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上融合路?三網將如何合一?

前面說了互聯網、廣電網、以及廣電網與電信網之癥結,此篇就來談談電信網絡的IPTV之路該何去何從?
說起IPTV,就不能不說牌照。 志取IPTV的電信網絡運營商電信、網通,雖然早向廣電總局提交了IPTV牌照的申請,然一直未果。
2月7日,又傳北京電視臺已獲第六張手機電視牌照的消息,此前廣電總局已經明確歸屬的四張IPTV牌照分別頒發給了上海文廣、央視國際、南方廣電傳媒、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以及傳說中的“第五張IPTV牌照”據說已經花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
從此六張牌照歸屬可見,IPTV牌照全數落入廣電子系傳媒企業之手。廣電的意圖也很明顯:既然“十一五”規劃已將“三網融合”提上日程,那么擋是擋不住IPTV的發展的;既然要放權,權宜之計就是割地封侯,讓子系企業去跑馬圈地,間接地讓IPTV市場掌控在廣電手中。
那么我們就來看看這幾張牌照的圈地格局是如何?
1、第一張牌照——上海文廣
目前,上海電信IPTV用戶已經超過6萬戶,黑龍江網通與上海文廣合作開發的IPTV項目,在哈爾濱、黑河、牡丹江三地的IPTV用戶總數突破10萬大關,達到10.16萬戶,成為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IPTV業務用戶群。
2006年8月上海文廣10張IPTV地方牌照落地,這10張地方牌照分別是網通所在區域的包括黑河、牡丹江、大連、沈陽和盤錦,電信所在區域的西安、福州、臺州、廈門和漢中。
起初筆者對上海文廣申請黑河、盤錦不禁存疑:上海文廣的全國性IPTV牌照怎會選擇中小城市入手?地方牌照之中竟沒有廣東的城市?后央視國際、南方傳媒先后獲得牌照的消息傳來,才頓悟圈地格局已漸見明晰。
再回想2006年初上海文廣的IPTV在泉州和浙江“落地”受阻事件,筆者揣度:是否也上海文廣圈錯了地,此二地牌照已有其他歸屬?
2、第二張牌照——央視國際
據相關新聞報道,央視在北方的城市已經與網通達成了協議,目前已經在9座城市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并在2006年年底開通沈陽IPTV試驗點。在武漢、江蘇以及天津等地,央視國際已和當地正在籌備或者已經啟動了試驗網的運營商進行密切商談,就IPTV業務開發展開進一步合作。
2006年4月,中央電視臺原來的央視國際與中視網絡正式合并,成立了新的央視國際網絡有線公司,目前正由這家公司負責IPTV的運作。中視網絡此前開辦的央視網絡電視業務已經覆蓋北京、上海、江蘇、新疆、云南、河南、河北、黑龍江等8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注冊用戶已經達到215萬戶,點播業務注冊用戶累計100萬戶。可見央視國際志在全國。
3、第三張牌照——南方傳媒
南方傳媒以廣東電臺、廣東電視臺、南方電視臺、廣東省廣播電視技術中心、廣東有線廣播電視網絡股份有限公司5家單位為主體,還囊括了廣東省內19個地市的電視臺、廣播電臺、廣播電視傳輸網絡公司的影視。
廣東IPTV格局已定,從各方消息面看來,南方傳媒的IPTV圈地呈守勢,只積極在廣東省內發展。
4、第四張牌照——國際廣播電臺
據國際廣播電臺多媒體辦公室的有關人士稱:“我們從廣電總局得到的批復,并不局限在IPTV或手機電視這一兩項具體業務上,還涵蓋了網絡音視頻、數字電視等目前所有新媒體領域。”
國際廣播電臺之所以有如此胃口,看了其旗下的囊括的領域和內容,或許就可窺其一斑:國內廣播有四個頻道;國際廣播在美國、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等60多個國家以及臺灣地區落地;擁有多語種、多媒體集群網站“國際在線”(CRI Online);多語種網絡電臺INet Radio(www.inetradio.cn);數字付費電視頻道——環球奇觀頻道;出版了《世界新聞報》;擁有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中國國際廣播音像出版社...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