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主題的不同開展方式

●在同一個大主題下,為什么不同的班級會選擇或產生不同的小主題?
●為什么每個班級的小主題活動中會產生更小的主題活動?
實錄一
國慶節即將來臨,大班教研組準備開展“我是中國人”的主題活動。教師們預設的活動是欣賞國歌、觀看武警戰士的升旗儀式以及認識首都——北京,等等。過了一段時間,當主題活動進入尾聲,教研組進行交流時,我們發現:在同一個大主題下,每個班級選擇或產生的小主題都是不同的。
大(1)班由“中國的首都——北京”這一小主題而產生了新的小主題——“各個國家的首都”。
大(2)班的小朋友對中國各地的小吃感興趣,他們嘗試自己制作小吃并開設了“娃娃餐廳”。
大(3)班由“我是中國人”延伸出“我的家鄉和我旅游過的地方”“中國的民居”“上海著名的建筑”等小主題。
大(4)班的小主題是:上海旅游節的花車。
大(5)班則對中國各民族的風土人情、舞蹈感興趣。產生了多個與之相關的小主題。
思考
為什么每個班級會產生不同的小主題?
首先,是因為每個幼兒有著不同的生活背景。家長背景、幼兒生活經驗的不同,使得幼兒對不同的刺激具有不同的敏感程度。如:大(4)班有位家長在旅游局工作,他不僅組織大(4)班師生看花車展,還幫他們收集了許多相關資料。幼兒從欣賞、評選花車到自己動手制作花車,都離不開家長的積極參與。而大(5)班是舞蹈特色班,幼兒自然會對各種服飾、舞蹈特別感興趣。
其次,每個班級教師自身的愛好或能力優勢也是影響幼兒產生不同小主題的一個重要因素。一方面,教師每天和幼兒在一起,他們自身的喜好及能力優勢會在日常生活中表現出來,并潛移默化地影響身邊的幼兒。如:大(3)班的教師喜歡攝影、旅游,她經常把自己出游的見聞告訴大家。她們班級的幼兒就喜歡研究地圖,喜歡對著地圖找家鄉和自己旅游過的地方。大(2)班的兩位教師都是烹飪能手,對吃很有研究。她們在介紹上海城隍廟的小吃時,激起了幼兒開餐廳的愿望。另一方面,教師的愛好和能力優勢會影響他們對主題的敏感程度和自信程度。他們更容易也更愿意選擇那些與他們自身愛好或能力優勢較吻合的主題。如大(5)班的教師擅長舞蹈,她們對各民族的舞蹈相當熟悉。因此,她們自覺或不自覺地引導幼兒開展了對民族服飾和民族舞蹈的探究。
實錄二
大(3)班孩子開展“我是中國人”的主題活動時,是以“我的家鄉”為切入口的。在收集有關資料、介紹自己的家鄉時,很多孩子都帶來了家鄉著名景點的照片、當地的土特產等!澳抢锏姆孔釉趺春臀覀兩虾5牟灰粯?”“這個地方我以前去玩過!”一些孩子對各地的建筑產生了興趣,他們就一起收集了有關蒙古包、四合院、吊腳樓、碉樓等的資料。在說說、畫畫、做做的過程中,“中國民居”這個小主題產生了。在這個小主題中,孩子們不僅了解了中國的建筑,也從一個側面了解了中國各地不同的地域環境和風土人情。而另一些孩子則對上海一些著名的建筑有興趣。他們制作了東方明珠電視塔、金茂大廈、上海大劇院等的模型,并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模型!膀v飛的上!钡男≈黝}由此產生。
思考
在同一個班級中,由于幼兒的性別、生活經驗等方面的不同,他們關注的“點”也不同。因此,在班級的小主題中可能產生更小的主題。教師要抓住幼兒的關注點,尋找、發現其中共性的內容,啟發、引導幼兒在班級主題活動進行的過程中生成更小的主題。
同時,教師作為指導者,也要把握好大主題與小主題之間的關系。一個班級中同時開展的小主題不宜過多,因為如果教師要同時對多個小主題給予指導的話,可能會感到力不從心。
建議嘗試的活動
●在主題活動開展前,教師應該對本班幼兒的知識經驗進行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將自己班級的幼兒可能會在這個主題下產生的小主題繪制成一個網絡圖。然后,對相關主題進行充分的知識、材料等方面的準備。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