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豹”戰斗轟炸機將赴俄羅斯參加聯合軍演

FBC—1“飛豹”戰斗轟炸機1974年初,中國海軍在西沙對越自衛反擊戰中暴露出缺乏海軍航空兵空中支援的問題。因此空軍也迫切希望擁有兼有戰斗機和轟炸機性能的新型飛機。1976年6月,三機部下屬各單位的設計精英云集北京,被要求在最短的時間內提出各自設計方案。
1982年英阿馬島一戰,阿根廷超軍旗攻擊機發射AM39“飛魚”導彈擊毀英國皇家海軍“謝菲爾德”號驅逐艦,這給中國軍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馬島戰爭后,中國海軍開始探討轟炸機、水面艦只、潛艇三位一體的聯合作戰模式。于是到1982年11月殲轟-7計劃再次全面啟動。
“飛豹”戰斗轟炸機采用常規布局。采用中等展弦比后掠式上單翼,外翼帶氣動扭轉,翼根帶填角。機長22.325米,翼展12.705米,停機高度6.575米,飛機最大起飛重量28 475千克,最大外掛重量6500千克,最大M數1.70,最大使用表速1210千米/小時,轉場航程3650~4000千米。
“飛豹”戰斗轟炸機的作戰半徑1650千米,是中國現役轟-5型飛機的兩倍。在飛行控制、火控和武器系統方面,正確處理了對空攻擊、自衛與對地、海攻擊的關系,以對地、海攻擊為主;高空特性與低空特性的關系,以低空突防為主。
性能數據:
機長:22.32米
翼展:12.70米
機高:6.57米
最大平飛速度:1.7馬赫
最大起飛重量:28475千克
最大外掛:6500千克
作戰半徑(正常載彈):1650千米
轉場航程:3650千米
機載武器:共7個外掛點?蓲燧dC-801/802反艦導彈,PL-5系列格斗導彈,炸彈、火箭彈等,另有1門雙管23毫米機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