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腸毒綜合癥的防治
http://www.dcyhziu.cn 2007/6/8 源自:中華職工學習網 【字體:
】

腸毒綜合癥是一種近幾年普遍流行于商品肉雞群中以腹瀉、糞便中含有沒有消化的飼料、采食量下降、增重緩慢、脫水等為特征的疾病,是由多種病因共同作用導致的一種綜合癥,河北、遼寧地區稱之為“過料”,山東地區稱之為“腸毒”。
一、流行特點:1.本病多發生于30~40日齡的商品肉雞,其他日齡也可以發生,但癥狀要輕些,最早可見7~10日齡的肉雞發病。2.飼養密度大、通風不良、濕度大、衛生條件差的雞群多發生本病,且癥狀也較嚴重,治療效果也較差。3.飼喂富含優質蛋白、能量、維生素等營養全面的優質飼料的肉雞群發生本病的幾率大,癥狀也較嚴重,反之則相反。4.本病還可以增加肉雞猝死癥的發病率,且雞群中出現先興奮不安后癱瘓、衰竭死亡的雞只數明顯增多。
二、臨床癥狀與病理變化:臨床癥狀:發病初期,雞群一般沒有明顯癥狀,精神正常,食欲正常,僅是個別雞出現排稀薄、不成形,內含沒有消化的飼料的糞便。隨著時間的延長,整個雞群開始腹瀉,甚至發生水瀉,糞便變得更稀薄,不成形、不成堆,比正常糞便所占面積大,糞便中含有更多未消化的飼料,呈淺黃色或淡黃綠色,有時可見西紅柿或魚腸樣糞便。此時雞群采食量開始明顯下降,一般下降10%~20%,嚴重時可達30%以上。于發病的中、后期,部分雞可見興奮不安、尖叫、頭頸震顫等神經癥狀,之后癱瘓、衰竭死亡。
病理變化:發病初期,十二指腸、空腸的卵黃蒂之前的部分腸黏膜增厚,顏色變淺,呈灰白色,似一層厚厚的皺皮,極易剝離;腸壁也增厚,腸腔空虛,內容物較少,時而見到一些未消化的飼料。發病的中后期,腸壁變薄,腸黏膜也脫落,腸內物呈蛋清樣、黏膿樣或柿子樣。其他臟器無明顯病變。
三、發病原因:
1.小腸球蟲的感染。小腸球蟲的感染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小腸球蟲主要寄生于腸黏膜上皮細胞中,當其大量生長繁殖時,必然導致腸黏膜增厚,水腫,嚴重脫落及出血等病變,則幾乎使飼料不能被完全消化吸收,同時對水分的吸收也明顯減少,盡管雞大量飲水,也會引起脫水現象,所以發病雞群所排的糞便就很稀薄且不成形,內含有沒有被消化的飼料。
2.腸道內環境的改變。小腸球蟲在腸黏膜上皮細胞內快速分裂生殖時,必然會消耗大量的氧氣,導致腸黏膜組織分泌大量的乳酸,使腸道內PH值嚴重降低,腸道內環境發生改變,菌群平衡失調。有益菌減少,有害菌大量繁殖,又由于此時腸道處于厭氧環境,魏氏梭菌、腸梭菌等厭氧菌會大量繁殖,有害菌與球蟲相互協調而加強了致病性。菌群所分泌的毒素增多,刺激腸道黏膜使腸蠕動加快,消化液排出增多,飼料通過腸道的時間縮短,消化不良,未消化的飼料隨同脫落的黏膜一起排出體外,形成特征性的西紅柿樣或魚腸樣糞便。
3.飼料中維生素、能量和蛋白質的影響。大量的能量、蛋白質和部分維生素能促進細菌與球蟲的大量繁殖,加重癥狀。所以營養越豐富,發病率就越高,癥狀就越嚴重。
4.電解質的大量流失。在該綜合癥發病的過程中,球蟲和細菌大量快速生長繁殖,導致腸道消化不良,吸收障礙,則電解質的吸收減少,同時,由于大量的腸黏膜細胞迅速破裂崩解,使電解質大量流失,出現生理生化障礙,特別是鉀離子的大量流失,會導致心臟的興奮性過度增強,這也是肉雞猝死癥明顯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5.自體中毒。在發病的過程中,大量的腸道上皮細胞破裂,在細菌的作用下,發生腐敗分解,以及脫落的腸黏膜、死亡的蟲體等在體內發酵分解產生大量有毒物質,同時,腸道內異常菌群分泌的毒素均會被機體吸收后發生自體中毒,出現興奮不安、尖叫、癱瘓而衰竭死亡等癥狀。
四、防治措施:
1.加強飼養管理和日常的衛生消毒工作,勤換墊料,減低飼養密度,減少各種應激因素的刺激和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2.藥物治療。結合其多病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按照對癥對因治療的原則,可選用抗球蟲抗細菌藥物和對癥治療藥物進行綜合治療。方案如下:(1)速服康或聯磺殺菌王每瓶對水300~500斤,全天飲用,連用3—5天。(2)紅痢·球殺每瓶拌料100斤或對水200斤,供禽自由采食或飲用,連用3~5天。(3)大力士+超強型球寶對水300~400斤,全天自由飲用,連用3~5天。(4)用電解多維、氨基酸葡萄糖口服液,集中飲水,以補充病禽所需的營養物質以及緩解機體自體中毒。
一、流行特點:1.本病多發生于30~40日齡的商品肉雞,其他日齡也可以發生,但癥狀要輕些,最早可見7~10日齡的肉雞發病。2.飼養密度大、通風不良、濕度大、衛生條件差的雞群多發生本病,且癥狀也較嚴重,治療效果也較差。3.飼喂富含優質蛋白、能量、維生素等營養全面的優質飼料的肉雞群發生本病的幾率大,癥狀也較嚴重,反之則相反。4.本病還可以增加肉雞猝死癥的發病率,且雞群中出現先興奮不安后癱瘓、衰竭死亡的雞只數明顯增多。
二、臨床癥狀與病理變化:臨床癥狀:發病初期,雞群一般沒有明顯癥狀,精神正常,食欲正常,僅是個別雞出現排稀薄、不成形,內含沒有消化的飼料的糞便。隨著時間的延長,整個雞群開始腹瀉,甚至發生水瀉,糞便變得更稀薄,不成形、不成堆,比正常糞便所占面積大,糞便中含有更多未消化的飼料,呈淺黃色或淡黃綠色,有時可見西紅柿或魚腸樣糞便。此時雞群采食量開始明顯下降,一般下降10%~20%,嚴重時可達30%以上。于發病的中、后期,部分雞可見興奮不安、尖叫、頭頸震顫等神經癥狀,之后癱瘓、衰竭死亡。
病理變化:發病初期,十二指腸、空腸的卵黃蒂之前的部分腸黏膜增厚,顏色變淺,呈灰白色,似一層厚厚的皺皮,極易剝離;腸壁也增厚,腸腔空虛,內容物較少,時而見到一些未消化的飼料。發病的中后期,腸壁變薄,腸黏膜也脫落,腸內物呈蛋清樣、黏膿樣或柿子樣。其他臟器無明顯病變。
三、發病原因:
1.小腸球蟲的感染。小腸球蟲的感染是本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小腸球蟲主要寄生于腸黏膜上皮細胞中,當其大量生長繁殖時,必然導致腸黏膜增厚,水腫,嚴重脫落及出血等病變,則幾乎使飼料不能被完全消化吸收,同時對水分的吸收也明顯減少,盡管雞大量飲水,也會引起脫水現象,所以發病雞群所排的糞便就很稀薄且不成形,內含有沒有被消化的飼料。
2.腸道內環境的改變。小腸球蟲在腸黏膜上皮細胞內快速分裂生殖時,必然會消耗大量的氧氣,導致腸黏膜組織分泌大量的乳酸,使腸道內PH值嚴重降低,腸道內環境發生改變,菌群平衡失調。有益菌減少,有害菌大量繁殖,又由于此時腸道處于厭氧環境,魏氏梭菌、腸梭菌等厭氧菌會大量繁殖,有害菌與球蟲相互協調而加強了致病性。菌群所分泌的毒素增多,刺激腸道黏膜使腸蠕動加快,消化液排出增多,飼料通過腸道的時間縮短,消化不良,未消化的飼料隨同脫落的黏膜一起排出體外,形成特征性的西紅柿樣或魚腸樣糞便。
3.飼料中維生素、能量和蛋白質的影響。大量的能量、蛋白質和部分維生素能促進細菌與球蟲的大量繁殖,加重癥狀。所以營養越豐富,發病率就越高,癥狀就越嚴重。
4.電解質的大量流失。在該綜合癥發病的過程中,球蟲和細菌大量快速生長繁殖,導致腸道消化不良,吸收障礙,則電解質的吸收減少,同時,由于大量的腸黏膜細胞迅速破裂崩解,使電解質大量流失,出現生理生化障礙,特別是鉀離子的大量流失,會導致心臟的興奮性過度增強,這也是肉雞猝死癥明顯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5.自體中毒。在發病的過程中,大量的腸道上皮細胞破裂,在細菌的作用下,發生腐敗分解,以及脫落的腸黏膜、死亡的蟲體等在體內發酵分解產生大量有毒物質,同時,腸道內異常菌群分泌的毒素均會被機體吸收后發生自體中毒,出現興奮不安、尖叫、癱瘓而衰竭死亡等癥狀。
四、防治措施:
1.加強飼養管理和日常的衛生消毒工作,勤換墊料,減低飼養密度,減少各種應激因素的刺激和防止并發癥的發生。
2.藥物治療。結合其多病因共同作用的結果,按照對癥對因治療的原則,可選用抗球蟲抗細菌藥物和對癥治療藥物進行綜合治療。方案如下:(1)速服康或聯磺殺菌王每瓶對水300~500斤,全天飲用,連用3—5天。(2)紅痢·球殺每瓶拌料100斤或對水200斤,供禽自由采食或飲用,連用3~5天。(3)大力士+超強型球寶對水300~400斤,全天自由飲用,連用3~5天。(4)用電解多維、氨基酸葡萄糖口服液,集中飲水,以補充病禽所需的營養物質以及緩解機體自體中毒。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