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陸盆地是世界上油氣最豐富、大油氣田最多的一種盆地類型,也是世界上較早從事油氣勘探開發的領域。前陸盆地也是我國中西部油氣勘探的最重要領域,該地區發育有15個前陸盆地,主要包括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庫車,準噶爾盆地西北緣、南緣,吐哈盆地北部,柴達木盆地北部、南部,鄂爾多斯盆地西緣、四川盆地西部、東北部,祁連山北緣酒泉盆地等,總面積約50萬平方千米。
前陸盆地鉆井技術難點與技術需求
前陸盆地的地面條件惡劣,地層具高陡構造,巖石強度大、堅硬、研磨性高、可鉆性差,存在多套壓力系數,地層異常高壓,地層破碎,表現為在鉆井過程中井斜難于控制,井漏嚴重,卡鉆頻繁,套管磨損,使得鉆井過程中復雜事故時效高、機械鉆速低、鉆井周期長、鉆井成本高。如何優質、安全、快速鉆井成為制約前陸盆地油氣勘探開發進程的重大技術難題。鉆井作為勘探開發過程中的重要環節,費用占勘探開發投資的50%以上。鉆井速度的高低、鉆井質量的優劣,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勘探開發的進程和整體效益。
針對上述難點,前陸盆地鉆井技術研究應解決:高陡構造及逆掩推覆體防斜打快問題;高密度泥漿漏失引起的復合鹽巖層縮徑卡鉆及巨厚、高壓氣層壓差卡鉆問題;惡性井漏的防治問題;儲層的有效保護問題。為此應開展高效防斜打快技術研究,引進垂直鉆井系統或旋轉導向鉆井系統,發展空氣錘技術;開展地層壓力和巖性的預測,提高地層的預測精度,減少卡鉆等事故的發生;開展膨脹管、波紋管、隨鉆堵漏等技術的研究,提高堵漏成功率;開展欠平衡鉆井技術、無滲透鉆井液等技術的研究,提高油層保護水平;開展固井評價與固井技術研究,提高固井質量等。
前陸盆地油氣鉆井技術
1.防斜技術 近年來在現場應用較好的防斜技術,包括鐘擺鉆具防斜、滿眼鉆具控制井斜、PDC鉆頭配合螺桿鉆具防斜、偏軸鉆具組合防斜打快技術等,并正在發展反鐘擺鉆具防斜、預彎曲鉆具動力學防斜等技術。
貝克休斯公司在20世紀80年代末開始研制垂直鉆井系統(VDS),成功解決了德國大陸科探井鉆井過程中井斜問題,之后在90年代中葉發展了新的垂直鉆井裝置(SDD),90年代末又發展成為自動井斜控制的旋轉導向閉環系統(VertiTrak),成功地解決了高陡構造地區、斷層區和鹽層鉆井時井眼傾斜問題,并為鉆進叢式井,以及采用小尺寸井身結構等提供了可靠保障。近年來在旋轉導向鉆井技術基礎上,斯倫貝謝公司又成功發展了Power V垂直鉆井系統。這些垂直鉆井系統是機、電、液、通訊一體化的高技術產品,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技術優勢,能夠節省大量的鉆井時間和費用。
實踐證明,VDS、SDD、VertiTrak、Power V垂直鉆井系統有助于作業商在最富挑戰的前陸盆地環境中,包括高陡構造、斷層、逆掩推覆體、鹽層等復雜情況下,不僅能維持最優的鉆井參數,并且可鉆出高質量的井眼。
2.空氣/空氣錘鉆井技術 空氣錘完全依靠空氣錘活塞作用在鉆頭上的震擊作用進入地層。使空氣錘有效作業只需2~3噸的鉆壓,即可保持正常鉆速又不會造成井斜。須注意的是,施加任何過多的鉆壓只會縮短鉆頭的壽命而不會提高鉆速。
空氣錘技術克服了空氣鉆井中井斜的問題。對于嚴重傾斜的地層,即使采用空氣鉆井,也必須大大降低鉆壓以控制井斜。80年代中晚期,殼牌公司在加拿大洛基山上進行鉆井作業,遇到的主要鉆井問題就是地層太硬且存在嚴重的井斜問題。殼牌采用了空氣錘鉆井,很快就認識到了空氣錘鉆井應用于這類地層的巨大潛能,并且進一步提高了空氣錘的質量。目前空氣錘已經成為一種高可靠性的井下工具。空氣錘鉆頭也在不斷得到改進,如鉆頭強度增大從而大大提高了單只鉆頭進尺,另外,所有鉆頭上均有兩排保徑齒。
空氣/空氣錘鉆井工藝技術能夠在堅硬、易斜地層鉆進中,做到地層不坍塌、地層出水量小和地層無天然氣井漏,并且保證井下安全、快速鉆進,節省了鉆井綜合成本。空氣錘鉆井可在2~3噸的鉆壓下鉆出筆直的井眼,保證了后期鉆井、下套管、起下鉆、通井、注水泥、試油等作業的順利進行。
威德福公司采用空氣錘鉆進玉門青西前陸盆地逆掩推覆體地層,機械鉆速達10~15米/小時,而目前玉門推覆體地層鉆進時最高機械鉆速不到4米/小時,尤其是像窿9井和窿111井平均機械鉆速僅有0.75米/小時。因此采用空氣/空氣錘鉆井方式,將可以大幅度提高前陸盆地的機械鉆速,縮短高陡構造地層的鉆井周期,改善井身質量,加快前陸盆地的勘探與開發。
3.鉆井液技術 在前陸盆地鉆井過程中,經常會鉆遇高陡、高溫、高壓、流塑性、破碎性等復雜地層,對鉆井液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針對不同地層類型與地質結構,應該開發使用不同的鉆井液體系。例如,針對鹽、膏、泥復合地層,根據井深、井溫、地應力、所鉆遇含鹽軟泥巖類別選擇合理的鉆井液密度,防止塑性變形,控制縮徑;可采用抑制性強的飽和鹽水鉆井液、油包水鉆井液,防止鹽溶引起井塌,并保持鉆井液性能穩定,對含有大量石膏的地層,可在鉆井液中加入硫酸鈉或硫酸銨,采用等離子效應控制石膏的溶解;飽和鹽水鉆井液中應加入瀝青類與磺化酚醛樹脂類產品,封堵泥巖層理、裂隙,降低高溫高壓濾失量,防止井塌;選用合理環空返速與鉆井液流變參數,既保證鉆屑的攜帶,又保證環空流體處于層流,減少對井壁沖蝕;保持鉆井液良好的流變性與潤滑性;防止壓差卡鉆。
4.欠平衡鉆井技術 欠平衡鉆井的主要優點是能減輕地層損害,增加油井產能,提高機械鉆速,能較好地適應前陸盆地的地質特點。近年來,欠平衡鉆井技術逐漸得以完善,發展了包括氣體鉆井、霧化鉆井、泡沫鉆井、充氣鉆井和泥漿欠平衡鉆井在內的欠平衡鉆井技術系列,形成了旋轉防噴器、可循環泡沫、不壓井起下鉆裝置、套管閥等欠平衡鉆井配套技術。
目前投入使用的欠平衡鉆井技術主要有:干空氣鉆井、氣-霧鉆井、穩定泡沫和非彈性泡沫鉆井、充氣鉆井液鉆井、井下注氣鉆井技術等。其中,井下注氣鉆井技術是通過寄生管、同心管、鉆柱和連續油管在鉆進的同時往井下鉆井液中注氮、以減輕鉆井液柱的壓力形成欠平衡條件,隨著設備和工藝的完善,這種技術已成為欠平衡鉆井技術的主導技術。在加拿大,欠平衡鉆井技術可比普通鉆井技術的鉆速提高2~6倍。
5.利用隨鉆擴眼器提高前陸盆地固井質量 前陸盆地常規套管程序一般采用 20英寸×133/8英寸×95/8英寸×7英寸×5英寸,對于小井眼,特別是57/8英寸井眼下5英寸尾管,由于環空間隙小,固井質量難以保證。為了保證固井質量,可采用擴眼作業。先進的擴眼方式是采用雙心鉆頭同時鉆進和擴眼。由于雙心鉆頭的一體式設計以及領、擴眼工作面尺寸限制,導致領眼與擴眼壽命不一致,而使鉆井成本增加,鉆頭壽命縮短。此外雙心鉆頭領眼和擴眼間距離較短,鉆進時由于偏心力不足,造成擴眼尺寸達不到要求,井眼不規則。立足于雙心隨鉆擴眼鉆頭取得的進展,針對雙心鉆頭存在的不足,開發了隨鉆擴眼工具。這一新概念的主要特點是:可更換領眼鉆頭,高度強化擴眼工作面的擴眼能力,靈活的領、擴眼間的鉆具組合。
針對復雜、惡劣的地質條件,國外鉆井技術發展很快,先后發展了導向鉆井技術、VertTrak、Power V等垂直鉆井系統,較好地解決了鉆井過程中的井斜問題,提高了鉆速,提高了井眼質量。在應對井漏問題方面,發展了波紋管、膨脹管、無滲透泥漿等技術;在防止鉆具與套管磨損方面,發展了防磨接頭等;在解決固井技術難題時,發展了高密度水泥漿、低密度水泥漿、隨鉆擴眼工具、膨脹式鉆頭等;在提高鉆速、減輕地層損害、增加油井產能方面,發展并完善了空氣鉆井技術、欠平衡鉆井等;在提高鉆井效率、保障井身質量方面,發展了旋轉導向系統等;在提高勘探成功率、油層鉆遇率方面發展了隨鉆測井、地質導向技術等。這些新技術的實施極大地保障了油公司和服務公司的利益,促進了新技術的工業化進程,加快了油氣勘探開發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