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我國鋁工業生存與發展的幾大問題

近幾年,我國鋁工業發展迅速,投資熱情高漲,產量逐年增加,并形成了產銷兩旺的格局。但潛在的諸多問題也日益突出,主要問題如下:
產量逐年增加,并趨于供大于求
由于鋁冶煉行業有較高的投資回報率,因此促使原有企業不斷擴大生產規模,同時也吸引民營資本和外資紛紛上馬鋁冶煉項目。2002年我國生產鋁440萬噸,估計今年將達到510萬噸。而隨著新建、擴建產能逐步轉化為產量,預計我國2005年鋁產量將達到700萬噸,2010年將達到1000萬噸。產量的增加使得原鋁的供求狀況將由供求平衡逐漸轉變為供大于求,這勢必將造成競爭加劇、企業利潤下降、部分企業甚至無利可圖。
資源短缺,成本居高不下
目前由于我國生產鋁的原材料氧化鋁供應緊張,國內電力供應也比較緊張,因此氧化鋁和電力價格逐步上升,這造成鋁生產成本增大。現階段國內鋁生產企業130多家,但由于缺乏高品質的鋁礦資源,造成國內優質的氧化鋁產量較少,從而使許多大型鋁生產企業依靠進口氧化鋁來滿足生產需求。從相關數據來看,國內氧化鋁供應缺口日益擴大是顯而易見的。另外,由于氧化鋁是不可再生資源,產量迅速增加受到限制,因此短期內不可能大量增產,氧化鋁供應缺口將長期存在。原料的短缺勢必造成價格的上漲,而氧化鋁價格的上漲勢必造成鋁錠生產成本的上升,這樣一來,鋁廠的利潤將減少。同時新出現的產能因為氧化鋁的短缺而不能轉化為產量,由于找不到氧化鋁,有的鋁廠已面臨關閉。
從電力供應方面來看,部分地區用電高峰期拉閘限電已經對少數鋁廠產生影響,目前公開表示產量受到影響的貴州鋁廠,其產量大約比計劃少生產3.4萬噸。而對于利用火電作動力的鋁廠來講,由于煤漲價,因此在夏季用電高峰時,以煤電為主的地區如華中、華北等地電價還有調高的可能,這樣一來,鋁生產成本在后期仍將繼續上調。由此可見,鋁的生產成本長期內仍將居高不下。
鋁廠產量小,規模效益差
據統計,2002年底,我國已投產的電解鋁企業達到了131家,比除中國之外的世界電解鋁廠的總數還多。而我國電解鋁廠的平均規模只有3.92萬噸/年,與世界電解鋁廠的平均規模19.3萬噸/年相比,相差甚遠。由于規模小,勢必造成重復建設,資源達不到最優配置,資源浪費嚴重,單位產量耗能大,生產成本高,利潤空間小。同時由于鋁廠數目眾多,競爭更加激烈,甚至形成惡性競爭。因此設備落后、規模較小、品種單一的企業面臨被淘汰出局的危險。
產業結構不合理
目前國內鋁廠多以生產原鋁為主,而盲目追求粗放型增長和低水平產量擴張,將帶來結構性失衡問題。由于目前電解鋁生產技術已成熟,進入門檻低,加工生產鋁錠已不再是資金和技術壁壘極高的投資行業,所以民間資本也紛紛加入,但是其投資主要集中在中低端的原鋁生產上,而附加值高的鋁合金、高純鋁卻倍受冷落。于是造成目前國內市場一方面普通鋁錠供大于求,陷入價格戰。另一方面,高品質的高純鋁、鋁合金等供不應求。根據有關資料統計,國內每年高純鋁的缺口在十幾萬噸左右。這表明我國鋁工業市場供求格局中存在明顯結構性問題,即有些品種過剩,有些品種緊缺。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以上問題是迫在眉睫、急需解決的問題,而可采取的措施如下:第一,有關管理部門應限制新建小鋁廠以及地方鋁廠,并對現有鋁廠進行兼并、重組,防止產量過度膨脹;第二,國內鋁廠在積極尋找、開發國內氧化鋁礦的同時,也應在國外與外國鋁廠合資建廠,在目前國內氧化鋁短缺的情況下,進行來料加工,或與國外氧化鋁供應商簽定長期供貨合同;第三,國內鋁廠通過兼并、整改形成大型企業;第四,調整產業結構,使之呈現多元化;第五,國內鋁廠通過引進資金和技術來改造自己,努力做大、做強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