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市清水河縣今年力爭糧食總產達2.3億斤
做大做精馬鈴薯、特色小雜糧、保護地蔬菜等主導產業,加大惠農項目建設和爭取力度,加快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無害化水平,成為今年清水河縣農業發展的主推動力。2009年,全縣計劃完成農作物總播面積100萬畝,糧食總產要達到2.3億斤,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要達到5500元。
今年,清水河縣將深入實施馬鈴薯“532”工程,全縣馬鈴薯總播面積達到40萬畝。同時,計劃新建馬鈴薯“三分地可移動”網室400座,種薯網室總量達到1050座,具體布局在宏河、韭菜莊、北堡等鄉鎮,同時計劃栽植脫毒苗200畝,以保證全縣1050座網室的種苗按時足額供應。另外,清水河縣還計劃以補貼的方式推廣馬鈴薯原種田3000畝,推廣微型薯60萬顆(200畝)。計劃建設高產高效脫毒馬鈴薯示范園區2—3個,推廣覆膜馬鈴薯3000畝,保證提早上市。在技術上,還將突出常規種植,實行水、旱地對比試驗相結合,種薯全部達到原種化、一級化,配方施肥利用率要達到100。耕、播、收全部實行機械化作業,努力建成集科技、示范、培訓為一體的農業科技示范區。
在特色小雜糧建設方面,今年清水河縣計劃完成小香米谷子3萬畝,其中推廣覆膜小香米谷子5000畝,所用化肥、地膜給予適當補貼,種植綠豆、豇豆3萬畝,推廣日本大粒蕎麥1萬畝,推廣黍子新優品種1萬畝。
與此同時,清水河縣本著“因地制宜、突出重點、規模發展”的原則,計劃在全縣水源充足,有灌溉條件的地方新增蔬菜保護地100畝。
在切實抓好三大優勢作物的同時,清水河縣將落實好各項惠農政策,繼續抓好良種推廣補貼項目、農村戶用沼氣建設項目、測土配方施肥項目以及旱作農業示范基地建設等項目。2009年計劃完成玉米良種推廣補貼任務10萬畝,優質馬鈴薯良種推廣補貼0.5萬畝。計劃在全縣6個鄉鎮新建“一池三改”農村戶用沼氣3300處,為農戶推廣配方肥60萬畝,推廣膜下滴灌節水農業800畝,新建水窖80眼,推廣示范基地1萬畝。
做大做精馬鈴薯、特色小雜糧、保護地蔬菜等主導產業,加大惠農項目建設和爭取力度,加快農業新技術、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范和推廣,積極推進農業標準化、無害化水平,成為今年清水河縣農業發展的主推動力。2009年,全縣計劃完成農作物總播面積100萬畝,糧食總產要達到2.3億斤,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要達到5500元。
今年,清水河縣將深入實施馬鈴薯“532”工程,全縣馬鈴薯總播面積達到40萬畝。同時,計劃新建馬鈴薯“三分地可移動”網室400座,種薯網室總量達到1050座,具體布局在宏河、韭菜莊、北堡等鄉鎮,同時計劃栽植脫毒苗200畝,以保證全縣1050座網室的種苗按時足額供應。另外,清水河縣還計劃以補貼的方式推廣馬鈴薯原種田3000畝,推廣微型薯60萬顆(200畝)。計劃建設高產高效脫毒馬鈴薯示范園區2—3個,推廣覆膜馬鈴薯3000畝,保證提早上市。在技術上,還將突出常規種植,實行水、旱地對比試驗相結合,種薯全部達到原種化、一級化,配方施肥利用率要達到100。耕、播、收全部實行機械化作業,努力建成集科技、示范、培訓為一體的農業科技示范區。
在特色小雜糧建設方面,今年清水河縣計劃完成小香米谷子3萬畝,其中推廣覆膜小香米谷子5000畝,所用化肥、地膜給予適當補貼,種植綠豆、豇豆3萬畝,推廣日本大粒蕎麥1萬畝,推廣黍子新優品種1萬畝。
與此同時,清水河縣本著“因地制宜、突出重點、規模發展”的原則,計劃在全縣水源充足,有灌溉條件的地方新增蔬菜保護地100畝。
在切實抓好三大優勢作物的同時,清水河縣將落實好各項惠農政策,繼續抓好良種推廣補貼項目、農村戶用沼氣建設項目、測土配方施肥項目以及旱作農業示范基地建設等項目。2009年計劃完成玉米良種推廣補貼任務10萬畝,優質馬鈴薯良種推廣補貼0.5萬畝。計劃在全縣6個鄉鎮新建“一池三改”農村戶用沼氣3300處,為農戶推廣配方肥60萬畝,推廣膜下滴灌節水農業800畝,新建水窖80眼,推廣示范基地1萬畝。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