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橡膠工業原材料進展
http://www.dcyhziu.cn 2007/6/18 源自:中華職工學習網 【字體:
】

1 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
橡膠消耗量是一個國家橡膠工業發展的標志,世界范圍內近五年橡膠的消耗量平均遞增速度為2~3%,而我國居于榜首,年遞增速度約7~8%。
生膠資源包括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兩大類:
天然橡膠是橡膠加工中極為重要的原材料,在我國約占總耗膠量的60%。我國橡膠樹的種植面積約589千公傾,收獲面積為407千公傾。膠園主要分布于海南、云南、廣東、廣西和福建等5個省區。1994年以來,我國每年新植橡膠園10~32千公傾,但我國天然膠產區氣候條件比較惡劣,臺風、寒流頻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開割膠園面積的擴大和產量的提高。在一段較長時間內,我國天然橡膠的最大產量也只能在75~80萬噸左右,近幾年產量約45萬噸,缺口較大,約50%需要進口。
近十年來,天然橡膠產品結構的變化主要表現在各國生產標準膠的數量迅速增長,煙片膠的生產和出口逐年下降。膠乳的生產需求變化不大。
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天然膠衍生的兩種材料很具有商業價值,一是環氧化天然膠(ENR),它是天然膠中部分異戊二烯單元雙鍵被環氧化取代的無規共聚物。另一種材料是天然橡膠的熱塑性彈性體(TPNR),它是NR和PP塑化動態交流的共混物。此外,液體天然橡膠正處在開發之中。
我國天然橡膠的耗量以6%的速度不斷遞增,但由于受自然資源的影響我國天然膠的生產增長很慢(約1~2%),因此,更換優良樹種和科學種植方法以確保產膠量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在產品結構方面,輪胎工業需要的標準膠SMR20的比例偏低,應加強新產品開發,以滿足橡膠工業發展的需要。
合成橡膠生產能力世界前10位的國家是:美國、獨聯體、日本、中國、韓國、法國、德國、巴西、英國和意大利。我國合成橡膠工業始于1958年,經過40多年發展至1998年總生產能力達98.4萬噸,占世界總生產能力的6.9%,主要產品品種有乳聚丁苯、溶聚丁苯、順丁、氯丁、丁腈、乙丙、熱塑性彈性體SBS和其他特種橡膠等十余種。
我國合成橡膠不僅在產量方面發展很快,而且在產品質量方面也逐年進步,兩大膠種BR和SBR的質量水平均與國際先進水平相當,并有自己的體系和工藝特色。
進入21世紀我國合成橡膠的產量和消耗量預計都有較大的增長。
今后幾年,我國橡膠工業在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方面將形成新增長點,特點是子午線輪胎、難燃及高強力輸送帶,為汽車、家電、電子、建筑配套的橡膠制品。這勢必對新膠種的開發和改性提出要求。我國合成膠的品種牌號與國際上有很大差距,如使輪胎膠料的節能、抗滑、耐磨能取得較好匹配的“集成橡膠”等新品種是國際上共同關注的問題。此外,與天然膠性能相近似的異戊橡膠的開發,丁基橡膠、氫化丁腈橡膠、丙烯酸酯橡膠和乙丙橡膠以及熱塑性彈性體和共混膠料的研制開發并形成穩定的生產規模,也是橡膠行業十分關注的。
目前世界平均合成膠使用比例約為61%,美歐發達國家約70%,而我國合成膠的使用比例約45~48%,以輪胎工業為例,目前的合成膠使用比例僅為40%,近1~2年內可望提高到45~50%,規劃在2010年達到55%,達到減少天然膠進口節約外匯、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2 橡膠骨架材料
橡膠骨架材料在制品中承受著拉伸、壓縮、彎曲、剪切等復雜的應力作用,并保持制品的形狀尺寸穩定。因此,材料的優劣對制品性能有著重要的影響。就世界范圍來說,橡膠骨架材料主要包括鋼絲、錦綸、滌綸、高強力人造線絲等四大類。隨著輪胎子午化,對鋼絲和滌綸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別是80年代中期,開發成功的盡寸穩定型滌綸簾線(DSP)的發展更為迅速。1995年DSP簾線產量已達16.8萬噸。在北美、日本和西歐DSP的產量均占聚酯工業絲總量的70%以上。此外,芳綸材料是一種很前途的骨架材料,它既有鋼絲的強度,又有纖維的柔性。近年來,西歐出售的用全芳綸作骨架材料的子午線輪胎,輪胎重量減少約30%,使輪胎的行駛性能,特別是滾動阻力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在工程胎中使用可大大提高輪胎的耐刺扎耐切割性能,同時芳綸在齒型帶及其他膠帶中也開始了廣泛的應用,提高了帶體強度和使用壽命。隨著芳綸生產的發展,價格的下降,芳綸將是一個極有發展前途的優秀骨架材料。
我國橡膠工業用骨架材料生產已有五、六十年的發展史,除載重子午胎用鋼絲簾線外,其他基本可滿足需要。主要橡膠制品所用的骨架材料品種為斜交輪胎用錦綸(包括錦綸66和錦綸6);半鋼子午胎用滌綸或錦綸66和鋼絲;全鋼子午胎用鋼絲;自行車胎、手推車胎、摩托車胎、農用車胎用錦綸6為主;輸送帶用滌綸、錦綸、鋼絲;傳動帶、同步齒型帶用滌綸、玻纖、部分芳綸。
至1998年我國錦綸簾線產量約19萬噸,滌綸1萬噸,鋼絲簾線產量2.3萬噸;人造絲已不生產。未來十年,鋼絲簾線將大幅度增長,至2010年有望攀居首位,其次增長較快的是滌綸,錦綸簾線用量雖下降趨勢,但耗用量仍占重要地位,芳綸則是前途看好的材料。
3 炭 黑
炭黑是橡膠工業重要原材料,它的消耗量僅次于生膠占第二位,我國炭黑產品90%用于橡膠工業,特別是輪胎工業的消耗量約占68%,我國炭黑生產廠超過100家,總生產能力約90萬噸/年,至1998年產量已超過55萬噸,僅次于美國、日本居世界第三位,產品品種約46個,產品產量質量已基本滿足我國需求。
白炭黑(SiO2)能大幅度提高膠料的物理機械性能,減少膠料滯后、降低輪胎的滾動阻力而不損失濕滑性能受到廣泛的關注;尤其在輪胎工業中,它用于工程胎胎面中,可提高胎面抗切割抗撕裂性能,減少崩花塊;用于簾布膠中可大大提高簾面與膠料的粘合性能,近年來,隨著環保意識的加強,它在綠色輪胎中倍受青睞,法國米其林公司曾全部用白炭黑代替炭黑制成綠色輪胎為高級轎車配套,采用白炭黑膠料與普通炭黑相比,可降低滾動阻力30%。炭黑作為傳統的補強材料正面臨著白炭黑的挑戰。
就國際范圍來說,近幾年炭黑、白炭黑的新品種不斷涌現,為適應我國橡膠工業及其他用戶的需求我國炭黑工業在現有產品數量基本滿足需求的基礎上,應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特別是適應輪胎工業發展的低滾動阻力炭黑,易分散白炭黑,以及有關的復配產品,并盡快實現產業化,同時要加大濕法造粒的力度,確保產品質量穩定,力爭在“十五”期間使我國炭黑工業出現新的飛躍。
4 橡膠助劑
橡膠助劑主要包括促進劑、防老劑和加工型助劑。它的消耗量大體可按橡膠消耗量的4%計算,以近年耗膠量200萬噸計算,2000年我國橡膠助劑的消耗量在8.5萬噸左右。其中防老劑4萬噸、促進劑3.2萬噸,其它助劑1.5萬噸。
我國橡膠助劑最近十五年取得迅猛發展,大部分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已基本滿足國內需求,主要產品的生產技術有了較大提高,特別是“八五”期間配合子午線輪胎原材料國產化上了一個新臺階。目前我國橡膠助劑生產能力在千噸以上的約60家,總生產能力為15萬噸,產品品種約200余個,2000年橡膠助劑的總產量為12萬噸。
我國橡膠助劑今后的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從環保意識出發,加大對防老劑、促進劑產品結構的調整力度。
(2)從節能和質量意識出發,加大對加工型橡膠助劑的開發力度。
(3)推廣橡膠助劑的造粒、復配和多功能化。
(4)推進清潔生產,發展綠色化工。
橡膠消耗量是一個國家橡膠工業發展的標志,世界范圍內近五年橡膠的消耗量平均遞增速度為2~3%,而我國居于榜首,年遞增速度約7~8%。
生膠資源包括天然橡膠和合成橡膠兩大類:
天然橡膠是橡膠加工中極為重要的原材料,在我國約占總耗膠量的60%。我國橡膠樹的種植面積約589千公傾,收獲面積為407千公傾。膠園主要分布于海南、云南、廣東、廣西和福建等5個省區。1994年以來,我國每年新植橡膠園10~32千公傾,但我國天然膠產區氣候條件比較惡劣,臺風、寒流頻繁,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開割膠園面積的擴大和產量的提高。在一段較長時間內,我國天然橡膠的最大產量也只能在75~80萬噸左右,近幾年產量約45萬噸,缺口較大,約50%需要進口。
近十年來,天然橡膠產品結構的變化主要表現在各國生產標準膠的數量迅速增長,煙片膠的生產和出口逐年下降。膠乳的生產需求變化不大。
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天然膠衍生的兩種材料很具有商業價值,一是環氧化天然膠(ENR),它是天然膠中部分異戊二烯單元雙鍵被環氧化取代的無規共聚物。另一種材料是天然橡膠的熱塑性彈性體(TPNR),它是NR和PP塑化動態交流的共混物。此外,液體天然橡膠正處在開發之中。
我國天然橡膠的耗量以6%的速度不斷遞增,但由于受自然資源的影響我國天然膠的生產增長很慢(約1~2%),因此,更換優良樹種和科學種植方法以確保產膠量是十分重要的。另外,在產品結構方面,輪胎工業需要的標準膠SMR20的比例偏低,應加強新產品開發,以滿足橡膠工業發展的需要。
合成橡膠生產能力世界前10位的國家是:美國、獨聯體、日本、中國、韓國、法國、德國、巴西、英國和意大利。我國合成橡膠工業始于1958年,經過40多年發展至1998年總生產能力達98.4萬噸,占世界總生產能力的6.9%,主要產品品種有乳聚丁苯、溶聚丁苯、順丁、氯丁、丁腈、乙丙、熱塑性彈性體SBS和其他特種橡膠等十余種。
我國合成橡膠不僅在產量方面發展很快,而且在產品質量方面也逐年進步,兩大膠種BR和SBR的質量水平均與國際先進水平相當,并有自己的體系和工藝特色。
進入21世紀我國合成橡膠的產量和消耗量預計都有較大的增長。
今后幾年,我國橡膠工業在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方面將形成新增長點,特點是子午線輪胎、難燃及高強力輸送帶,為汽車、家電、電子、建筑配套的橡膠制品。這勢必對新膠種的開發和改性提出要求。我國合成膠的品種牌號與國際上有很大差距,如使輪胎膠料的節能、抗滑、耐磨能取得較好匹配的“集成橡膠”等新品種是國際上共同關注的問題。此外,與天然膠性能相近似的異戊橡膠的開發,丁基橡膠、氫化丁腈橡膠、丙烯酸酯橡膠和乙丙橡膠以及熱塑性彈性體和共混膠料的研制開發并形成穩定的生產規模,也是橡膠行業十分關注的。
目前世界平均合成膠使用比例約為61%,美歐發達國家約70%,而我國合成膠的使用比例約45~48%,以輪胎工業為例,目前的合成膠使用比例僅為40%,近1~2年內可望提高到45~50%,規劃在2010年達到55%,達到減少天然膠進口節約外匯、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的目的。
2 橡膠骨架材料
橡膠骨架材料在制品中承受著拉伸、壓縮、彎曲、剪切等復雜的應力作用,并保持制品的形狀尺寸穩定。因此,材料的優劣對制品性能有著重要的影響。就世界范圍來說,橡膠骨架材料主要包括鋼絲、錦綸、滌綸、高強力人造線絲等四大類。隨著輪胎子午化,對鋼絲和滌綸材料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別是80年代中期,開發成功的盡寸穩定型滌綸簾線(DSP)的發展更為迅速。1995年DSP簾線產量已達16.8萬噸。在北美、日本和西歐DSP的產量均占聚酯工業絲總量的70%以上。此外,芳綸材料是一種很前途的骨架材料,它既有鋼絲的強度,又有纖維的柔性。近年來,西歐出售的用全芳綸作骨架材料的子午線輪胎,輪胎重量減少約30%,使輪胎的行駛性能,特別是滾動阻力有了大幅度的下降,在工程胎中使用可大大提高輪胎的耐刺扎耐切割性能,同時芳綸在齒型帶及其他膠帶中也開始了廣泛的應用,提高了帶體強度和使用壽命。隨著芳綸生產的發展,價格的下降,芳綸將是一個極有發展前途的優秀骨架材料。
我國橡膠工業用骨架材料生產已有五、六十年的發展史,除載重子午胎用鋼絲簾線外,其他基本可滿足需要。主要橡膠制品所用的骨架材料品種為斜交輪胎用錦綸(包括錦綸66和錦綸6);半鋼子午胎用滌綸或錦綸66和鋼絲;全鋼子午胎用鋼絲;自行車胎、手推車胎、摩托車胎、農用車胎用錦綸6為主;輸送帶用滌綸、錦綸、鋼絲;傳動帶、同步齒型帶用滌綸、玻纖、部分芳綸。
至1998年我國錦綸簾線產量約19萬噸,滌綸1萬噸,鋼絲簾線產量2.3萬噸;人造絲已不生產。未來十年,鋼絲簾線將大幅度增長,至2010年有望攀居首位,其次增長較快的是滌綸,錦綸簾線用量雖下降趨勢,但耗用量仍占重要地位,芳綸則是前途看好的材料。
3 炭 黑
炭黑是橡膠工業重要原材料,它的消耗量僅次于生膠占第二位,我國炭黑產品90%用于橡膠工業,特別是輪胎工業的消耗量約占68%,我國炭黑生產廠超過100家,總生產能力約90萬噸/年,至1998年產量已超過55萬噸,僅次于美國、日本居世界第三位,產品品種約46個,產品產量質量已基本滿足我國需求。
白炭黑(SiO2)能大幅度提高膠料的物理機械性能,減少膠料滯后、降低輪胎的滾動阻力而不損失濕滑性能受到廣泛的關注;尤其在輪胎工業中,它用于工程胎胎面中,可提高胎面抗切割抗撕裂性能,減少崩花塊;用于簾布膠中可大大提高簾面與膠料的粘合性能,近年來,隨著環保意識的加強,它在綠色輪胎中倍受青睞,法國米其林公司曾全部用白炭黑代替炭黑制成綠色輪胎為高級轎車配套,采用白炭黑膠料與普通炭黑相比,可降低滾動阻力30%。炭黑作為傳統的補強材料正面臨著白炭黑的挑戰。
就國際范圍來說,近幾年炭黑、白炭黑的新品種不斷涌現,為適應我國橡膠工業及其他用戶的需求我國炭黑工業在現有產品數量基本滿足需求的基礎上,應加大新產品開發力度,特別是適應輪胎工業發展的低滾動阻力炭黑,易分散白炭黑,以及有關的復配產品,并盡快實現產業化,同時要加大濕法造粒的力度,確保產品質量穩定,力爭在“十五”期間使我國炭黑工業出現新的飛躍。
4 橡膠助劑
橡膠助劑主要包括促進劑、防老劑和加工型助劑。它的消耗量大體可按橡膠消耗量的4%計算,以近年耗膠量200萬噸計算,2000年我國橡膠助劑的消耗量在8.5萬噸左右。其中防老劑4萬噸、促進劑3.2萬噸,其它助劑1.5萬噸。
我國橡膠助劑最近十五年取得迅猛發展,大部分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已基本滿足國內需求,主要產品的生產技術有了較大提高,特別是“八五”期間配合子午線輪胎原材料國產化上了一個新臺階。目前我國橡膠助劑生產能力在千噸以上的約60家,總生產能力為15萬噸,產品品種約200余個,2000年橡膠助劑的總產量為12萬噸。
我國橡膠助劑今后的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從環保意識出發,加大對防老劑、促進劑產品結構的調整力度。
(2)從節能和質量意識出發,加大對加工型橡膠助劑的開發力度。
(3)推廣橡膠助劑的造粒、復配和多功能化。
(4)推進清潔生產,發展綠色化工。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