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備受爭議的日本“八零”后女作家的《裂舌》登陸上海,并引發一貫的尖銳話題之后,上海書市又迎來了一部反映日本青少年問題的小說《窗燈》,由于該書作者同樣來自于日本“八零”后新銳作家群,此間業界不免將二者進行比較,并引起讀者關注。
《窗燈》一書以一個偷窺者的視角,細膩的刻畫出了日本當代青年所面對的迷茫與困惑。該書作者青山七惠是剛剛榮獲本年度的川端康成文學獎,并于二〇〇七憑借小說《一個人的好天氣》獲得了日本文學權威獎項“芥川獎”,一舉成名。
《窗燈》通過一個輟學的女大學生窺視對面一房間里男子的故事,細膩地刻畫了一個無法處理好現實生活的年輕女性的心理世界,表現了城市偷窺者相互平行又在心理上相互依存的關系。青山七惠借《窗燈》提出兩個疑問:身邊沒有的東西,窗外是否就有?在窗外,究竟能找到什么?女主人公最終并沒有找到任何結論性的東西,她迷失在不黑不白的灰色地帶。有讀者由此品出了這是一本“我”的成長物語;小說并沒有明確地提示什么,也正因為如此,閱讀時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內心。
對于創作這部小說的緣起,青山七惠此前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她在獨居時代,也對對面房間的窗戶產生過好奇,雖然她并未偷窺,但她曾想象過假如窺視的話將會看到什么樣的情景,作品的靈感就來源于此。
日本著名作家田中康夫對《窗燈》給予了好評:“讀下去,想必很快會聯想到阿爾弗雷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