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草種植、收獲及加工機械化技術
http://www.dcyhziu.cn 2007/6/8 源自:中華職工學習網 【字體:
】

1.技術簡介 我國既是糧食生產大國,又是畜牧業生產大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膳食要求已不再滿足于吃飽,而且還要吃好。面對市場需求的變化,我國農業生產的重點也從保證食物的供給數量,逐步向提高質量轉變。膳食結構中糧食所占比例逐漸降低,而肉、蛋、菜、奶所占比重日益增加。因此,對我國畜牧業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畜牧業發展也面臨著新的挑戰和機遇。 由于長期地過量墾殖,使這里的生態環境逐年惡化,植被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農業生產條件低下,農作物產量低而不穩,經濟發展緩慢,糧食問題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這些都是制約我國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我國畜牧業生產主要分為草原畜牧業和農區畜牧業,其中草原畜牧業占有重要地位。飼草作為發展畜牧業的物質基礎,成為畜牧業發展規模和速度的決定因素。我國有33億畝草原,10億畝草山坡地,可生產大量的飼草。
但是,近幾年來,隨著畜牧業迅速發展,草原畜牧業中過度放牧和草原過載現象十分嚴重,形成了草場退化、沙化和堿化,導致草場生態環境惡化,使飼草需求與飼草供給的矛盾更加突出,嚴重制約了畜牧業的健康發展。目前,我國每年貯草量僅能滿足抗災保畜需要的15%~25%,由于飼草不足造成的牲畜死亡率為5%~6%,有的甚至高達10%。因此,大力發展牧草生產機械化技術,對恢復草場植被,改善草原生態環境,迅速恢復和提高草原生產力,發展畜牧業至關重要。 牧業生產機械化的重點主要包括牧草種植、收獲和加工環節的機械化技術。 飼草種植機械化技術主要是指利用機械化手段改良退化草場的技術,它可以有效改變當前我國草場植被稀疏、優質牧草減少的現狀。牧草種植機械化技術主要包括耕、耙、壓、播4個環節的生產工藝。 草原退化的根本原因是土壤板結,機械化耕作可以有效改良土壤結構、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實踐證明,耕翻后的草地,實行一年生與多年生牧草混合播種效果良好。一般情況下,一年生作物第一年可畝產青草750一1466千克,比改良前平均增產10倍。第二年多年生牧草的覆蓋程度可達85%,畝產青草600~960千克。 牧草播種機械化技術包括牧草補播和撒播鎮壓式播種2種形式。牧草補播不破壞和少破壞草地原有植被,在草群中補播優質牧草,提高草地生產力。
撒播鎮壓式播種包括壓槽式和網形鎮壓播種法,是我國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區一種實用的牧草播種技術。壓槽式播種法,指由配置在拖拉機前的撒播機將草籽均勻撒于地表,拖拉機后牽引的壓槽器將種子壓入土壤,并在地表壓出集水槽;網形鎮壓播種法指由配置在拖拉機前的撒播機將草籽均勻撒于地表,拖拉機后牽引的網形鎮壓器將種子壓入土壤,并在種子上覆一層虛土。 飼草收獲機械化技術是利用機器將飼草切割、收集、制成各種形式的干草的作業過程。分為分段收獲和聯合收獲,分段收獲主要機具包括割草機、摟草機、切割壓扁集條聯合作業機、集草器、壓捆機、運草車和垛草機等;聯合收獲則采用飼草聯合收割機收割,同時切碎、拋送到后面的掛車上。 飼草加工機械化技術是指將牧草通過機械粉碎、加工、調制,制成可供畜禽食用的優質飼料,主要有草粉加工技術、混合飼料加工技術和氨化飼料技術。草粉加工工藝簡單,只需將飼草和各種作物秸稈等物料晾曬至含水率15%以下,通過粉碎機粉碎即可加工成飼料;混合飼料加工技術則將不同種類的飼料經科學計算,配比組成,經配合飼料加工機組混合制成,加工機組包括粉碎機、計量配料裝置、混合機和輸送裝置組成;氨化飼料技術主要是通過粉碎機、秸稈調制機等氨化設備對秸稈進行氨化處理,提高其營養價值的技術,可廣泛應用于畜牧飼料的加工。
2.操作規范 (1)飼草種植機械化技術 在草田輪作區,深耕要求18~22厘米,無漏耕、重耕,減少犁溝;耙地要求重耙和輕耙兩遍,沿對角線方向作業,并鎮壓一遍;播種時,燕麥和大麥的播深3~5厘米,苜蓿l一2厘米,堿草l一2厘米。 在羊草草場淺翻耕和一年生作物種植輪作區,深耕要求15一17厘米,無漏耕、重耕、壟溝和壟臺;耙地要求重耙和輕耙兩遍,沿對角線方向作業,并鎮壓一遍;燕麥和大麥的播深3~5厘米,油菜2~3厘米,羊草l~2厘米。在更新復壯羊草草場時,常使用淺松耕機械化工藝,通過類似無壁形犁燁切斷羊草根莖層的根系,同時向上抬土耕作,不翻轉攪亂運土層,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狀,達到植被更新復壯的目的。 牧草補播時應注意覆土深度,禾本科牧草不超過4~5厘米,豆科牧草為2一3厘米。某些作物由于種子很小,可拌土播種,不用覆土。播種量一般為2~6千克/畝。 (2)飼草收獲機械化技術 飼草收獲割茬高度在不影響牧草次年生長的情況下盡量降低,天然飼草為4~5厘米,人工飼草5一6厘米,晚秋收割牧草6~7厘米。在收獲牧草時,各環節的作業的適宜濕度為:摟草40%~50%,垛草17%~20%,固定式壓捆17%以下,撿拾壓捆28%以下。 (3)飼草加工機械化技術在進行氨化飼料時,貯窖深度不超過2米,每立方米氨化秸稈75千克左右。尿素溶液配制比例為: 麥秸:水:尿素=100:(30~40):(3.5~4.5) 通過鍘草機或草粉機將秸稈粉碎,每鋪30厘米按比例噴灑配制好的尿素溶液,與麥秸均勻混合后壓實。如用秸稈調質機,則先將配制好的尿素溶液加入藥箱,開機后即可使切碎的麥秸與溶液均勻混合,直接噴火貯窖,每鋪20~30厘米攤平踩實一次。當處理的麥秸超過窖口呈拋物線時,經充分壓實用塑料薄膜封頂,最后用濕土壓嚴踩實。
3.注意事項 (l)草原耕作間隔一般為4~5年。隨著使用年限的增長,土壤將逐漸變實,產草量下降,需要再進行翻耕,并重新實行一年生作物和多年生作物混播。 (2)牧草補播一般宜在土壤較肥沃松軟、降雨在300毫米以上或有灌溉條件的地區草地進行。 (3)牧草收獲要及時,避免對草質和產量產生影響。一般禾本科收割期為抽穗期,豆科作物在開花初期收割為宜。收獲牧草時,應盡量減少革的散失和機器對牧草的打擊和揉搓,防止泥土和臟物混入牧草。 (4)選用加工飼草的粉碎機時,要選用有農機推廣許可證的粉碎機。氨化季節最好在秋季、春季,選擇晴朗天氣時進行;開窖取料時應喂多少取多少,取后立即封嚴窖口,取出的氨化秸稈應晾曬1~2天后方可飼喂牲畜。
但是,近幾年來,隨著畜牧業迅速發展,草原畜牧業中過度放牧和草原過載現象十分嚴重,形成了草場退化、沙化和堿化,導致草場生態環境惡化,使飼草需求與飼草供給的矛盾更加突出,嚴重制約了畜牧業的健康發展。目前,我國每年貯草量僅能滿足抗災保畜需要的15%~25%,由于飼草不足造成的牲畜死亡率為5%~6%,有的甚至高達10%。因此,大力發展牧草生產機械化技術,對恢復草場植被,改善草原生態環境,迅速恢復和提高草原生產力,發展畜牧業至關重要。 牧業生產機械化的重點主要包括牧草種植、收獲和加工環節的機械化技術。 飼草種植機械化技術主要是指利用機械化手段改良退化草場的技術,它可以有效改變當前我國草場植被稀疏、優質牧草減少的現狀。牧草種植機械化技術主要包括耕、耙、壓、播4個環節的生產工藝。 草原退化的根本原因是土壤板結,機械化耕作可以有效改良土壤結構、改善土壤理化性狀。實踐證明,耕翻后的草地,實行一年生與多年生牧草混合播種效果良好。一般情況下,一年生作物第一年可畝產青草750一1466千克,比改良前平均增產10倍。第二年多年生牧草的覆蓋程度可達85%,畝產青草600~960千克。 牧草播種機械化技術包括牧草補播和撒播鎮壓式播種2種形式。牧草補播不破壞和少破壞草地原有植被,在草群中補播優質牧草,提高草地生產力。
撒播鎮壓式播種包括壓槽式和網形鎮壓播種法,是我國北方干旱和半干旱地區一種實用的牧草播種技術。壓槽式播種法,指由配置在拖拉機前的撒播機將草籽均勻撒于地表,拖拉機后牽引的壓槽器將種子壓入土壤,并在地表壓出集水槽;網形鎮壓播種法指由配置在拖拉機前的撒播機將草籽均勻撒于地表,拖拉機后牽引的網形鎮壓器將種子壓入土壤,并在種子上覆一層虛土。 飼草收獲機械化技術是利用機器將飼草切割、收集、制成各種形式的干草的作業過程。分為分段收獲和聯合收獲,分段收獲主要機具包括割草機、摟草機、切割壓扁集條聯合作業機、集草器、壓捆機、運草車和垛草機等;聯合收獲則采用飼草聯合收割機收割,同時切碎、拋送到后面的掛車上。 飼草加工機械化技術是指將牧草通過機械粉碎、加工、調制,制成可供畜禽食用的優質飼料,主要有草粉加工技術、混合飼料加工技術和氨化飼料技術。草粉加工工藝簡單,只需將飼草和各種作物秸稈等物料晾曬至含水率15%以下,通過粉碎機粉碎即可加工成飼料;混合飼料加工技術則將不同種類的飼料經科學計算,配比組成,經配合飼料加工機組混合制成,加工機組包括粉碎機、計量配料裝置、混合機和輸送裝置組成;氨化飼料技術主要是通過粉碎機、秸稈調制機等氨化設備對秸稈進行氨化處理,提高其營養價值的技術,可廣泛應用于畜牧飼料的加工。
2.操作規范 (1)飼草種植機械化技術 在草田輪作區,深耕要求18~22厘米,無漏耕、重耕,減少犁溝;耙地要求重耙和輕耙兩遍,沿對角線方向作業,并鎮壓一遍;播種時,燕麥和大麥的播深3~5厘米,苜蓿l一2厘米,堿草l一2厘米。 在羊草草場淺翻耕和一年生作物種植輪作區,深耕要求15一17厘米,無漏耕、重耕、壟溝和壟臺;耙地要求重耙和輕耙兩遍,沿對角線方向作業,并鎮壓一遍;燕麥和大麥的播深3~5厘米,油菜2~3厘米,羊草l~2厘米。在更新復壯羊草草場時,常使用淺松耕機械化工藝,通過類似無壁形犁燁切斷羊草根莖層的根系,同時向上抬土耕作,不翻轉攪亂運土層,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狀,達到植被更新復壯的目的。 牧草補播時應注意覆土深度,禾本科牧草不超過4~5厘米,豆科牧草為2一3厘米。某些作物由于種子很小,可拌土播種,不用覆土。播種量一般為2~6千克/畝。 (2)飼草收獲機械化技術 飼草收獲割茬高度在不影響牧草次年生長的情況下盡量降低,天然飼草為4~5厘米,人工飼草5一6厘米,晚秋收割牧草6~7厘米。在收獲牧草時,各環節的作業的適宜濕度為:摟草40%~50%,垛草17%~20%,固定式壓捆17%以下,撿拾壓捆28%以下。 (3)飼草加工機械化技術在進行氨化飼料時,貯窖深度不超過2米,每立方米氨化秸稈75千克左右。尿素溶液配制比例為: 麥秸:水:尿素=100:(30~40):(3.5~4.5) 通過鍘草機或草粉機將秸稈粉碎,每鋪30厘米按比例噴灑配制好的尿素溶液,與麥秸均勻混合后壓實。如用秸稈調質機,則先將配制好的尿素溶液加入藥箱,開機后即可使切碎的麥秸與溶液均勻混合,直接噴火貯窖,每鋪20~30厘米攤平踩實一次。當處理的麥秸超過窖口呈拋物線時,經充分壓實用塑料薄膜封頂,最后用濕土壓嚴踩實。
3.注意事項 (l)草原耕作間隔一般為4~5年。隨著使用年限的增長,土壤將逐漸變實,產草量下降,需要再進行翻耕,并重新實行一年生作物和多年生作物混播。 (2)牧草補播一般宜在土壤較肥沃松軟、降雨在300毫米以上或有灌溉條件的地區草地進行。 (3)牧草收獲要及時,避免對草質和產量產生影響。一般禾本科收割期為抽穗期,豆科作物在開花初期收割為宜。收獲牧草時,應盡量減少革的散失和機器對牧草的打擊和揉搓,防止泥土和臟物混入牧草。 (4)選用加工飼草的粉碎機時,要選用有農機推廣許可證的粉碎機。氨化季節最好在秋季、春季,選擇晴朗天氣時進行;開窖取料時應喂多少取多少,取后立即封嚴窖口,取出的氨化秸稈應晾曬1~2天后方可飼喂牲畜。
上一篇文章: 天然牧場育肥瘦牛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下一篇文章: 沒有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