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欣賞中國印(篆刻)

方寸間靈動之文字,朱白之相宜,縱橫之章法,淋漓盡致間,展現出耐人玩味的古雅逸趣,回味雋永,這就是中國印。中國印雖無書法之揮灑自如,少繪畫之色彩明暗,卻另有一種古樸和渾厚情致,其間,更是蘊含著中國人特有的審美情趣和豐富哲理。
藝術大師豐子愷曾說國,篆刻(中國印或印章)藝術是“經營于方寸之內,而賞鑒乎毫發之細,審其疏密,辨其妍媸”。所以“書畫同源,而書實深于畫,金石又深于書”。因此,“非有精微之藝術修養,不足與語也”。
欣賞中國印章可從兩個方面,一為中國印的藝術美,二為中國印的材質美,前者為主。
通常,印藝之美則可分化成四個部分:印文、印款、印譜以及印飾。
印文的鑒賞
鑒賞印章文字,先要把握藝術表現手法的特征,如書法、章法、刀法,再要體會印文內容中蘊含的情趣、意味,綜合起來細細品鑒、慢慢欣賞。
書法
歷來有成就的印藝家對書法都十分重視,“無一訛筆”是保證印文具備鑒賞價值的重要前提。書法是寫字的藝術,如果連字都不能識讀,還有什么藝術鑒賞可言。印章之所以被歷代知識階層推崇、喜愛,也正是由于他的難能、他的艱澀所帶來的挑戰和誘惑。垂手可得的東西不具備挑戰性,也沒有誘惑力,更談不上鑒賞價值。而對于鑒賞者來說,識篆就成了一件首要任務。
章法
印文章法就是字與字、行與行之間的位置安排和整體布局的方法。符合情理的章法能給人以高品位的享受,不合情理的章法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底蘊不足甚至是冒牌貨。章法的基本要求是平衡、老實、大方、端正,漢印章法大多根基于此,進一步要求自然生動、別饒情趣,這樣才可供協商、玩味。
刀法
古人鑿銅刻玉,力艱功深,其過程較為復雜。佳石極宜受力,一如良紙之受筆墨,鐵筆所行之處,石屑紛披,呈現出天然崩裂的效果,留下的線條痕跡具有古拙蒼勁的金石氣息。刀法大致可分為兩種:沖刀和切刀。沖刀行進爽快,一瀉千里,很像書法中一拓直下的筆法,能表現出雄健淋漓的氣勢;切刀則行進較慢,用短程碎刀連續切成,一步一個腳印,猶如書法中的澀筆,能表現出遒勁凝煉、厚實穩健的氣象。有時兩種刀法結合起來使用,效果更佳。
情趣和意味
我們知道,歷代許多文學家、詩人、書畫家都對印章情有獨鐘,許多印人同時也兼工詩書畫,他們常常取用一些典故成語、詩詞佳句或者俚俗語言作為閑章內容,往往能出奇制勝,饒有情趣和意味。當我們鑒賞到這類語句時,也會覺得分外的有滋有味、興趣盎然。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