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剖析廣播電視制播分模式、影響及發展

一 重新認識制播分離
制播分離是最近幾年來廣播和電視行業的熱點話題,理論界希望通過制播分離的推行,即通過市場之路做大做強中國的媒體,從而形成跟國外傳媒競爭的實力;全社會也對制播分離寄予厚望,希望制播分離能克服廣播電視自身的體制缺陷,產出更多的好節目。總之,制播分離被期望成解決廣播電視目前存在問題的靈丹妙藥!
而我國廣播電視界制播分離的推行卻曲曲折折,近幾年總是雷聲大,雨點小,實質性的進展十分有限,原因在于制播分離涉及的問題十分復雜!廣電行業內部對制播分離也存有廣泛的曲解和爭論,我們有必要對其進行全新思考,重新認識制播分離:
1. 什么是制播分離
制播分離是指將廣播電視的節目內容生產剝離出去,由社會上的其它實體完成,電臺電視臺通過購買社會上的節目或開放時段完成播出,即實現廣播電視節目的社會化生產和全面流通。
2. 為什么需要制播分離
電視臺和廣播電臺一直施行采編播一體化的生產模式,節目由自己生產自己播出,缺乏競爭機制,人員十分臃腫,個別員工甚至一年就只搞幾個節目或辦一臺晚會,這種制播合一、吃大鍋飯式的運行機制嚴重限制了節目的發展,造成了電視臺電臺效率低下,運作成本高昂。
而人民群眾對電視和廣播的節目需求越來越高,在目前體制下,廣播和電視精品節目少,整體節目水平長時間在低水平上重復運轉!迫切需要廣開渠道,拓寬節目生產平臺,聚集全社會的力量即實施制播分離來生產豐富多彩的節目。
可見制播分離有兩大意義:第一推動廣播電臺和電視臺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第二聚集社會力量為觀眾生產豐富精彩的節目。
3. 制播分離的影響
制播分離對社會經濟也將產生廣泛影響,重點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制播分離的實施是在培育我國廣播電視之外的節目內容生產產業,使之逐步成熟壯大,形成產業鏈;其二,對市場來講,施行制播分離是廣播和電視產業化的標志,必然給資本市場帶來眾多較高回報的投資機會,促進資本和產權的整合,也必將促進節目交易市場的繁榮興旺;其三,對電視臺電臺來講,施行制播分離意味著全臺的運作轉移到以市場為中心,走在前列的廣電媒體將會通過體制創新和市場的力量整合資源,形成強大的發展動力,有機會發展壯大為世界廣播電視的巨人,贏得與國外傳媒抗衡的實力。
4. 制播分離的模式
制播分離內涵豐富,包涵多種模式,在推行初期和后期往往采用不同的模式,以便于循序漸進地推進,筆者按自己的理解將這些模式歸納如下:
(1)完全分離
除了新聞類節目以外,所有節目都社會化生產,電臺電視臺對各欄目實施全成本核算,欄目完全按照市場化運做。廣播電視臺通過選購節目完成播出,制作公司通過賣出節目或租賃時段獲取利潤。
(2)部分分離
新聞、政論性等敏感節目和重點節目自行生產,部分娛樂、影視、文藝、消費類節目擇優向外購買,電臺電視臺對部分欄目和外購節目實施全成本核算,另有部分欄目實施準成本核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