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供熱系統 提高經濟效益

1991年北京市熱力公司在會城門小區進行了供熱節能示范工程的研究,對傳統的單管散熱的系統在建筑入口安裝混合式節能調控設備來調節供水溫度,在立管上安裝流量平衡閥,對于雙管散熱器系統,在建筑入口安裝混合式節能調控設備,在立管上安裝流量平衡閥,并在散熱器支管上安裝散熱器溫控閥,試驗結果表明采取上述措施能有效地降低室溫失調度,解決豎向失調問題,室溫失調只有1℃左右,可節約能源20%。
1996年天津市熱力公司在河西區濱水里和壽園里進行了按戶計量收費試驗,試驗樓入口處安裝熱量表和自立式壓差調節器,每組散熱器上安裝溫控閥和熱量分配器,結果是:雙管試驗系統的節能率為25.2%,單管試驗系統的節能率為15.6%。雙管系統的節能效果,和控制能力均優于單管試驗系統。
1997年山東省煙臺市在民生小區進行計量收費的實驗研究,在試驗樓內采暖系統入口安裝熱量計,散熱器前設溫控閥,入口的自力式壓差控制閥,主管的平衡閥,散熱器回水支管的流量表,散熱器上的熱分配器按不同方案設置,在對比樓內只在采暖系統入口安裝熱量計。根據一個冬季運行的數據表明,供熱均勻,能耗低于對比樓,節能率達4.13—10.76%。
1998年中國城鎮供熱協會二屆技術委員會第四次年會上,專家們曾對改善二次供熱水力工況和實現分室控制和按戶計量收費問題進行了詳細討論,其中包括:1)對單管、雙管兩種室內采暖系統的水力工況和熱工況進行了分析,提出了室內單管采暖系統的改造方案和室內雙管采暖系統的實施方案;2)對熱力入口裝置及其連接方式進行了研究,提出了適合于不同實施方案的熱力入口型式;3)對二次系統的調節方式進行了研究,提出了二次系統優化調節方案;4)提出了適合分戶供熱計量的戶內采暖系統以及按熱量計量收費的實施辦法,為大家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提供了試驗依據和多種可操作的實施方案。
建設部已將集中采暖的民用建筑實行按熱量收費列入全國建筑節能“九五”計劃和2010年規劃的發展目標,在計劃和規劃中要求1998年通過試點取得成效開始推廣,2000年在重點城市新建小區推行,2010年全面推廣。根據試點城市和試點單位的經驗,實行按戶計量收費需要做好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1.政府的支持,由政府制定有關政策、法規和辦法,并廣泛宣傳、組織實施。
2.改進用戶系統,使其適應分室控制溫度和按戶計量收費的要求。
3.研究和開發熱計量和節能技術所需的儀表和設備。
上述工作也為建設部在集中供暖的民用建筑實施按戶計量收費提供了技術條件。
四、關于建立微機監控系統的問題
建立微機控制系統的目的是為供熱管理人員提供集中供熱系統的運行狀況,幫助工作人員選擇最佳的運行工況,進而維護熱網系統瞬間變化的水力工況平衡、保證供熱、并節約能源。
北京市熱力公司于1989年就建立了用無線電為信道的監測系統,同年在丹麥專家的幫助下制定了《北京市集中供熱監控系統方案》。該系統為集散型三級系統,第一級為監控中心,負責選擇全網的運行方式;第二級為分控中心,負責本地區供熱網的運行;第三級為本地監控站,負責測量過程參數,保證系統在設定值下運行,并先后利用丹麥政府贈款和無息貸款,世行貸款,先后建成了一個控制中心,二個分控中心,六十個本地監控站,熱源廠、熱網關鍵點和熱力站的運行參數可以傳輸至控制中心。在石景山熱電廠供熱網監控系統中,實現了監控分中心對本地監控站的監控,其功能包括選擇控制模式,改變設定值,以及手動開關本地站的進出口閥門,熱力站實現本地監控,其功能包括進口壓差控制,流量控制以及采暖系統流量、熱水供應溫度和空調系統供水溫度和泵速的控制。對指揮生產,實時調度,及時發現和處理問題,保證供熱質量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1992年沈海熱電廠熱網建成了微機監控系統,該系統為分布式微機控制系統,其功能包括測量并記錄全網運行參數,及時發現和處理系統可能的故障,對全網進行自動控制,滿足采暖建筑的溫度要求,同時減少熱量消耗達到節能的目的。根據1992年對33個已上微機熱力站的統計,平均熱指標為42.2w/m2.h,沒有上微機的為48.8w/m2.h,二者相差15%。
1998年唐山市熱力公司西部供熱工程利用亞行貸款建立了微機監控系統,該系統為集散型微機控制系統,對全網86個熱力站進行監控,其中有12個典型站設有無線通訊裝置,與監測中心構成通訊網絡。1998—1999年采暖期,該公司監測中心和部分熱力站監控系統投入運行,在溫差不變的情況下,電廠循環水量由3200噸/時,降到2200噸/時,主循環泵提供的供回水壓差增加,改善了不利熱力站的水力工況,使其二次線供水溫度有所提高,改善了供熱效果。其它城市也在不同程度上建立了微機監控系統。目前國內有兩種不同的供熱系統計算機監控方式,一種是采用中央集中式監控方式,所有的指令都由主控室下達,本地站只是執行上級指令;另一種是中央和本地分工協作監控辦法,主控室只負責全網參數的監視,本地站根據設定值自動控制。隨著系統的擴大,監控水平要求的提高,后面一種更是今后發展的方向。
五、關于多熱源聯網運行
近年來已有一些供熱企業實施多熱源聯網運行,牡丹江熱電總公司在新華供熱區、包頭市供熱公司在昆區集中供熱系統、北京市熱力公司在東部供熱系統均進行了這方面的嘗試,普遍反映多熱源聯網運行可以優化生產和運行,調度上靈活有互補性,可以提高系統的經濟性和可靠性。但據我不全面的了解,這些試驗是有條件的和初步的,所謂有條件的,如兩個熱源的高差不大,便于聯網運行;所謂初步的,就是還沒有完全做到動態的、實時的調節各熱源廠循環水泵的揚程和流量。但是這些城市和企業首先邁出了這一步,并取得了可喜的經驗。
要實現多熱源聯網運行需要具備以下主要條件:
.變流量是聯網運行的最基本的條件。因此,熱源廠的循環水泵(含加壓泵站的加壓泵)應該是可以變速的水泵。
.全系統只使用有一個定壓系統,其它熱源的定壓系統為備用系統,可用以向熱網補充一定數量的水。
.建立監控系統以平衡系統壓力,實時地調節各熱源廠循環水泵的揚程和流量。
希望國內已實施和準備實施多熱源聯網運行的單位更好地完善所需條件,以取得更好效果。
對供熱系統的節能潛力,專家們認為,1)供熱系統供熱現狀耗能存在很大差別,節能潛力巨大,2)經應用科學技術來改善和完善的系統,節能效果顯著。國外某公司提出的自動控制系統設計和熱網改造的節能目標是:
熱源系統的控制可實現節能15~20%的效果
管網系統采用變速泵調節等控制可實現節能20%
二次網用戶設備的控制和熱量計量,可實現節能20~30%
室外溫度補償及夜間供暖設定調整,可實現節能15~20%
對空調、通風、照明電力控制可實現節能15~20%。
雖然我們沒有對該公司提出的節能目標,包括的內容及計算方法等進行詳細分析,但至少可以說明改善供熱系統的節能潛力是很大的。
熱電聯產具有節約能源、改善環境等優點,只要我們在建設中,注意合理確定規模,落實負荷,選好機組,優化管網,降低建設費用,又在運行中不斷改善系統和設備,注意節約能源和費用,提高供熱的經濟性和可靠性,那么不論是以煤或氣為燃料,都可以獲得很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發展熱電聯產集中供熱都有很好的競爭能力和發展前景。
![]() | [1] | [2]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