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神經外科護理工作特點

神經外科是外科學中一個較新的領域,專科性強,近年來發展較快,神經外科的發展,促進了神經外科護理的發展如顱底疾病、神經外科功能疾病、腦血管疾病、脊髓疾病的護理,顱腦外傷的護理,各種高難度神經外科手術后并發癥多而嚴重,使護理問題也隨之增多。只有熟練掌握和熟悉其護理特點,才能達到提高護理質量之目的。下面就神經外科護理特點淺析如下。
1、 病情急變化快、病情觀察難度要求高的特點
神經外科的治療范圍主要為中樞神經系統疾病與創傷,目前已擴大到治療身體其它部分的疾病如高血壓腦出血、顱內動脈瘤、腦閉塞性血管病、脊髓疾患等。由于神經系統是控制和調節全身的各種功能,一旦受損,臨床表現復雜多樣,常危及生命,護理中要求觀察病情及時、準確、細心、判斷迅速、連續性強及預見性。因而具有難度大和要求高的特點[2]。
2、 急診入院來勢兇猛,搶救配合專科技術有別于一般的特點 外傷性顱腦損傷病人入院時,常常是神志不清,生命垂危并處于休克狀態,生命征不易測到,尤其是開放性顱腦損傷病人,全身血跡、污跡、更是難于觀察。搶救時必須是爭分奪秒,時間就是生命。要迅速建立人工氣道,保持呼吸道通暢,及時給予氧氣吸入、脫水藥物,防止腦疝發生。要培養護士具有嫻熟的搶救技術與有條不紊的工作程序,忙而不亂,準確無誤,迅速有效地搶救技術是配合搶救以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前提。
3、 監護護理、要求護士責任心強技術全面的特點
重癥ICU監護技術在神經外科的應用,對病人進行術前評價及糾正治療,術后監測和支持治療,以減少術后并發癥,對及時觀察判斷病情,防止顱腦傷及疾病術后繼發性損害,提高搶救成功率起到了重要作用。由于病人處于昏迷或癱瘓狀態,要求護士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及慎獨精神。監護護理內容主要包括:中樞神經系統的功能監護(昏迷指數測定、生命征測量、顱內壓監測),心血管功能監護,血液動力學的監護,由于監護護理的建立,使護理質量、工作效率和護理水平都有了明顯的提高。在做好全面的監護護理外不能忽視大量繁重的基礎護理工作。
4、 基礎護理量大的特點
基礎護理中、病人體位的護理、意識的觀察、瞳孔的觀察、顱內壓的測定、專科疾病護理的難度和特殊性等,都決定了護理量大和繁重,特別是由于危重、昏迷、癱瘓、氣管切開、精神異常和大小便失禁的病人多,這“五多”的特點,使得基礎護理量大,是專科護理工作最突出的特點,每天大量的口腔護理、會陰沖洗、膀胱沖洗、**擦洗、床上洗頭、洗腳、翻身拍背、更換臥床病人床單、處理大小便、喂飯、打水等,要求護士具有吃苦耐勞、不怕臟、關心體貼病人及強烈的愛心,才能做好基礎護理工作。
5、 氣管切開病人多、護理強度大的特點
中樞神經系統一旦受損,常導致呼吸功能衰竭,氣管切開是保證病人呼吸功能通暢,搶救生命的主要治療措施之一,由于此類病人多且常年不斷、護理量大、強度高、工作十分辛苦和技術要求高,尤其是呼吸機的使用,各種生理生化監測指標的掌握,要求護士要刻苦地學習專業知識。
6、 探視陪伴多的特點
探視陪伴多也是神經外科突出的問題,因為病人生活自理能力差,而編制護士有限,因而可允許日常探視和陪伴進入病房,但這樣有礙于病區的管理,尤其是給病房正規化管理帶來諸多不利因素。
7、 死亡率、殘廢率高,易引發糾紛有高風險的特點
專科治療中本身難度大,預后差,病人家屬要求高,期望大,一旦面對親人死亡時,往往心理承受力不足而極易引發糾紛,如果護理中稍有不慎,比如平時語言藝術、解釋水平、操作技術是否得當、觀察病情是否及時、服務態度有無欠缺、搶救配合是否到位等,常常是一句話、一個操作均是引發糾紛的導火線,因而有高風險的特點。
8、 專科治療新業務、新技術進展快的特點
隨著神經外科診療技術的不斷改進、顯微外科技術的引用,神經外科血管內治療,血管介入栓塞技術的開展,立體定向技術(X—刀、Y—刀、C—刀)和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技術、神經移植術的臨床應用等,都表明專科治療進展飛速發展。因此對護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護士除了做好大量的基礎護理工作、常規護理外還必須加強接受專科繼續教育的學習,方能提高護理技術水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