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裁判員培養與大學生發展目標之融合
http://www.dcyhziu.cn 2007/5/29 源自:互聯網 【字體:
】

社會化是現代體育的一個顯著特征,體現出競技體育的社會化、大眾體育的社會化和學校體育的社會化三層含意。因此,構建多元化的體育組織、管理、服務體系有著深遠的意義。在社會體育活動領域,體育專業人才是關鍵性的力量,他們的數量和質量將決定社會體育活動領域的成熟度與發展速度,F代體育發展需求的迅速增長與現階段社會體育專業人才的嚴重不足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既是對高校人才培養的巨大挑戰,也是難得發展拓寬高校辦學途徑的機遇。
裁判員作為體育事業發展的專業人才,在體育競賽中根據體育運動的競賽規則,保護運動員的身體和心理健康;保證競賽公平、準確、穩定、有序地進行,制止違反體育道德的暴力行為;鼓勵運動員、運動隊發揮水平,促進運動技術、戰術水平的提高;對運動員的道德品質、思想作風起著一定的教育作用。實踐證明,在現代體育發展進程中,裁判員作為實施競技體育、大眾體育、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群體,其數量、質量、規模等,已成為影響現代體育發展的一個主導因素。正視時代對裁判員素質提出的新的要求,分析當前裁判隊伍構成,探究裁判員培養與大學生發展目標的關系是非常必要的且切實可行的。
一、現代體育對裁判員素質的要求
1、隨著運動競技水平的提高,規則更新、變化加快,要求裁判員必須不斷掌握新規則和運動項目的發展規律,樹立終身學習提高觀念,以適應現代體育發展之需要。如籃球三裁判員制、乒乓球11分制、體操起評分變化等。
2、改革開放以來,國際交往與合作頻繁,同發達國家相比,進一步反映出我國裁判員的總體素質不高、名氣不大、公關欠缺、掌握新規則能力不強等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要求裁判員與時俱進,鉆研業務,不斷強化專項訓練,全面提升業務水平。如花樣滑冰、體操等競技項目,在國際上屢次受到不公正評判。
3、裁判員職業道德與法律意識提高,對維護體育競賽公平、公正及自身權益的重要作用。要求裁判員具有高度的政治覺悟,堅持原則,嚴于律已,服從大局,自覺抵制各種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公正準確執法。如足球裁判龔建平受賄案、陸俊的名譽侵權案等。
4、隨著國力增強,人民文化生活品位的提升,競技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國際賽事在我國舉辦,對裁判員需求激增。特別是2008奧運會申辦成功后,高水平、高素質的國際級裁判員培養必須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要求裁判員不僅要有精湛的業務,而且還要熱情主動,大膽果斷,展示中華民族良好的精神風貌,我們不妨從2002年韓、日世界杯中借鑒韓國裁判負面影響之一二。
5、非奧、少數民族體育項目、女性及農民裁判的培養是增強國民體質的重要途徑,他們是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整體素質的使者。目前,在這些方面我們的裁判數量、水平都相當的匱乏,因此應著手培養充實。
二、當前裁判員隊伍的主要構成
1、專業運動員退役后加入到裁判員行列,實現其自我發展。如國際級體操裁判李寧、黃立平等。
2、各級各類學校的優秀體育教師。如著名的國際級籃球裁判馬立軍、靳茁等。
3、高校中熱愛體育事業的畢業生。
4、熱愛體育的各行業愛好者,如公務員、干部、工人、軍人等,他們都是群眾體育工作的骨干。
5、在高校學習的大學生擔任裁判,但在高水平的賽事中出現的機會微乎其微。
三、裁判員培養與大學生發展目標的關系
國內外體育發展證明,高校的體育發展狀況、教學水平、訓練質量不僅影響著競技運動水平的高低,更制約著現代體育發展的速度、層次、國民體質等,F代大學培養人才、發展科學、直接為社會服務和引導社會前進的四種社會職能,確定了大學生自我發展的目標,也界定了高校體育教學的總體方向,其辦學模式、發展方向、客觀條件等為優秀裁判員的培養提供了先決條件,為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開辟了新途徑。
1、大學生中擁有裁判員培養需要的人才資源
高校青年聚集,大學生有成為裁判員的基礎素質,為裁判員培養提供了人才資源。大學生的文化基礎和專業知識、技能扎實;身體素質良好;思維敏捷,接受能力強;愛好廣泛,心理素質穩定;獨立性、自主性、探索性強,有較高的道德修養的特點。特別是高校擴招后,提供了更寬厚的人才庫,使一批具有優秀裁判員潛質的大學生成為裁判隊伍發展的豐富的人才資源。
2、高校具備裁判員培養需要的良好群體氛圍
高校不僅師資力量雄厚,而且群體文化層次較高,除本科生、專科生,還擁有一批研究生、博士生以上學歷的專門人才。他們受過專門的教育,具有較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富有強烈的時代創新、探索精神,形成了高校特有的理論研究、積極實踐的活躍氛圍。高素質、高層次,勤于研究,勇于探索的文化群體,為裁判理論與實踐發展創造了條件,為裁判員培養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3、裁判員培養與大學生發展都需要開放實踐的窗口
高校良好的教學環境與條件不僅為大學生的求學提供了場所,也為裁判員培養創造了廣闊的空間。體育設施完備,條件優越,信息傳播快,各種層次、各種形式的比賽頻繁,商業贊助性比賽、聯辦高水平運動隊、民間社團組織,為裁判員培養提供了實踐機會,符合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新理念的要求;也為大學生發展提供了對外展示自己的機會,有了提高自我的愿望,為大學生主動學習創造了實踐的機遇。
4、裁判員培養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高校承擔著普及、推廣新興科學技術和面向全體公民進行教育的責任,大學生的培養規格、質量要求必定要與時代發展相適應。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素質是現實的,它既包括體育文化方面的基本素質,也包括協作精神、競爭意識、團隊意識和社會適應方面的基本素質,對由專才教育向包括專才教育又廣于和高于專才教育轉變更為迫切。裁判員的培養也面臨著與國際接軌,與全民健身接軌,構建立體的人才流動網絡的要求,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的客觀要求,從而實現大學生一專多能、全面發展型人才的培養。
5、裁判員培養有利于大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熱愛裁判工作,恪守職業道德,公正、準確、積極、穩定”是對裁判員的基本要求,是與大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協作的發展理念相統一的。當代大學生正處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時代,面對迅速發展的社會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確定人生發展的坐標。通過裁判員工作的實踐有助于全面培養大學生的能力,提高其道德水準,開拓視野,發展個性,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塑造健全的人格。
四、裁判員培養與大學生發展目標相融合的探索
國家教育部在高等教育改革基本思路中明確指出:“在高等教育改革中,教學改革是核心,而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教學改革的突破口!痹诓门袉T培養與大學生發展目標融合中,在注重大學生的合理知識結構、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信息處理能力、社交能力的培養基礎上,以培養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實踐能力為核心,把非智力因素的養成放在應有的地位。改革高校現有的封閉式的傳統教學方式與內容,形成教學、科研與企業緊密結合的辦學新體系,有助于加快裁判員培養步伐,更是解決大學生發展問題的重要途徑。
1、與時俱進,轉變培養發展觀念。21世紀是一個高度智能化、高度信息化的時代,是一個以人的全面素質為競爭焦點的時代,知識更新與觀念更新同樣重要,教師與大學生的培養觀念轉變非常關鍵。裁判知識技能不僅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提高生活質量、生活品位的必要手段,也是個體發展、協調人際關系,實現自我發展的需要。新的課程理念更注重了大學生的心理與身體的和諧發展、健康與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協調,提升大學生對全面發展觀的理解和自我教育觀念的更新,培養廣泛的愛好與選擇,從而促進其思想意識與行動的轉變,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和個人發展的需求,為大學生步入社會創造機遇。
2、完善大學生裁判員培養培訓制度。制度是體育工作順利進行的保證,目前我國的裁判培養與培訓制度還不夠健全,從一定意義講,制約了運動項目的發展,如2003賽季CBA籃球聯賽總結中,許多俱樂部都對裁判工作提出了質疑;近幾年來足球界沸沸揚揚的受賄案等等。在高校中建立完善相應的裁判員培養制度十分必要,首先是建立健全的裁判員培養體系,做到長期規劃與近期目標相統一,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培養、培訓與考核相統一;第二與大學生的個人需要掛鉤,讓學生從中受益。如設立專項獎學金制度;第三與大學生發展相關,如優先推薦就業制度,與社會及地方的需要銜接;第四完善考核管理制度,對大學生裁判員的工作進行嚴格規范與管理,如升降級制度、跟蹤制度。第五重視裁判員的培養,改革相應的教育教學管理措施,如通過學分制為學生創造一定的社會實踐鍛煉機會等。第五借鑒國外的先進培訓制度與方法,如西班牙先進的足球裁判員培養制度,美國NBA籃球運動員與裁判員培養協調發展的經驗;歐洲國家發展民族傳統體育的成功做法等。
3、構建大學生裁判員培養教學體系。首先在課程的設置上,增加公共課、選修課、實踐課,深化專選課;第二教學內容與現代體育發展相適應,突出計劃性與階段的目標性和教學內容的代表性,有助于引導學生的全面思維訓練。第三探求適合大學生自身發展特點的教學方式與方法,以學生為本,力求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靈活性與規范性的統一,使學生在學習中保持自覺、積極的心理狀態。第四改變教學形式,創設一種開放的、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著力于大學生的能力培養,突出裁判員的發揮是一種藝術創造與再現。第五現代媒體手段、網絡信息應用于裁判的教育教學之中,培養大學生探究性學習、評價式學習、信息化學習和終身學習觀。第六強化大學生的職業道德意識。在培養大學生專業技能的基礎上,深化思想教育,不僅具備裁判員的公平公正、準確認真,更要有大局觀和自覺的責任意識和行為,實現全面健康的發展;第七發揮師范院校及體育專業的人才培養優勢。
4、創設大學生裁判員培養的理論與實踐交流空間。發揮高校辦學優勢,倡導大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自主式學習、合作學習裁判知識的方式,開辟探究的論壇與機會,為大學生提高自身素質營造良好的氛圍。擴大對外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外語是高水平裁判員必須具備的素質,高校具有系統性、經常性、延續性的外語練習氛圍,對訓練與強化學生的外語執裁水平、執裁能力有重要的意義。
5、拓展大學生裁判員培養的發展方向。從世界范圍來看,社會體育正在與競技體育運動并駕齊驅,許多國家都把滿足全社會人們參加體育鍛煉的需要放在重要位置,為大學生裁判員培養指明了發展方向。根據我國國情,因地制宜,在不同地區的高校中,挖掘教育資源,有針對性的增加非奧項目、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作為教學內容,特別是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安排與選用,以增強民族團結,提高少數民族素質。女性裁判員也是不容忽視的群體,加大對女大學生的培養力度,使一批高水平、高素質的裁判及群體骨干脫穎而出,為弘揚、傳承民族文化,提高國民素質做出不懈的努力。
發揮現代大學的辦學條件與人才培養優勢,適時、適地、適人地實現裁判員培養與大學生發展目標的融合,是高校“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不斷探索的發展方向!皠撔率且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蔽ㄓ袕V大體育工作者積極面對新形勢的挑戰,大膽的改革,才能實現培養德才兼備的大學生與高水平、高素質裁判員培養的“雙贏”目標,從而推動學校體育、社會體育、競技體育的全面提高。
裁判員作為體育事業發展的專業人才,在體育競賽中根據體育運動的競賽規則,保護運動員的身體和心理健康;保證競賽公平、準確、穩定、有序地進行,制止違反體育道德的暴力行為;鼓勵運動員、運動隊發揮水平,促進運動技術、戰術水平的提高;對運動員的道德品質、思想作風起著一定的教育作用。實踐證明,在現代體育發展進程中,裁判員作為實施競技體育、大眾體育、學校體育的重要組成群體,其數量、質量、規模等,已成為影響現代體育發展的一個主導因素。正視時代對裁判員素質提出的新的要求,分析當前裁判隊伍構成,探究裁判員培養與大學生發展目標的關系是非常必要的且切實可行的。
一、現代體育對裁判員素質的要求
1、隨著運動競技水平的提高,規則更新、變化加快,要求裁判員必須不斷掌握新規則和運動項目的發展規律,樹立終身學習提高觀念,以適應現代體育發展之需要。如籃球三裁判員制、乒乓球11分制、體操起評分變化等。
2、改革開放以來,國際交往與合作頻繁,同發達國家相比,進一步反映出我國裁判員的總體素質不高、名氣不大、公關欠缺、掌握新規則能力不強等亟待解決的問題。因此要求裁判員與時俱進,鉆研業務,不斷強化專項訓練,全面提升業務水平。如花樣滑冰、體操等競技項目,在國際上屢次受到不公正評判。
3、裁判員職業道德與法律意識提高,對維護體育競賽公平、公正及自身權益的重要作用。要求裁判員具有高度的政治覺悟,堅持原則,嚴于律已,服從大局,自覺抵制各種不正之風和腐敗現象,公正準確執法。如足球裁判龔建平受賄案、陸俊的名譽侵權案等。
4、隨著國力增強,人民文化生活品位的提升,競技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國際賽事在我國舉辦,對裁判員需求激增。特別是2008奧運會申辦成功后,高水平、高素質的國際級裁判員培養必須提到重要的議事日程。要求裁判員不僅要有精湛的業務,而且還要熱情主動,大膽果斷,展示中華民族良好的精神風貌,我們不妨從2002年韓、日世界杯中借鑒韓國裁判負面影響之一二。
5、非奧、少數民族體育項目、女性及農民裁判的培養是增強國民體質的重要途徑,他們是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整體素質的使者。目前,在這些方面我們的裁判數量、水平都相當的匱乏,因此應著手培養充實。
二、當前裁判員隊伍的主要構成
1、專業運動員退役后加入到裁判員行列,實現其自我發展。如國際級體操裁判李寧、黃立平等。
2、各級各類學校的優秀體育教師。如著名的國際級籃球裁判馬立軍、靳茁等。
3、高校中熱愛體育事業的畢業生。
4、熱愛體育的各行業愛好者,如公務員、干部、工人、軍人等,他們都是群眾體育工作的骨干。
5、在高校學習的大學生擔任裁判,但在高水平的賽事中出現的機會微乎其微。
三、裁判員培養與大學生發展目標的關系
國內外體育發展證明,高校的體育發展狀況、教學水平、訓練質量不僅影響著競技運動水平的高低,更制約著現代體育發展的速度、層次、國民體質等,F代大學培養人才、發展科學、直接為社會服務和引導社會前進的四種社會職能,確定了大學生自我發展的目標,也界定了高校體育教學的總體方向,其辦學模式、發展方向、客觀條件等為優秀裁判員的培養提供了先決條件,為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開辟了新途徑。
1、大學生中擁有裁判員培養需要的人才資源
高校青年聚集,大學生有成為裁判員的基礎素質,為裁判員培養提供了人才資源。大學生的文化基礎和專業知識、技能扎實;身體素質良好;思維敏捷,接受能力強;愛好廣泛,心理素質穩定;獨立性、自主性、探索性強,有較高的道德修養的特點。特別是高校擴招后,提供了更寬厚的人才庫,使一批具有優秀裁判員潛質的大學生成為裁判隊伍發展的豐富的人才資源。
2、高校具備裁判員培養需要的良好群體氛圍
高校不僅師資力量雄厚,而且群體文化層次較高,除本科生、專科生,還擁有一批研究生、博士生以上學歷的專門人才。他們受過專門的教育,具有較深厚的理論基礎和實踐能力,富有強烈的時代創新、探索精神,形成了高校特有的理論研究、積極實踐的活躍氛圍。高素質、高層次,勤于研究,勇于探索的文化群體,為裁判理論與實踐發展創造了條件,為裁判員培養提供了更大的可能。
3、裁判員培養與大學生發展都需要開放實踐的窗口
高校良好的教學環境與條件不僅為大學生的求學提供了場所,也為裁判員培養創造了廣闊的空間。體育設施完備,條件優越,信息傳播快,各種層次、各種形式的比賽頻繁,商業贊助性比賽、聯辦高水平運動隊、民間社團組織,為裁判員培養提供了實踐機會,符合高校體育教學改革的新理念的要求;也為大學生發展提供了對外展示自己的機會,有了提高自我的愿望,為大學生主動學習創造了實踐的機遇。
4、裁判員培養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性
高校承擔著普及、推廣新興科學技術和面向全體公民進行教育的責任,大學生的培養規格、質量要求必定要與時代發展相適應。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素質是現實的,它既包括體育文化方面的基本素質,也包括協作精神、競爭意識、團隊意識和社會適應方面的基本素質,對由專才教育向包括專才教育又廣于和高于專才教育轉變更為迫切。裁判員的培養也面臨著與國際接軌,與全民健身接軌,構建立體的人才流動網絡的要求,高校體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的客觀要求,從而實現大學生一專多能、全面發展型人才的培養。
5、裁判員培養有利于大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熱愛裁判工作,恪守職業道德,公正、準確、積極、穩定”是對裁判員的基本要求,是與大學生學會認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學會協作的發展理念相統一的。當代大學生正處在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時代,面對迅速發展的社會需要保持清醒的頭腦,確定人生發展的坐標。通過裁判員工作的實踐有助于全面培養大學生的能力,提高其道德水準,開拓視野,發展個性,使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塑造健全的人格。
四、裁判員培養與大學生發展目標相融合的探索
國家教育部在高等教育改革基本思路中明確指出:“在高等教育改革中,教學改革是核心,而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教學改革的突破口!痹诓门袉T培養與大學生發展目標融合中,在注重大學生的合理知識結構、思維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信息處理能力、社交能力的培養基礎上,以培養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實踐能力為核心,把非智力因素的養成放在應有的地位。改革高校現有的封閉式的傳統教學方式與內容,形成教學、科研與企業緊密結合的辦學新體系,有助于加快裁判員培養步伐,更是解決大學生發展問題的重要途徑。
1、與時俱進,轉變培養發展觀念。21世紀是一個高度智能化、高度信息化的時代,是一個以人的全面素質為競爭焦點的時代,知識更新與觀念更新同樣重要,教師與大學生的培養觀念轉變非常關鍵。裁判知識技能不僅是社會發展的需要,是提高生活質量、生活品位的必要手段,也是個體發展、協調人際關系,實現自我發展的需要。新的課程理念更注重了大學生的心理與身體的和諧發展、健康與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協調,提升大學生對全面發展觀的理解和自我教育觀念的更新,培養廣泛的愛好與選擇,從而促進其思想意識與行動的轉變,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和個人發展的需求,為大學生步入社會創造機遇。
2、完善大學生裁判員培養培訓制度。制度是體育工作順利進行的保證,目前我國的裁判培養與培訓制度還不夠健全,從一定意義講,制約了運動項目的發展,如2003賽季CBA籃球聯賽總結中,許多俱樂部都對裁判工作提出了質疑;近幾年來足球界沸沸揚揚的受賄案等等。在高校中建立完善相應的裁判員培養制度十分必要,首先是建立健全的裁判員培養體系,做到長期規劃與近期目標相統一,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培養、培訓與考核相統一;第二與大學生的個人需要掛鉤,讓學生從中受益。如設立專項獎學金制度;第三與大學生發展相關,如優先推薦就業制度,與社會及地方的需要銜接;第四完善考核管理制度,對大學生裁判員的工作進行嚴格規范與管理,如升降級制度、跟蹤制度。第五重視裁判員的培養,改革相應的教育教學管理措施,如通過學分制為學生創造一定的社會實踐鍛煉機會等。第五借鑒國外的先進培訓制度與方法,如西班牙先進的足球裁判員培養制度,美國NBA籃球運動員與裁判員培養協調發展的經驗;歐洲國家發展民族傳統體育的成功做法等。
3、構建大學生裁判員培養教學體系。首先在課程的設置上,增加公共課、選修課、實踐課,深化專選課;第二教學內容與現代體育發展相適應,突出計劃性與階段的目標性和教學內容的代表性,有助于引導學生的全面思維訓練。第三探求適合大學生自身發展特點的教學方式與方法,以學生為本,力求科學性與思想性統一,靈活性與規范性的統一,使學生在學習中保持自覺、積極的心理狀態。第四改變教學形式,創設一種開放的、活躍的課堂學習氛圍,著力于大學生的能力培養,突出裁判員的發揮是一種藝術創造與再現。第五現代媒體手段、網絡信息應用于裁判的教育教學之中,培養大學生探究性學習、評價式學習、信息化學習和終身學習觀。第六強化大學生的職業道德意識。在培養大學生專業技能的基礎上,深化思想教育,不僅具備裁判員的公平公正、準確認真,更要有大局觀和自覺的責任意識和行為,實現全面健康的發展;第七發揮師范院校及體育專業的人才培養優勢。
4、創設大學生裁判員培養的理論與實踐交流空間。發揮高校辦學優勢,倡導大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自主式學習、合作學習裁判知識的方式,開辟探究的論壇與機會,為大學生提高自身素質營造良好的氛圍。擴大對外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外語是高水平裁判員必須具備的素質,高校具有系統性、經常性、延續性的外語練習氛圍,對訓練與強化學生的外語執裁水平、執裁能力有重要的意義。
5、拓展大學生裁判員培養的發展方向。從世界范圍來看,社會體育正在與競技體育運動并駕齊驅,許多國家都把滿足全社會人們參加體育鍛煉的需要放在重要位置,為大學生裁判員培養指明了發展方向。根據我國國情,因地制宜,在不同地區的高校中,挖掘教育資源,有針對性的增加非奧項目、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作為教學內容,特別是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安排與選用,以增強民族團結,提高少數民族素質。女性裁判員也是不容忽視的群體,加大對女大學生的培養力度,使一批高水平、高素質的裁判及群體骨干脫穎而出,為弘揚、傳承民族文化,提高國民素質做出不懈的努力。
發揮現代大學的辦學條件與人才培養優勢,適時、適地、適人地實現裁判員培養與大學生發展目標的融合,是高校“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不斷探索的發展方向!皠撔率且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蔽ㄓ袕V大體育工作者積極面對新形勢的挑戰,大膽的改革,才能實現培養德才兼備的大學生與高水平、高素質裁判員培養的“雙贏”目標,從而推動學校體育、社會體育、競技體育的全面提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