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統計局今天發布的數據顯示,4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343.2億元,同比增長14.8,略高于3月份的增速14.7,保持了穩定增長的態勢。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4月份同比增長7.3,增速雖比3月份回落了1個百分點,但明顯高于去年底5出頭、今年初不到4的增速水平,呈現出企穩的趨勢。
消費穩定增長,政策效應顯現
4月份消費延續了穩定增長的態勢,14.8的增速與去年同期22的增速相比,從數據上看雖有所下降,但考慮到物價因素則可以讓人樂觀。因為去年4月份CPI同比上升8.5,而今年4月份CPI同比下降1.5。1—4月累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741.2億元,同比增長15.0。
分地域看,城市消費品零售額6329.6億元,同比增長13.9;縣及縣以下零售額3013.6億元,增長16.7。分商品類別看,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吃、穿、用商品類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9.2、13.9和9.7。
“國內消費繼續保持較快增勢,說明我國擴大內需、拉動消費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收到成效,中國經濟的后續能量非常強。”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周民良研究員這樣認為。包括之前國家降低消費環節稅費,推動了汽車類消費強勁增長;“家電下鄉”等政策的出臺也帶動了農村的消費。
周民良同時表示,與實現全年GDP增長8的要求相比,在擴大消費方面還需要增強政策的針對性,特別是進一步促進欠發達地區和中低收入階層的消費增長。中低收入者以消費國內產品為主,對拉動國內需求的作用更大。對這部分群體,應通過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來穩定和提高他們的消費傾向,并繼續總結細化“家電下鄉”等拉動農村消費的政策措施、在更多的區域發放消費券,以更好地挖掘消費潛力。
工業小幅波動,總體走勢趨穩
4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3,增幅較3月份回落1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出口交貨值同比下降14.3,降幅較3月份擴大0.4個百分點。1—4月累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5,增速比1—3月加快0.4個百分點。
從主要行業看,紡織業增長7.8,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9.5,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11.7,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7.1,交通運輸設備制造業增長9.6,電氣機械及器材制造業增長11.1,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1,電力熱力的生產和供應業增長1.7。
從主要產品看,原煤和原油產量分別為2.3億噸和1559.4萬噸,同比分別增長7.9和0.8;發電量2712.9億千瓦時,同比下降3.5;生鐵和鋼材產量分別為4163.1萬噸和5291.5萬噸,分別增長0.4和2.6。
工業企業產品銷售率為97.83,同比提高0.05個百分點。工業企業共實現出口交貨值5662.1億元,同比下降14.3。
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副主任祝寶良認為,4月份工業增加值小幅回落主要受“去庫存化”和出口下降影響。
去年四季度以來,由于出口和房地產投資下降,工業企業出現較為嚴重的庫存積壓,為了出清存貨企業被迫放緩生產,由此導致工業生產增速大幅下降。目前我國工業企業仍在經歷這一“去庫存”過程。不過,國家刺激經濟的政策效應也在放大中,因此專家普遍認為工業增加值雖有小幅波動,但總體走勢趨穩。(記者白天亮)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