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高寧簡介

2005年12月6日至16日,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邀請2005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年度人物獎”20名候選人和“年度社會公益獎”5名候選人參加在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和上海交大舉行的2005中國經濟年度人物評選創新論壇。
寧高寧簡介
出生年月:1958年11月9日 籍貫:山東
中糧集團 職位:董事長
畢業院校:美國匹茲堡大學
經歷
1958年11月9日生于山東;1983年畢業于山東大學,獲經濟學學士;1987年畢業于美國匹茲堡大學,獲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主修財務;1987年加入華潤(集團)有限公司;1990年3月任華潤創業有限公司董事兼董事總經理;1999年任華潤創業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華潤(集團)有限公司及中國華潤總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華潤北京置地有限公司主席;現任中糧集團董事長。
1999年主掌華潤集團以來,寧高寧最重要的使命是,怎樣帶領華潤這樣一家800億港元的巨無霸軟著陸,轉向實業發展,為此,他堅持做著兩件事:華潤內部的重組和變革,中國內地市場的并購和擴張。
1958年11月9日生于山東
1983年畢業于山東大學,獲經濟學學士
1987年畢業于美國匹茲堡大學,獲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主修財務
1987年加入華潤(集團)有限公司
1990年3月任華潤創業有限公司董事兼董事總經理。
他被稱為“財技”過人的“紅色摩根”:動輒動用十幾億元甚至幾十億元的資金收購企業。
他是“非常具有影響力”的人物:1999年獲“全球金融業最具影響力人士”稱號;從2003到2006年,連續4年被評為年度25位最具影響力的中國企業領袖。
他卻說自己只是國有企業的“放牛娃”:原來是華潤集團的董事長,現在是中糧集團的董事長。
1987年,寧高寧從美國匹茲堡大學獲得工商管理學碩士學位,隨后來到香港,加入華潤(集團)有限公司。1990年3月任華潤創業有限公司董事兼董事總經理,帶領華潤集團成長為資本大鱷和產業大鱷。
2004年,他被調回內地,執掌中糧集團。
從控制5家上市公司,變成只有一家公司。寧高寧以職業經理人的眼光看待調任:估計中央是基于中糧過去較著重國家政策,希望可以引入更多的市場元素。
自公布寧高寧調任中糧集團董事長后,集團在港上市的中糧國際0506.HK股價不斷上升,兩周間上升近25%。
寧高寧大開大合的資本運作手段、職業經理人的專業素養,以及他在華潤的成功經驗,都使得投資者對他抱有很高的期望。
資本運作高手
寧高寧講過一個關于二十六只貓和一只虎的故事。
山里有一只惡狼遇到26只貓,面對眾多的貓,狼不免心存畏懼,但迫于饑餓,狼還是壯著膽子向一只貓下了手,貓雖多,但無法合力相救,終難逃厄運,結果貓全部被狼吃掉。嘗到甜頭的狼每日食貓一只,頗感滿足。又一日,狼偶遇一虎,誤認為貓,欲食之,終被虎食。
他從中得出的結論是:“大貓非貓,貓大成虎,一只虎的力量遠超過26只貓。”
2001年,寧高寧帶領華潤遍地開花。他要通過資本運作的手段,將華潤打造成這只老虎。
1999年任華潤創業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華潤(集團)有限公司及中國華潤總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華潤北京置地有限公司主席
現任中糧集團董事長
興趣愛好 逛書店,愛看書
影響最大的一本書 《資本論》
比較推崇的一個人 吳敬璉
比較認同的企業家 張瑞敏
寧高寧曾把華潤大大小小的資產化分為119個利潤中心,有歷史遺留的,也有新創的。他說:“華潤所涉及行業將逐漸集中到10個以內,實施有限度地相關多元化。”而且“所涉足行業,華潤必須能進入前3名。”
執掌中糧集團后,他繼續推進這種經營思路,打造另外一只老虎。
去年,他宣布了中糧集團未來的發展戰略:除了生物制能源以外,中糧必須在糧食流通、糧油加工、品牌食品、地產酒店、金融投資、土畜產等5到8個行業建立行業領導地位。
職業的“放牛娃”
寧高寧自稱是職業經理人,為國有企業“放牛”。他的專業素養也得到了市場的承認。
近幾年,受金融危機以及公司本身管治的影響,在港的中資企業整體形象大打折扣。比如,廣東國際信托投資公司破產,粵海集團資不抵債,廣南集團爆出“受賄”丑聞,中旅集團的高層被抓等等。
但在寧高寧的帶領下,華潤集團不僅安然避過金融風暴,而且得到市場的另眼相待。2004年初,華潤集團順利獲得一筆超過30億銀團貸款。
有人問寧高寧,怎樣形成這樣一種穩健的風格。他輕描淡寫地說:“其實沒什么,這并不是什么風格,而只是職業經理人的應有訓練。職業經理人本來就應該做到專業化。”
寧高寧也要求下屬都是專業的“放牛娃”。
按照中糧多年的習慣,每年的3月份會進行全年的工作部署。他上任后,將這一工作會議改成了經理人培訓會。
2005年,連續多年保持不變的“中糧中層管理干部大會”改成了“中糧經理人年會”。
中糧集團董事、鵬利國際總經理孫忠人對此的感受是:“中層干部會改名為經理人年會,是一次質的飛躍。名稱的變更,既有對會議的重新定位,也包含了對全體參會人員的重新定位。”
從華潤移師中糧,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內刊改名為《企業忠良》,向員工灌輸作為“職業經理人忠心與良心”的管理理念。
寧高寧在最新一期的《企業忠良》上發表了文章《分層次》,對中糧的經理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做好企業在業務上的戰略和執行,更要把不斷創新和進步的精神根植于企業組織之中;不僅推動少數人的成長,還要推動整個組織的成長;不僅推動競爭壓力,還要推動企業文化的創新。
寧高寧不斷引導中高層干部從“國有企業干部”向國際型“職業經理人”轉變。因為他知道,只有保持優質、高效、穩定的職業化人才鏈,才有可能打造基業長青的企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