胰島素抵抗與空腹血糖、血甘油三酯相關。正常的胰島素跟受體結合后,細胞發生一系列的運動,最后啟動葡萄糖轉運因子、轉運蛋白,細胞膜上的葡萄糖通道被打開,那么血里的糖就轉運到細胞里面,若葡萄糖活動少了,打開的門少了,那么血里的糖進不到細胞里,血糖也就升高,這就是胰島素“貶值”的結果,即胰島素抵抗的結果。
高甘油三酯引起胰島素抵抗的主要原因與患者體內游離脂肪酸(FFA)含量增高有關[1],而且這種增加在胰島素抵抗早期就已經存在,因高甘油三酯血癥體內脂肪分解的限速酶——激素敏感性脂肪酶活性增加,脂肪分解增加,從而導致FFA含量增加,大量游離脂肪酸向胰島B細胞、肝臟和肌肉轉移并沉積于細胞內,這對非脂肪細胞具有脂毒性作用,主要通過抑制細胞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降低胰島素清除及抑制胰島素信號轉導3條途徑而發揮作用,因此血脂異常產生FFA升高是胰島素抵抗的重要因素,高甘油三酯血癥引起胰島素抵抗,與糖代謝異常的發生有關[2]。通過積極治療高甘油三酯血癥,能使胰島素抵抗程度降低,外周組織對胰島素的敏感性增強,從而使糖代謝異常的發生得到不同程度的控制[3]。
本資料分析顯示,血尿酸與胰島素抵抗也有相關性,這是因為尿酸本身是一代謝指標,是人類嘌呤代謝的最終產物,血尿酸濃度和嘌呤代謝密切相關,嘌呤的分解代謝增強和尿酸的排泄降低就會導致血尿酸增高,可分為3型,代謝型、腎型、混合型,代謝型特點是尿酸在體內產生增加,腎型特點是腎的尿酸排泄降低,混合型的特點是尿酸的生成增加和排泄降低兩者兼有。不管是何種類型的血尿酸濃度增高,均可直接損傷胰腺B細胞,導致胰島素合成減少、受體的敏感性降低,出現胰島素抵抗,引發糖尿病。另一方面,胰島素抵抗增加肝臟的脂肪合成,也會導致嘌呤代謝紊亂、血尿酸增高。
胰島素抵抗是肥胖、高血壓的病因,可能增加心力衰竭的危險,當個體存在胰島素抵抗時,會不同程度地發展為多種代謝異常,促發動脈粥樣硬化,所以在治療中不能僅僅針對有典型臨床表現的疾病進行治療,應當按照循證醫學的方法,根據發病基礎——胰島素抵抗及出現的多種生化指標進行全面的危險因素的控制,才能最大限度地進行心血管疾病地防治。故在臨床工作中控制空腹血糖、甘油三酯、血尿酸等相關因素,能夠盡早干預胰島素抵抗,控制疾病的發展,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至于本資料中,高甘油三酯血癥在兩組間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并非表示高甘油三酯血癥與胰島素抵抗無關,其實在空腹胰島素升高組(即存在胰島抵抗組)中,高甘油三酯血癥的例數占40.54%,大于空腹血糖升高、血尿酸升高的例數,原因在于在空腹胰島素正常組中,高甘油三酯血癥的例數也不少, 占24.8%,故兩組相比差異無顯著性。可以這么認為,由于現代人們的生活水平較高、工作壓力較大、活動少,首先表現為脂代謝紊亂,血甘油三酯增高,正符合了已知的理論,在胰島素抵抗早期FFA增加就已經存在[4],如果此時不予重視,隨著時間的推移,如上所說,脂代謝紊亂、尿酸代謝紊亂,將引發一系列胰島素抵抗綜合征,影響人們的健康生活,故對高甘油三酯血癥者應予以干預,初級干預包括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二級干預包括采用藥物干預措施,如貝特類降甘油三酯、升HDL-C,他汀類降LDL-C等,阻斷胰島素抵抗的發生、發展。
【參考文獻】
1 馬惠娟,宋光耀,王智華,等.不同糖耐量者血清游離脂肪酸與胰島素抵抗的關系.中華內分泌代謝雜志,2003,19:228-229.
2 包玉清,賈偉平,項坤三,等.上海地區中國人血脂紊亂類型與胰島素抵抗.中華內科雜志,2001,40:299-302.
3 周鵬,朱大龍,葉爾肯,等.控制高甘油三酯血癥對胰島素抵抗和糖代謝影響的五年前瞻性研究.中華糖尿病雜志,2005,13:418-420.
4 Boden G.Role of fatty acid in the pathogenesis of insulin resistance and NIDDM.Diabetes,1997,45:3-10.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