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鋼鐵市場中價格現象分析

在中國的鋼鐵市場運作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一種現象,即多數鋼鐵企業的價格政策調整基本落后于鋼鐵材交易市場的價格調整,通常是鋼材交易市場的價格出現上漲后,鋼鐵企業的出廠價就緊跟著上漲,而當鋼材交易市場價格出現下跌時,中國多數鋼鐵企業的價格調整相對“滯后”一個較長時期,也就是說,從鋼鐵企業出廠價這一層面看,中國鋼鐵市場中比較普遍地存在著“價格剛性”的現象。目前國內還沒有專家學者針對中國鋼鐵市場這一現象并結合鋼鐵行業特征進行專題性論述,本文試圖在此就中國鋼鐵市場價格剛性現象的負面效應及其成因做一簡單分析。
一、國外對價格剛性的普遍性解釋
價格剛性理論是針對均衡價格理論而言的。按照均衡價格理論,市場價格會根據供求關系的變化而自動進行靈活的調整,但實際上,企業價格調整往往滯后于供求的變化。國外新凱恩斯主義學派就價格剛性的成因進行了多方面研究,為此提出了許多模型加以解釋,例如信息不對稱模型、彎折需求曲線模型、存貨模型、接近理性模型、錯開定價模型、狀態依存定價規則模型等。一些經濟學家用經驗事實對這些理論模型進行鑒別,發現任何一個模型都有其局限性的一面,難以對價格剛性進行較為科學而全面的解釋。經濟學家布林德則通過實證研究的方式對價格剛性進行了研究,他通過書面問答或口頭調查,讓價格決策者自己來判定哪些因素是他們不調整價格的動因。結果是,企業家們普遍認同價格剛性的存在,對價格剛性原因的解釋,認同最多的因素是:交貨滯后、服務與協作失敗、成本加價、隱含契約、明確的名義契約和價格調整成本。剛性價格理論說明了資源流動的障礙對價格受供求影響而變動的阻礙作用,從這一意義上講,價格剛性價格理論是對均衡價格理論的一種修補,并不是一種獨立的價格理論。
二、中國鋼鐵市場中價格剛性現象成因的分析
在中國鋼鐵市場中價格剛性表現出更多的負面效應,即鋼鐵企業的出廠價難以與供求變化相合拍;鋼鐵流通中價格傳遞較為混亂,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市場流通秩序的混亂。
1、鋼鐵市場中流通渠道建設的“失控”導致鋼鐵企業通過價格剛性的方式來規避風險
鋼材經銷商已形成了中國鋼鐵行業內特殊的經濟群體。通常意義上講鋼鐵企業與經銷商共同組成了鋼鐵行業,鋼鐵企業是行業中的主體,經銷商是依附于鋼鐵企業并延伸了鋼鐵企業的流通職能。但目前的狀況是中國鋼鐵行業中經銷商隊伍過于龐大,經銷商的數量達到近20萬余家,流通渠道基本為經銷商所控制。
鋼鐵企業難以準確獲得終端交易市場的各種信息。一些鋼鐵企業的市場行為尚不成熟,鋼鐵企業的經營模式落后于市場的發展,最為突出的表現是重生產輕流通,例如多數鋼鐵企業把產品賣給經銷商后,并不能準確地掌握經銷商再把產品賣給誰、賣了多少等市場信息。鋼鐵企業在流通渠道建設中的“弱化”,以及經銷商群體的強勢發展,使鋼鐵企業對市場終端交易價格的影響力存在著時間與空間上的“滯后”,這也導致鋼鐵企業的決策者在進行價格決策時更希望在市場走勢較為明朗時進行價格調整,從而導致價格剛性現象的發生,這也是鋼鐵企業規避市場風險的本能所致。
2、部分經銷商的投機性行為助長了價格剛性的發生
當流通渠道以及終端市場交易價格最終為經銷商所控制時,經銷商便擁有了提升流通利潤空間的可能性。特別要說明的是,由于中國的鋼材流通渠道中環節及分銷層次過多,在相對狹窄的利潤空間下無疑加劇了市場投機色彩。很多經銷商只是作為中介公司單純通過買賣鋼鐵產品來獲取流通利潤,他們并沒有親身參與到鋼鐵產品的組織與配送當中,并沒有發揮市場“蓄水池”的作用,將企業庫存轉為市場存量。這類經銷商的存在只能是增加流通成本,擾亂流通秩序,增加市場價格中的“變數”,而且這類經銷商經營行為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投機性。為了提升利潤空間,一些經銷商必然要在鋼鐵企業與市場終端用戶之間制造不對稱信息,通過信息的炒作與市場存量的控制與釋放進行流通領域內的投機經營,其目的是獲取高額的流通利潤。投機的存在增加了中國鋼鐵市場中價格波動的頻率與幅度,也使市場風險變得更加無法預知。這樣,正常的市場秩序被打亂,終端交易市場中的價格波動頻率與幅度更是無章可循,從而逆向影響著鋼鐵企業價格調整的無序性,從而助長了價格剛性現象的發生。
3、鋼鐵市場中信息不對稱現象較為突出,價格剛性在一定程度上表明鋼鐵流通鏈條中“信息孤島”的存在。在鋼材流通中,信息不對稱現象表現得更為突出一些,即在生產企業、經銷商、終端用戶之間存在著人為制造不對稱信息的現象,各方都希望在信息傳遞過程中通過制造不對稱信息來誤導對方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市場決策。當經銷商對鋼鐵市場存在著價格看漲的預期時,其往往會囤積商品,以期更大的利潤,從而造成“需求膨脹”的假象;當經銷商對鋼材價格存在著看跌的預期時,則會持幣待購,并努力降低自己的庫存,造成“需求消極”的假象。鋼鐵企業在“需求膨脹”發生時,則會表現得“惜售”,在“需求消極”發生時,則會加大銷售力度。由于鋼鐵企業與經銷商之間在市場預期上存在著差異性,即使在相同的市場預期下,鋼鐵企業與經銷商之間存在著較為矛盾的行為走向,這說明鋼鐵流通鏈條中缺少較為完善的利益約束機制,缺少在保證雙方基本利益的前提下充分溝通與協調的機制。由于雙方缺少有效的協調,其價格調整亦為相對獨立的行為,從而助長的價格剛性現象的發生。
三、減少價格剛性負面效應的基本措施
1、鋼鐵企業、經銷商應當從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轉向追求流通鏈條整體利益的最大化。
目前多數鋼鐵企業、經銷商都沒有很好地區別價格決策所涉及的長期性目標與直接目標,誤將價格決策所追求的長期目標作為直接目標來對待,突出表現就是將提高收入與利潤作為價格決策的第一要素,甚至是唯一要素,并指導著企業的價格行為,其實質是企業將價格當作了收入與利潤的直接源泉及調整杠桿,并作為價值取向貫穿于企業的價格行為。價值取向的急功近利很容易使鋼鐵流通鏈條中的各個環節企業以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為基本目標,各環節企業缺少協作與溝通,每一個環節企業的價格行為是獨立的,而且這種獨立性一方面表現為價格的自我性,另一方面表現為價格的剛性。這種剛性行為在市場需求較為旺盛的前提下尚有可存在的空間與理由,但當市場需求萎靡時,只會使鋼鐵企業、經銷商的利益受到極大的損失。完善鋼鐵企業與經銷商的協作機制,避免各自價格行為的獨立性,是避免價格剛性負面效應的最根本性措施。
2、鋼鐵企業應強化流通渠道建設
鋼鐵企業參與渠道建設的前提是對自身的營銷體制進行變革,變革的主要內容有:一是營銷模式上的變革,二是流通渠道的縮減,三是營銷激勵機制的健全,四是價格管理的規范,五是對用戶售后服務的到位,六是加強鋼鐵企業間協作。營銷體制變革工作與鋼鐵企業營銷思想的提升密切相關,與鋼鐵企業的管理創新密切相關,與企業的利益分配機制密切相關,其變革的難度是十分艱巨的。鋼鐵企業參與流通渠道建設,并不是要建立自己的物流企業,而且要通過一定的手段對經銷商行為進行約束,增強鋼鐵企業在終端市場交易價中的影響力。在目前的情況上,鋼鐵企業應在保證經銷商獲取一定的流通利潤的同時,又要限制其流通利潤的膨脹。同時鋼鐵行業自身也要努力去縮減經銷商的數量,對現有的流通渠道進行全面整合,對只做“轉手”經營的經銷商應該是堅決控制其資源的獲取,對能夠發揮市場“蓄水池”作用的經銷商給予有條件的扶持,但必須掌握其進出貨的交易信息,防止其囤積貨物進行炒作投機。這樣,鋼鐵企業價格決策的效果會與終端交易市場進行有效的銜接,從而減緩價格剛性的負面效應。
3、對鋼材流通鏈中的信息進行充分整合。所謂信息整合就是剔除供求信息的“虛假”成為,使鋼鐵企業出廠價、經銷商批發價、鋼材交易市場的零售交易價更能真實反映市場供求關系的變化。鋼鐵企業及經銷商都要努力對信息資源的來源、信息優化處理、信息傳遞途徑等環節進行整合,通過整合來把握信息中有價值的東西,共同分享信息成果,促進雙方價格決策及價格行為的一致性,從而減少價格剛性的負面效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