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取新話語權 中國將力爭成為全球標準的制定者

最新一期《瞭望》周刊載文稱,中國正加快技術標準戰略實施步伐。從高密度激光視盤系統到第三代移動通信標準,從無線局域網安全標準到數字音視頻編解碼系列標準,“中國標準”為一批重要產業扛起了自主知識產權的大旗。在國際標準舞臺上,中國越來越活躍,從被動采用國際標準到積極參與制定國際標準,逐步實現角色轉換,并開始為中國產業取得新的“話語權”。
文章稱,實施標準戰略必 須實質性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中國技術標準國際化首先要靠技術實力來保障。近幾年來,中國在高新技術領域的一些核心技術上取得重大創新和突破,為發展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標準創造了良好條件。
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財富》雜志將“中國制定標準”放在其不久前發布的“把握未來兩年的十大技術趨勢”中的第三位——“中國將不再滿足于以低成本為他人制造產品,而是逐漸成為扮演全球標準制定者的角色”。
出于對標準重要性的認識,中國開始在一些關鍵領域謀求建立本國主導的技術標準。力爭在今后5到10年內,研制出一批重要技術標準,填補一批與重要技術標準研制相關的檢測手段、方法和計量標準的空白,并使之成為相關產品和技術的國際公認標準。據了解,短短的兩年多時間里,僅國家信息產業部就陸續建立了20多個標準工作組。
據房慶副院長介紹,至2005年上半年,“重要技術標準研究”專項課題已向國際標準化組織、國際電工委員會和國際電信聯盟提交國際標準草案28項,其中已由國際標準化組織和國際電工委員會頒布的國際標準7項,得到國際電信同盟批準頒布的國際標準5項。專項課題計劃研制國家標準共計542項,其中已發布的國家標準85項,在國家標準委立項正處于緊張研制過程中的標準為238項,經專項快速通道提交立項申請并已被國家標準委員會接收的標準80余項;在行業標準中,計劃項目共185項,已發布的為17項。
對于中國而言,標準戰略是加入WTO以后為適應競爭環境而提出的新戰略。中國政府對待標準的態度從提倡采標、被動地執行別人的標準,正在逐步轉變到提倡制定自主知識產權的標準、實施標準戰略,為中國產業發展爭取新的話語權。標準不立,產業不興,“中國標準”開始被視為中國企業未來競爭成敗的關鍵因素。
房慶副院長說,提高技術標準適應性和競爭力是發展戰略的核心任務。在未來15年,極大地提高技術標準的適應性和競爭力是中國技術標準發展的核心任務。政府引導、企業主體、市場導向是中國技術標準發展的基本原則。在參與國際標準競爭方面,將根據國情,選擇“重點競爭”的模式,即有重點地選擇具有優勢、特色領域,爭取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的有利地位,使國際標準更多地反映中國的技術要求,逐步實現從“國際標準本地化”到“國家標準國際化”的轉變。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