驗光配鏡:人腦比電腦更精確

專家指出:如果因時間緊急,臨時找眼鏡店電腦驗光后配鏡急用無可厚非,但如果是長期需配鏡矯正視力的話,最好能采用視光學檢查,這樣準確性將大大提高。
越來越多的眼鏡店為方便市民推出了電腦驗光,立等可取的服務項目,頗受市民歡迎,不少人為了貪圖方便也頻頻幫襯。但專家指出:如果因時間緊急,臨時找眼鏡店電腦驗光后配鏡急用無可厚非,但如果是長期需配鏡矯正視力的話,最好能采用視光學檢查方法,這樣準確性將大大提高,并可最大限度地避免因驗光不準導致的各種不適癥狀。
電腦驗光配鏡誤差大
小林在打籃球時不慎把眼鏡摔破了,為求方便快捷,他到大學里“免費驗光、立等可取”的眼鏡店配眼鏡。用店里的電腦驗光設備檢查視力,打印出的單雙眼都是300度,老板就按照這個給他配了一付眼鏡,但小林戴著就是覺得不舒服,眼睛總是累。之后幾次到眼鏡店復查是否眼鏡度數不對,電腦驗光的結果都顯示眼鏡沒問題。無奈之下,小林到經人介紹到一家視光學中心重新配鏡。先是初查,接著又在視光學中心進行了檢影驗光、屈光檢查、雙眼視覺檢查等檢查幾乎花了半天的時間才配到了一付眼鏡。這次兩個鏡片的度數一個是275度,一個是250度,戴后覺得比較舒服。驗光師告訴小林,配眼鏡,電腦驗光的數據只是參考而已,并非決定因素。更多依據來自于其他的人工檢查結果,完整的視光學驗光遠比精密的電腦更可靠,誤差會更小。
僅有電腦驗光還不夠
現在,廣州幾乎每個眼鏡店都配備了電腦驗光設備,也配有驗光師傅,但不少人覺得電腦總比人腦要精確,單根據電腦驗光結果配鏡,這并不科學。
據視光學博士楊智寬先生介紹,配鏡應該根據視光學驗光的結果,電腦驗光對于專業的視光師來說幾乎毫無意義,離真正的視光學驗光差很遠。
楊智寬博士解釋說,人的眼睛就如同照相機,要“對好焦”才能看清楚東西。但是,與照相機不同的是,眼睛有感覺,有適應性,電腦驗光僅僅是將眼睛看作為一個“機器”,當顧客通過電腦鏡頭看清楚調整后的影像時,就根據調整結果自動打印出被檢眼睛的視力及應該配戴鏡片的度數。這個驗光的結果沒有考慮到眼睛本身的調節功能和適應性,是個機械的結果。
然而,視光學驗光包括初查、屈光檢查、雙眼視覺檢查、眼科常規檢查及處置五個部分。正規的驗光應該先排除屈光不正之外的疾病,然后經過上訴步驟才能配鏡。配鏡后還要進行復查,假如復查發現配戴眼鏡也無法達到0.9的視力,這并非是眼鏡的問題,可能存在弱視,這類患者需要進行視覺功能訓練,這才是完整的視光學驗光。
楊智寬博士總結說,且不論電腦驗光使用的機器本身就有誤差,由于其所得出的結果是瞬間、機械的,所以電腦的驗光結果只能作為一個參考,決非標準。
舒適是檢驗標準
到底如何判斷一付眼鏡的好壞呢?是否合格的眼鏡就是好眼鏡呢?視光學博士劉文彥先生提醒說,判斷眼鏡好壞的標準很簡單:那就是看眼鏡戴者的清晰和舒適與否。合格的眼鏡并不一定是好眼鏡,就如同一件合格的衣服不是適合所有人穿一樣。一付配戴舒服的眼鏡要考慮很多因素,鏡片的質量、鏡架的形狀、鼻托的位置等都與此有關,這些都不是電腦能辦到的,需要調校人員老到的經驗和細心的服務才能做到。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