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銷型涂料企業戰略突圍“四道坎”

出口企業對我國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并發展成為國民經濟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但是多年來,我國企業的出口基本上還是憑借產品成本優勢在世界市場上生存。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及我國經濟政策的不斷調整,以及眾多因素的影響,近年來我國出口產品的國際競爭成本優勢日漸降低,使出口企業經營壓力突增。與此同時,我國GDP連續多年穩定增長,國內市場需求不斷擴張 ,消費層次也不斷提高,因此越來越多的出口企業將目光從國外轉向了國內。
這是一次挑戰,也是一次機遇,關鍵看出口企業在出口轉內銷這一歷史性進程中能否順利實現角色的轉變和戰略的調整,成則王,敗則寇。
本文從建材類產品生產企業的出口轉內銷為例,提出一些管窺之見,希望能為一直陷于此類苦惱之中的企業有一些借鑒意義。
誰動了出口企業的奶酪
出口曾是各大企業爭相奪取的香餑餑,但近年來越來越有“雞肋”之感,究竟是誰動了出口企業的奶酪?歸結來講,出口的壓力主要來自以下因素。
人民幣升值因素
2005年7月我國實行了匯率改革,人民幣匯率不再盯住單一美元,而是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幣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截止今年7月末匯改一年以來,人民幣較匯改前升值了3.7%以上,這直接影響了出口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價格,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競爭力。
出口退稅率降低
近幾年國家不斷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外貿轉變增長方式,推動進出口貿易均衡發展,宏觀調控政策不斷加強,對出口退稅率進行了多次結構性調整。今年國家又對出口退稅率進行了調整,142個稅號的鋼材出口退稅率由11%降至8%;將陶瓷、部分成品革和水泥、玻璃出口退稅率分別由13%降至8%和11%;將部分有色金屬材料的出口退稅率由13%降至5%、8%和11%;將家具、塑料、個別木材制品的出口退稅率由13%降至11%。這間接增加了以上產品類別的建材企業出口成本。
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家出口成本優勢增強
近年來,印度、越南等南亞和東南亞部分國家對外開放和經濟發展步伐迅速,成本優勢更為明顯,在國際市場競爭中的成本競爭力增強,而且在某些建材類產品(瓷磚,衛生潔具,建筑玻璃,建筑石材等)方面與我國的出口產品結構相似甚至相同,對我國企業的產品出口形成了一定的沖擊。
原材料價格上漲,鋼材銅鐵鋁石油
近幾年建材產品的主要原材料價格均大幅上漲,鋼材價格今年一直保持在市場高位運行;石油價格自2004年以來一路上揚,從33美圓/桶上漲到今年9月下旬的62美圓/桶,尤其在2006年7月份達到80美圓/桶以上;鋁材及銅材的價格近幾年來也是一路上漲,目前價格也是一直保持高位,銅的價格9月末突破71000元/噸,鋁價格維持在21000元/噸以上。這些原材料是一些建材產品的主要原材料,其價格上漲造成了出口產品的成本上升,影響了出口。
國外反傾銷等抵制
近年來,很多國家(目前已有歐盟、美國、加拿大、菲律賓、澳大利亞、印度和南非、韓國等國家)對我國的石材、建筑瓷磚、浮法玻璃、汽車擋風玻璃、水泥、玻璃纖維等建材產品提出反傾銷案件及要求立案調查,征收高額反傾銷稅,而且由于貿易逆差問題,很多國家直接抵制進口或通過抬高質量標準抵制進口,擋住了我國產品進入的大門。
這些出口負面影響因素就象一支支*勺,刮食著出口企業的奶酪。于是,面臨眾多不利于出口的因素影響,出口企業開始回眸國內市場。
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區別巨大
目標市場轉變猶如兵家作戰之戰場轉移,必先熟悉戰場境況方可采取作戰之策。由于受不同政治經濟制度、科技發展水平、民族文化、自然資源等因素的影響,我國國內市場同國際市場相比有著很多不同之處,轉戰國內市場就必須諳熟國內市場,從而制定合理有效的營銷策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