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6月16日電(楚亮 李騎龍)“我有一首詩歌《鐵釘》義賣了100元,幾百首打工詩歌就能賣數萬元,這就是中國打工文學館的資金來源。”由四川渠縣籍打工詩人許強發起的全國打工詩人詩稿義賣活動目前正在許多沿海城市展開,已經為中國打工文學館籌措了3萬余元資金。
日前,渠縣籍打工詩人許強和韓墨、孫子兵等數十名在國內有影響力的打工詩人,一個個輪著上臺朗誦了自己的嘔心力作,然后將自己的詩稿以10元的底價義賣。買下詩稿的讀者,有的出30元,有的出50元,視自己的能力支持著這些打工詩人。一名叫郝芳的打工者出100元將許強的一首《鐵釘》買了下來。“一個100元不算什么,可是幾十個、幾百個100元就是數萬元,建中國打工文學館只需10余萬元,我們離目標越來越近了。”許強說。
打工文學正視現實,更大程度地反映現實,代表中國打工者的最高愿望,追求自由和人性,這其實就是和大多數人結合起來,成為一種真正為打工者代言的文學。為了完整收集、保存中國打工文學的一切相關資料,“我們必須籌建一座屬于打工者自己的文學館。”許強對記者說。
許強介紹說,中國打工文學館將主要收藏全國打工文學作家詩人的書籍、手稿、書信、暫住證、在企業上班的工號等一切相關原始資料、掃描件、復印件,以保存中國打工文學最重要的一切相關資料,也是作為中國改革開放發展史的一部分加以歸檔保存。“我們希望全國所有從事打工文學創作的朋友,都來關注中國打工文學館的成長。讓中國打工文學館,成為我國3億打工者的心靈家園。”
許強于1973年生于渠縣天星鎮五井村,1994年畢業于西南財經大學。1994年南下深圳,先后在深圳、東莞、惠州、蘇州等地打工,現在蘇州某外企任人事經理。寫詩10余年來,他的作品散見于《詩刊》、《星星詩刊》、《綠風詩刊》、《中國詩人》等全國100多家刊物,被《中國青年》等全國50多家報刊報道過。2001年,他與朋友創辦大型民間詩報《打工詩人》,成為“打工詩”代表詩人之一。目前,許強是四川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完)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