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網運營商FMC發展思考

一、FMC成長的背景
隨著電信行業技術和業務的發展,固定移動融合成為業界討論和市場發展的熱點。另外,電信行業大環境的發展和競爭也在驅動著行業向固定移動融合的方向發展。
用戶對信息通信的需求越來越多元化,業務也趨于多樣化,用戶需要綜合的通信服務提供商提供一站式的便利服務;固網運營商受到移動運營商和Internet服務商的雙重擠壓,業務量和營業收入逐年下降,迫切希望通過FMC進行全業務運營;移動運營商在語音業務資費不斷下降,市場逐步飽和的情況下,也需要尋求新的增長點,主要想通過融合手段進一步加強對固網語音業務的替代來獲得新的語音市場,同時尋求低成本的高速數據接入方式支持數據業務的增長。
Cable運營商借助網絡資源優勢和政策支持,在開展視頻業務的同時,還為用戶提供包括VoIP語音、Internet接入的捆綁業務,并通過成為移動運營商的MVNO進一步為用戶提供移動服務。這進一步促使運營商向全業務競爭發展。
各地電信監管政策逐步從原先以打破壟斷為目的的拆分和限制政策向允許融合的寬松政策發展,使得全業務運營商日益增多;同時在政策的支持下,虛擬運營商紛紛出現,它們以第三方的有利地位,整合固定和移動運營商的網絡資源,為用戶提供便利的固定移動融合業務。業界的各種趨勢和分析表明,固定移動融合已經真正到來,價值鏈各環節需要從中尋求和確定自己的定位。
二、FMC的含義和融合層次分析
如果從廣義的角度來說,FMC是一種客戶需求,而不是單單的技術標準和技術體制,所以它必須從網絡、終端以及業務平臺、業務支撐系統等多方面來滿足客戶的需求。如果以多維的角度考慮,它還可以從業務緯度、網絡終端緯度以及運營支撐維度等方面來理解。
從融合層次來分析,FMC主要包括商業融合、技術融合和管制融合。其中商業融合含義可以分為用戶需求為導向的業務融合及企業的運營管理融合;而技術融合則可分為面向用戶的終端融合及主要依賴于企業發展狀況的網絡融合;至于管制融合是在新技術誕生、新需求被激發的新形式下,監管部門所應當做的調整。其中,管制融合是企業不能直接干預的,因此企業應當關注或致力于其他方面的融合。下面對其他幾個融合層次進行詳細的分析。
1.業務融合
它指以用戶需求為導向,打破固網和移動業務分離的狀況,輔以網絡、終端等技術和運營管理模式的變遷,推出相應的新業務或新業務模式。從業務融合的階段來看,至少可以分為3個階段:雛形—業務捆綁、初級階段—統合業務和高級階段—融合業務。
(1)業務捆綁,其實質是一種營銷融合,用戶除了在購買和付費時得到便利以外,服務的內容和享受服務的過程都沒有跨越固網和移動網的界限。從目前以及未來的發展趨勢來看,單一用戶使用多種服務的情況很普遍,用戶希望通過單一費單來享受便利的服務,而運營商也可通過多種業務的捆綁增加用戶的依賴程度,從而降低離網率。
(2)統合業務,是指提供給用戶的服務部分跨越了固網和移動的界限,使用戶在服務過程中得到便利。統合業務的業務承載網絡、計費等運營支撐系統仍然存在移動網和固網的差別,融合程度有限,還存在諸如服務過程中的切換、計費差別等問題,但用戶在服務中得到了融合的、統一的感受。
(3)融合業務的前提是運營商的核心網絡首先要融合,核心網中的控制層、承載層可以忽略固網和移動的差異。從網絡的演進來看,目前提出的IMS業務可能成為融合業務的主體。融合業務既能使用戶得到融合感受,又能使運營商最大化地忽略技術差異,整合成統一的網絡,降低運營成本,這是業務融合的高級階段。
2.運營管理融合
其一層含義是適應市場、技術等的變化,為實施企業戰略轉型,調整組織架構準備。在FMC進程中,主要是將固網和移動網業務統合,按目標客戶群體劃分、重組業務經營架構及輔助的研發等部門。
另一層含義是指運營支撐系統的融合,客戶服務的融合需要提供惟一的、標準的開放服務管理環境,使其具備在業務建立或者注冊、測試、實施、運營等方面擁有統一的環境,對所有的服務具有統一的能力,統一的服務框架也能減輕運營商在運營以及商務過程中集成的工作壓力。
3.網絡融合
它指使用新技術,為固網和移動網建設單一的核心網絡和相關的運營管理體系,主要包括接入網的融合和核心承載網的融合。
(1)接入網的融合。在融合環境下,用戶接入網絡服務的方式會是多種多樣的。接入層的融合需要考慮如下方面。首先是單個接入方式要逐步具備多業務接入的能力;其次,在接入網中,在不同接入類型中間需要建立綜合接入網關來進行控制;另外,在用戶側網絡,需要接入點能夠支持多種終端類型的接入,即家庭網關和企業網關需要支持FMC業務。
(2)核心承載網的融合是向All-IP網絡演進,它需有統一的控制平臺支持多種不同的接入方式,提供綜合業務。
核心網絡/控制層面的融合是固定移動融合的核心內容,主要控制設備的互通融合,是最關鍵的一步,只有實現了網絡控制層的融合,固定和移動融合才稱得上是真正的融合。隨著3GPPR5中IMS域的提出,使得核心網絡/控制層的融合出現了轉機。IMS具有與接入無關、統一的會話控制和用戶數據、開放和統一的應用平臺等特性,使得IMS逐步成為業界公認的固定移動網絡融合的基礎。
4.終端的融合
這主要是指能夠連接多種網絡的智能終端的出現,以提供固定和移動網絡的連接。用戶終端在固定移動融合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業務的最后實現點,提供用戶最直接業務體驗,也是影響用戶選擇運營商的主要因素。沒有終端的支持,FMC的實施將非常困難。終端的能力包括與網絡/業務能力的匹配性、電池壽命、QoS等方面。目前智能終端正在逐漸產業化,市場化,從單純的藍牙手機、藍牙網關以及Wi-Fi終端擴展到智能PDA、Wi-Fi/GSM及Bluetooth/GSM雙模終端等,而且許多終端開始采用開放的操作平臺,用戶可自由下載開放的應用程序。采用多模終端后,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接入合適的網絡。
三、固網運營商FMC發展階段展望
FMC融合演進的各階段將涵蓋網絡的各個層面,包括業務層融合、核心網融合和終端側融合。考慮網絡的銜接性、業務的連續性以及網絡運營管理的穩妥性,固網運營商FMC的融合演進可以考慮以下步驟。
1.基于語音的FPC實施—實現固網和PHS的融合。固定網絡建設統一的用戶數據管理平臺HLR和統一的業務提供平臺,形成與移動相似的架構,固網和PHS的融合第一階段可從網絡側和終端側同時開始,在網絡側實施兩網統一的用戶數據管理,實現用戶數據層面融合,同時可以通過統一的業務平臺提供新型增值業務。在終端側,通過融合的終端提供兩網業務接入的融合。
2.基于語音的FMC—實現固網/PHS/移動3G融合。實現固網/PHS/移動3G融合,可協助運營商提供具有多運營商特色的、差異化的業務,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為此,首先把固網上、小靈通網絡上的業務延續到移動3G網絡,加深用戶體驗,再利用固網優勢實現覆蓋補充解決移動3G建設初期網絡覆蓋差,特別是室內覆蓋問題,最后充分發揮固網、PHS網用戶資源優勢,實現與3G網絡間互相轉網和業務遷移。
3.基于全IP的FMC實施—平滑演進到全IP的IMS多媒體網絡。隨著多媒體業務應用普及,固網及3G將進一步標準化網絡框架,演進形成基于SIP協議下全IP的IMS架構。IMS提供了基于全IP固定和無線寬帶接入應用的理想FMC架構,是網絡融合的發展方向。向IMS演進最主要的內容之一就是逐步完成各控制功能模塊的標準化,進一步完善網絡多媒體架構內容。
4.從業務方面考慮。業務捆綁、業務組合和業務融合是運營商業務發展的主要戰略。通過帳單捆綁(資費套餐、綜合積分卡、會員制的方式)形成固網業務與移動業務捆綁,再從使用的便利性出發,將固網業務和移動業務的不同產品和功能進行全面組合,形成新的市場,最后從新業務的挖掘以及借助不同的網絡實現業務的整合,提供融合性的業務。
四、FMC發展風險分析
雖然FMC是目前業界關注的熱點并被公認為未來的發展趨勢,但其在政策、技術、業務以及具體市場操作等方面還會面臨不少挑戰。
1.政策風險。一旦固網與移動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監管部門一定會重新對市場進行理解和定義,明確運營商所應承擔的義務或責任。FMC相關的管制政策也隨之增加與FMC相關的碼號、頻率、域名等資源的分配,號碼攜帶及業務結算等。
2.整合風險。不同支撐系統的整合,在實際操作中非常困難,例如QoS的保障、計費的統一問題等,此外標準的統一、設備互操作性、商務模式等問題也需要解決。
3.技術風險。雖然IMS被公認為網絡融合的引擎,但是相關標準尚未完善,此外還存在IP網絡的QoS、安全等問題需要解決。技術何時完善、產品何時普及都是運營商必須考慮的風險。
4.用戶風險。用戶的數量可以決定一項全新業務的未來,而FMC能否滿足用戶的需求,切合用戶的使用習慣還是未知數,此外終端的價格和普及度也是直接影響用戶使用的重要因素。
5.市場風險。固網和移動的資費差將嚴重影響FMC的進程。固定運營商利用固定資費低的優勢,想通過FMC來重新奪回市場。一旦移動資費大幅度下降,固網運營商就需要考慮更切合需求的融合業務和營銷手段。
五、固網運營商發展FMC的相關建議
FMC包括網絡、業務、運營支撐、客戶服務、營銷、組織等多個方面,固網運營商的FMC策略需要緊密結合自身的需求和已有資源優勢,充分考慮FMC戰略定位與需求、FMC價值鏈環境、FMC的終端策略、FMC業務品牌、商業計劃、營銷規劃與技術規劃等。
1.定位方面,主要是確定進行FMC的主要出發點,滿足中國網通最迫切的FMC需求,立足中國網通已有基礎,主要考慮應對FMS、發展3G的融合需求,以語音業務融合為基礎,向IP多媒體為融合業務的方向發展。
2.需求方面,需要從市場競爭和用戶需求兩方面來考慮。市場方面,主要考慮FMC業務與產品的競爭定位,即造勢型業務與產品、粘著用戶的業務與產品以及獲得規模收入的業務與產品。用戶需求主要考慮滿足用戶體驗的方面,如低成本、娛樂性、便利性和商務性等。
3.商業計劃方面,需要考慮FMC業務產品的商業目標、業務產品和服務類型、SWOT分析、目標市場、定價策略、產品上市時間、收入與市場份額目標、CAPEX和OPEX等方面。
4.營銷計劃方面,需要考慮客戶細分、相應的業務產品開發、融合業務品牌、客戶關系管理、廣告、渠道等。
5.技術規劃則需要考慮網絡、平臺和業務產品的架構,網絡層面的融合需求、互聯互通以及網絡的運營維護、測試等,制定相應的技術規范和測試規范。
6.價值鏈環境打造方面,FMC融合業務運營需要整個生態環境的配合,需要營造綜合信息服務和融合信息通信產業鏈,包括運營商、接入商、增值服務商、內容提供商,設備商、應用軟件提供商、終端廠家等。網通可以通過聯合研究或戰略合作的方式,逐步吸引價值鏈不同環節廠商的加入,對業務進行滲透和拓展,并制訂統一的標準規范。
7.終端策略方面,終端對于融合業務的開展至關重要,它關系到差異化的業務創新實現、用戶的應用體驗以及價格影響等。網通需要建立自己的融合業務終端定制策略,并保證提供足夠的終端來保證業務的開展實施。
8.樹立融合業務品牌方面,品牌是融合業務營銷的重要方面,通過品牌打造,可以更好地提高客戶認知度。事實上,國外典型運營商開展的FMC業務都有自己的品牌和相應的名稱,例如:BT的Fusion,FT的Livebox,KT的OnePhone,DT的T-One,Verizon的VerizonOne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