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察官的反腐敗三十六計

反貪斗爭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而當一個檢察官把他的反貪事業當成生活的導向標的時候,我們稱之為“人生語言”。而年僅39歲的基層檢察長陳思民,他的人生語言很簡單,實現公平正義,把對黨和人民的莊嚴承諾真正付諸于行動上。
一個有謀略的好獵手
實現這個“人生語言”既需要膽量,更需要謀略。他從事反貪工作21年,主辦、參與查辦和指揮查辦的貪污賄賂、瀆職侵權犯罪案件達500多件;而他所在的廣州市海珠區檢察院查辦的職務犯罪立案數和處級以上要案數多年來均居廣東省各基層檢察院之首。作為一名檢察官他先后獲得了中國優秀青年衛士、中國優秀檢察官等榮譽,最近又被評為“中國十大杰出檢察官”。拿陳思民的話說,他的“對手”,除了位高權重,關系網廣,而且大多具有高智商,比狐貍還狡猾。與他們打交道,就必須是一個有智慧、有謀略的好獵手。
在陳思民案臺的一角,放著一整套《孫子兵法》,一有時間,陳思民就要捧著看上幾頁。2003年5月,陳思民當選為廣州市海珠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如何進一步提高干警查處職務犯罪的能力是他思考最多的問題。他在總結自己長期辦案積累的經驗、并邀請反貪一線精英和專家學者參加下,他們研討總結了職務犯罪查處的經驗,反復提煉,最終形成了“圍三放一”、“一葉知秋”、“圍點打圈”等“反腐三十六計”。每一計策均有具體的成功案例作為支持,列明了具體的使用情形及運用時應該把握的關鍵點。
在陳思民的倡導下,海珠區檢察院在辦案實踐中充分運用“反腐三十六計”,辦案效率大大提高。近三年來,海珠區人民檢察院共立案查處貪污賄賂等職務犯罪案件109件113人,全部都是大要案,其中處級干部42人,通過辦案發現并移送了6起廳局級干部職務犯罪案件到上級檢察機關查處,查處職務犯罪立案數和要案數均居廣東省各基層檢察院之首,劍鋒既出,所向披靡。
2004年在查處廣州某集團公司的受賄窩案中,由于各種原因,該案久攻不下,一度陷入了僵局。陳思民決定打破慣常做法,同時傳訊多個行賄人,終于在一個叫李某某的行賄人與別人一閃而過不一樣的回答中抓住尾巴,然后集中突破,在強大的心理攻勢下行賄人自己無法自圓其說,李某某崩潰了;這一點順利突破后,干警們乘勝追擊,一共挖出廣州某集團公司串案8件8人,涉案金額達1100多萬元,并牽扯出兩件正局級干部職務犯罪線索,移交上級檢察機關查處。
一個有智慧的好獵手
長期以來,瀆職侵權案件社會影響面大、老百姓關注,但因為取證等各種問題,立案不多,陳思民所在的海珠區每年也就兩三件。陳思民認為只要開動腦筋,善于運用偵查新謀略、新方法,突破瀆檢工作應該是順理成章的。近三年海珠區瀆檢案件立案33宗,占廣州市近三分之一,連續三年位列廣東省基層法院首位。由于查處的多是行政執法人員,因此遇到的阻力比較大。2005年12月,在查處廣州市某局原局長助理黎某某濫用職權一案時,他甚至收到了恐嚇電話,這反而更激起了他的斗志。這個濫用職權及收受多個桑拿場所老板180萬元的黎某某終于被繩之以法。海珠區檢察院一鼓作氣,先后查辦了一系列瀆職犯罪窩案串案:廣州市工商管理系統串案7件7人;廣州稅務系統串案6件6人;廣州市環保系統串案8件8人;廣州市城管綜合執法系統串案6件7人。
在對待如何拓寬線索來源的問題,陳思民探索出了查辦職務犯罪“既要*舉報,更要重讀報”的線索來源新途徑,提倡把檢察機關的法律監督與新聞輿論監督有機結合起來,要求辦案人員要善于從新聞背后發現案件線索。陳思民閱讀某報刊時,在讀者來信中看到有人反映:現在廣州市環保系統工程驗收有漏洞,只讓那些跟環保局有關系的公司承接環保工程通過驗收。陳思民憑著職業的敏感,認識到這其中極有可能發生腐敗,于是就馬上布置瀆檢部門干警通過互聯網,讓網民參與分析環保系統可能發生腐敗現象的主要環節,從而一舉查處廣州市環保系統賄賂串案8件8人。還將順藤牽出的廣州市環保局局長(正局級)涉嫌職務犯罪線索移交市檢察院查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