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掌握正確的節奏

節奏是音樂藝術中極其重要的表現手法之一。音樂節奏是泛指一切有關音樂時值方面各種因素的綜合,它包括拍子(音樂時值單位),節拍(也稱小節)、速度、重音、動力等。
節奏一詞,意思是勻整地進行。在節奏進行過程中不僅感到時間是勻整的向前流動,并且節奏還有推動力,有彈性、重音、慣性等特性。演奏者要分析研究節奏的運動規律及其特性,這對于演奏好一首樂曲具有很重要的意義。音樂是以一定節奏組織的,通過時間而展開的藝術。節奏是音樂的各種音響、音調要素在時間上加以組織而成,離開了樂句的音調發展,節奏“本身”是不可能單獨存在的。節奏是構成整個作品中某一樂節或片段、樂音的各種時值的對比關系與交替更迭。在區分拍子與節奏概念的時候,我們應該強調的是它們通常處在一個統一體中。拍子與節奏是不可分割的,就是把拍子定為節奏的尺度,即節奏的基本單位。節奏象人的脈博跳動一樣重要。在演奏一切樂句時節奏必須準確,這對不同的時代,不同派別的音樂,不同國家的作曲家的音樂作品都是共同的。在吹奏一首樂曲時,各段、各個樂章雖然有不同的節奏要求,但是每段都有其自己統一的節奏和速度。樂曲的處理千萬不要機械化而要音樂化,但并不是不遵守拍子,如果沒有節奏,音樂就如同沒有生命一樣。
通過教學我體會到,初學者在沒有掌握好各種基本功的情況下,演奏時往往控制不好自己的節奏和速度,又不能隨心所欲地表現音樂。只有達到了一定的演奏水平,才能在表現音樂上熟練地、自如地掌握好恰當的節奏和演奏速度,把樂曲表現的更加動人,如果演奏速度控制不好,就會顛倒作品的性質,即便在小的細節上,節奏和速度的不統一就會使人感到演奏不嚴謹,甚至有損于音樂的完整性。節奏的訓練僅*視唱練耳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結合專業課具體訓練,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在課堂演奏時,要求有準確的速度和嚴格的節奏。有的學生有趕拍子的習慣,但在演奏技巧難度大的樂曲中,又不自覺地放慢了速度,造成奏出的作品發散,沒有整體感,節奏就談不上準確了。所以吹一首作品,要根據作品的性質來決定其節奏和速度。吹奏活潑的樂曲時,速度不能放慢;相反如果是平靜的樂曲,就不能用快速度吹奏。所以,有的樂曲抒情不一定慢,激動不一定快,一定要從音樂表現的需要出發,決定其速度。
浪漫派的作品,可以在保持原樂曲骨架的原則下,節奏吹的自由些,但一定要用的恰當,不宜過多,美妙的音樂句法,象人們的語言一樣,心情激動時語氣加快,平靜時語氣緩慢,漸慢與漸快如用得恰當,會使音樂更富于表情化,用的不準確,就象說話不流暢一樣,表達受到了影響。
初學者的節奏訓練是非常重要的課題,節奏不穩的學生,可以使用節拍器,或是用腳打拍子作輔助性的節奏練習,節奏感較好的就沒有這個必要了。從音樂表現的意義來講,過分地固定均勻節拍,聽起來刻板枯燥,有礙于表達豐富的音樂內涵。音樂節奏的可塑性是在勻整性的基礎上進行的修飾。
用腳打拍子也是掌握節奏的手段之一。但是打拍子不能培養內在的節奏感,在舞臺上形象也不美觀,同時會影響演出和錄音的效果。初學者無法自我控制內心節奏的時候,可以用腳打拍子,但是一定要逐漸去掉這種打拍的方法,良好的節奏感要通過長期的訓練才能得到。
在樂隊中,演奏者要注意節奏感的主動性和附合性。獨奏或伴奏,指揮與演奏員之間,各聲部之間必須協調配合,不能各行其是。優秀的演奏員必須具備敏銳的聽覺和判斷力,根據樂隊及樂曲的需要,既能主動地把握節奏帶動其它聲部的演奏,又能配合主要聲部進行附合的演奏,使各聲部融合為一體。所以,只有認識節奏運動的規律,正確掌握打拍子這種理解節奏的手段,才能把音樂組織好,并圓滿地表現完美的音樂形象。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