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水庫開發利用基本現狀
濱城局管轄范圍內的平原水庫主要分布在濱城、無棣、沾化等區縣境內。濱城區境內有5座水庫,分別是蒲城水庫,設計庫容50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300萬立方米,主要用途城市工業、生活用水,年用水量1440萬立方米;東海水庫,設計庫容140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950萬立方米,主要用途城市工業、生活用水,年用水量1080萬立方米;秦臺水庫,設計庫容140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1250萬立方米,主要用途工業用水,年用水量600萬立方米;龍潭水庫,設計庫容1253萬立方米,有效庫容1159萬立方米,主要用途工業、生活用水,年用水量預計627萬立方米;西海水庫(尚未啟用),設計庫容1500萬立方米,主要用途工業、生活用水,年用水量預計3150萬立方米。無棣縣境內現有3座較大的水庫,分別是蘆家河子水庫,設計庫容100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800萬立方米,主要用途農田灌溉,年用水量498萬立方米;王山水庫,設計庫容100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800萬立方米,主要用途農田灌溉,年用水量302.4萬立方米;埕口水庫,設計庫容140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1200萬立方米,主要用途農田灌溉,年用水量499.1萬立方米。其它水庫如孫圈、王倉、通官、飛龍、劉家河、刑山子水庫均已廢棄。沾化縣境內有3座水庫,分別是毛家洼水庫,設計庫容170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1200萬立方米,主要用途農田灌溉,年用水量800萬立方米;河貴水庫,設計庫容74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490萬立方米,主要用途農田灌溉,年用水量400萬立方米;富國水庫,設計庫容38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280萬立方米,主要用途農田灌溉,年用水量200萬立方米。
這些平原水庫是該地區農業生產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地,為地方經濟的快速、健康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水源保障。
4 水庫周邊地區農業及生活、工業生產情況
4.1 主要種植結構,水庫對周邊農業的影響
濱城黃河河務局所轄灌區平原水庫覆蓋的農業種植結構主要為小麥、玉米、棉花。其種植結構的變化很大程度上受黃河水資源供應量的影響。在1999年連年大旱以后,如沾化、無棣縣等非沿黃縣,逐步縮小糧食種植面積,發展冬棗、棉花等耐旱作物,甚至濱城區的沿黃鄉鎮也紛紛棄稻種棉,這除了種植效益的差別外,黃河水的“可用不可靠”和難以平抑的供需矛盾也是一個重要的因素
4.2 城鎮生活用水情況
濱州市自來水公司是濱州市區生活用水主供單位,由該公司的東海(東郊水庫)、蒲城兩座水庫和相應的兩座水廠一體化運作,水源分別由市韓墩引黃灌溉管理局和市自來水公司五里莊揚水站引自黃河。初步調查時濱州市區人口28萬,自來水公司日供水量近5萬立方米。
其余沾化、濱北等縣、鎮三座水廠分別由韓墩引黃灌區引水的毛家洼水庫、富國水庫、秦臺水庫供水,水源均為黃河,各水廠日供水量一般為0.7~1.3萬立方米。
4.3 工業布局及用水情況
濱州市用水量較多的大、中型工業、企業主要是紡織、紙業、石化和制造業。據濱州市經濟貿易委員會2004年底統計資料顯示,全市統計范圍內工業總產值為4397341.18萬元,年度取水總量為2161萬噸,每萬元工業總產值取水量為4.91噸。
從調查情況看,今后工業用(黃河)水量的發展和變化:一是工業規模的不斷擴大和對水質的要求;二是水價及水資源利用政策。就目前濱州市、濱城區大招商、大發展的形勢和開發區建設規模看,今后工業用水量將呈不斷上升趨勢。
4.4 節水現狀,水庫、農業、工業節水情況
從濱城局引水的小開河、韓墩兩大灌區引水主渠道全部襯砌,渠道輸水系數分別從襯砌前的0.72、0.71提高到現在的0.94、0.92。近年來,隨著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創建,灌區加大了改造配套設施的力度,水資源利用效益將逐步提高。如2005年小開河灌區安裝了超聲波多普勒(簡稱H-ADCP)自動化測水系統,使測水精度得到了極大提高。根據調查統計,在相同臨河水位同引流情況下,襯砌后的渠道流速比施工前提高了20~30%,渠道過水能力平均提高了20%,灌水周期平均縮短1/4;灌區內各平原水庫經過改建已全部進行了護坡襯砌;農業用水續建了部分支渠田間配套工程,也從原來的大漫灌改變為小襲平灌;隨著節約型社會的創建,工業講求節能、降耗,市區工業依靠科技進步,深化企業改革,在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和調整布局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低耗能、低耗水和污染少的產業,逐步提高工業用水的綜合重復利用率,降低工業單位產值耗水量,使工業用水對黃河水資源的迅速增加量有所消減。通過節水技術應用、節水工程改造,年均節水率約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