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飾品的透射、反射偏光檢測

1.1 翡翠在地質構造上(以緬甸干昔山為例),形成于板快的俯沖擠壓帶的硬玉-藍閃石高壓變質帶中,是鈉質交代產物。實驗表明硬玉形成的壓力為5×105-7×107KPa,溫度為150-300℃。由于地質體多次受應力作用,硬玉巖產生變晶、改造、碎裂作用,導致硬玉巖物質的多樣性。
1.2 翡翠巖石學分類上屬變質巖類,并歸屬為深變質帶、高壓變質相硬玉巖。巖石結構構造主要有半自形-自形顯微柱狀變晶結構、半自形自形微細柱狀變晶結構、顯微交織變晶結構、變斑狀結構、碎裂構造、角礫-糜棱構造、碎斑構造。。
1.3 礦物晶體化學分類屬輝石族、透輝石-鈣鐵輝石亞族,化學分子式NaAl(Si2O6),化學成分理論值Si0259.45%、Al20325.21%、NaO15.34%,并含有Cr、Fe、Mg、Ca、K、Ti、Cr等微量元素,其中過渡金屬元素Cr對翡翠綠色、Fe+3對翡翠褐色起關鍵作用。
1.4 硬玉巖礦物成分上以硬玉占主要成分,并含有少量鈉鉻輝石、透輝石質硬玉、綠輝石、透輝石、鉻尖晶石、普通閃石、次閃石、鈉長石、蛇紋石、方解石、褐鐵礦等。
2、翡翠飾品的“A B C D”及優化處理
2.1 翡翠飾品的“A B C D貨”名稱,是在長期的商貿交易中在民間逐漸形成,并以示衡量不同類型飾品價值。從緬甸及云南邊貿中得到的信息函意表明,“A貨”為翡翠飾品沒有經過任何人為的因素(物理、化學)改變翡翠的質地和色澤。“B貨”為翡翠飾品由于原來質地、色澤較差,通過加熱、酸堿浸蝕清洗(((洗澡),使色澤更加顯示,爾后加壓注入不同類型的聚合物(如環氧樹脂),使質地更加牢固、通透!癈貨”為翡翠飾品原來無色或綠色、紫色很淺,通過化學方法(為主)增色,使顏色更加鮮艷、醒目,增加視覺效應!癉貨”實質上是一種仿翡翠綠顏色飾品,如民間流行的“馬來玉”、染色石英巖、密玉,以及翡翠綠色的玻璃飾品如“南非玉”。為了更好的改善翡翠飾品的質地和色澤,并出現綜合處理方法,如“B+C”。
2.2 翡翠的優化處理在1997年5月1日實施的GB/T16552-1996“珠寶玉石名稱”中有明確的定義“用于改善珠寶玉石的外觀(顏色、凈度或特殊現象)、耐久性或可用性的所有方法”,并將翡翠飾品的優化處理方法歸納為漂白、漂白后浸蠟、漂白后聚合物充填、染色處理四種方法。按“珠寶玉石國家標準釋義”解釋,漂白及漂白后浸蠟均為去除雜色、增色和改善外觀,只涉及到翡翠飾品表面歸屬優化類別,漂白后聚合物充填的改善方式已深入翡翠飾品內部,并注入新的物質固結歸屬處理類別,染色處理使翡翠飾品產生鮮艷顏色,加入了外來色素物質吸附在翡翠飾品表面或表層,并可通過裂縫深入到內部歸屬處理類別。
2.3 GB/T16552-1996“珠寶玉石名稱”中關于翡翠飾品的優化處理方法,效果及優化處理類別與民間俗稱的“A、B、C、D貨”的關系,筆者認為“B貨”應歸屬于漂白后聚合物充填的處理類別,“C貨”應屬于染色處理的處理類別。“A貨”歸屬于漂白、漂白后浸蠟的優化類別,還應包括未經任何人為因素(物理、化學)改變翡翠飾品質地和色澤的飾品!癉貨”實質上是一種仿翡翠飾品可由天然礦物及礦物集合體人工合成礦物材料制成。
3、翡翠飾品的顏色檢測
3.1 翡翠飾品的自色是硬玉礦物內部化學成分及晶體結構決定的,是在礦物結晶作用過程中形成,因而顏色的分布與硬玉巖的礦物晶體結構、巖石的結構、構造密切相關。
3.1.1 硬玉礦物的多色性檢測是在透射偏光顯微鏡下進行,硬玉的自色可從多色性測試確定。多色性系指晶體在透射偏光下不同方向表現出不同顏色的現象,它系由不同方向對不同波長光的選擇吸收決定,不同方向對光的吸收性強度是有差異的。硬玉礦物的多色性表現為無色-淺黃綠色-黃綠色-綠色,吸收性表現為Np無色、淺黃色、Nm黃綠色、Ng綠色。硬玉礦物無論結晶體大小,多色性在整個晶體中呈現一致性,若礦物晶體微細,可采用油浸物鏡觀測獲得清晰變化關系。硬玉礦物的他色與晶體無關,顏色的分布集中于晶粒間、晶體的解理、裂紋中,無多色性現象。
3.1.2 翡翠的自色與硬玉巖的結構、構造相關。民間常流行著一種“行話”判斷顏色是否是自色看糨“色眼”及“色根”,實際上“色眼”是翡翠飾品表面顏色的出露點,“色根”是表面顏色向內的延伸部分。在透射偏光下,在強光源的照射下,質地半透明狀顏色容易識別,顏色的分布與硬玉巖受后期應力作用產生的裂紋(綹)無關,綹只能使顏色延伸產生錯位,同樣包含顯微綹使具綠色的硬玉單晶錯位。但綹中是無綠色貫通的。飾品上顏色有“色眼”無“色根”的應當注意是否他色,是否表面染色所致。
3.2 翡翠飾品的染色、褪色檢測是進一步判斷翡翠飾品顏色是否自色的他色。在邊貿交易中經常出現一些淺綠色、淺紫色的翡翠飾品在玉佩、玉鐲中更為普遍,由于工藝處理很好,顏色似有非有,具美麗、柔和的色澤外觀。在透射偏光下這種顏色僅浮于飾品表面,在透射偏光顯微鏡下觀測在局部晶粒間及顯微裂紋中有色素濃厚現象,在顯微凹坑中色素成點狀濃集。這類飾品是經過染色處理后又經過一次褪色過程,然后拋光、浸蠟。
3.3 翡翠飾品的色膜覆蓋,是將質地較好的無色翡翠改變成綠色翡翠的一種方法。透射偏光下觀測發現,在高倍(40×10)顯微鏡下產生二層焦距面,表層為一均勻膠質層,另一層顯示晶粒結構,巖將這種翡翠飾品置于一開水中臘層將起皺脫落,這種飾品的密度一般在3.20g/cm2±。
4、翡翠飾品的漂白檢測
在硬玉組成的晶粒間以及原生、次生裂紋中常分布有原生、次生礦物,是產生雜色的原因。漂白的目地就是通過酸、堿浸蝕,去除雜色,使翡翠飾品顏色美觀、鮮艷。在翡翠反射偏光顯微鏡下放大40倍觀測飾品的反射面,晶粒接觸界線細而平直,出現少量麻點狀不規則形淺溶蝕凹坑,大小一般為0.01mm,在次生裂紋中形成斷續淺溶蝕溝。凹坑及溝中物質反射色暗色,說明當有浸蠟。
5、翡翠飾品漂白后浸蠟檢測
致密狀結晶較粗的翡翠飾品,經過漂白處理后一般都要浸蠟,提高飾品的質地和色澤。在反射偏光顯微鏡40倍下觀測,凹坑、溝中被反射色為深灰色物質充填,反射率一般R=4%±。
6、翡翠飾品漂白后聚合物充填檢測
質地較差的翡翠飾品,在漂白后都要進行聚合物充填處理,達到翡翠飾品增色及改變質地目的。在反射偏光顯微鏡下能快速正確的判斷聚合物充填的部位和含量。聚合物主要為環氧樹脂類、塑料類,采用煮、壓入方法進行,為達到與翡翠飾品一樣顏色,在聚合物中滲入相應的色素,在使用聚合物是要掌握“火候”,“太老”聚合物變脆、發黃。
7、翡翠飾品檢測
這里指的翡翠飾品是未經過任何人為的包括物理、化學方式優化處理。在反射偏光是晶粒之間界線極細微、無溶蝕現象及外來物質的滲入,反光面成一完美的鏡面。
8、仿翡翠飾品的檢測
8.1 染色石英巖是仿翡翠飾品的重要一種,邊貿中一些攤主常以此獲取暴利。染色石英巖以往常俗稱“馬來玉”,它是石英巖經染色處理后獲得鮮艷翠綠色,由于質地細膩,具玻璃光澤、半透明狀,因此人們十分喜受佩戴。在透射、反射偏光40倍下觀測,石英巖具粒狀結構或粒狀變晶體構,染色吸附物質在巖石中形成似碳酸鹽巖類中的藻團粒結構,“藻團”由綠色色素富集形成。
8.2 烏蘭翠因產于青海烏蘭縣得名,俗稱“申國翠”,因顏色翠綠,具玻璃光澤、半透明,常用以仿翡翠飾品。
烏蘭翠主要由鈣鋁榴石組成,并含有符山石、透輝石、方解石。在反射偏光40倍下觀測,具粒狀變晶結構,測定密度為3.425g/cm3,玉鐲互相碰撞發音沙啞而不清脆。
8.3 東陵石玉系含鉻云母石英巖,顏色綠、具玻璃光澤。在反射偏光40倍下觀測,呈片狀粒狀變晶結構,測定密度為2.65g/cm3±。
8.4 綠色玻璃也是仿翡翠飾品重要材料,在透射偏光40倍下為均質體,部分受應力作用顯示不均勻的非均性。目前在市場上有一種稱“南非玉”的綠色玻璃飾品,外觀極似翡翠,在透射偏光40倍下,內部出現大量似羽狀雛晶結構,摩氏硬度為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