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濟南12月18日電(記者王志、葛素表)中國建筑學會暖通空調委員會理事長、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空氣調節研究所所長徐偉對記者介紹說,“地溫空調”的專業術語應為“地源熱泵”。它包括了使用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作為熱源和冷源的系統,即地下土壤熱交換器地源熱泵系統、地下水熱泵系統、地表水(湖水、河水、海水及污水)熱泵系統。
徐偉說,通常行業內也將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這些低品位的熱能稱之為淺層地能(一般溫度低于25攝氏度)。據專家測算,我國淺層地能資源潛力巨大,僅百米內的土壤每年可采集的低溫能量相當于1.5乘以10的12次方千瓦的電能,而百米內地下水每年可采集的低溫能量大約相當于2.2乘以10的8次方千瓦的電能。
據介紹,20世紀50年代歐洲和美國開始了研究地源熱泵的第一次高潮,直到20世紀70年代,世界石油危機使得人們關注節能,地源熱泵的推廣應用迅速展開。經過50多年的發展,地源熱泵技術在北美和歐洲已非常成熟,在美國地源熱泵系統占整個供暖空調系統的20%,目前美國地源熱泵的銷量以每年20%的速度遞增。我國氣候條件與美國相似,所以北美的地源熱泵方式對我國更具借鑒意義。日前我國建設部已經推出了《地源熱泵系統工程技術規范》,對“地溫空調”的設計、施工及驗收進行了技術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