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表演藝術家喬奇因病去世

國家一級演員、上海戲劇家協(xié)會會員、原上海人民藝術劇院著名表演藝術家喬奇因病于2007年6月29日晚23點15分去世,享年86歲。
喬奇于1938年加入上海光華劇社,從此開始了與舞臺藝術50年的不解之緣。1938年起,他先后參加了上海中法劇社、上海劇藝社、上海金星電影公司、香港劍華電影公司、上海大同電影公司、上海國泰電影公司、上海文華電影公司等,并于1951年加入上海人民藝術劇院,1981年起喬奇擔任上海人藝團長,并于1988年退休。1995曾榮獲第五屆“中國電影表演藝術學會獎”學會榮譽獎。
作為中國話劇界的老一輩藝術家,在上海人藝期間,喬奇導演主演了數(shù)十部舞臺劇作品,創(chuàng)造了一系列舞臺形象。早年曾主演、出演話劇《十字街頭》、《茶花女》、《欽差大臣》、《浮生六記》、《秋海棠》、《雷雨》等,解放后在上海人民藝術劇院主演話劇《日出》、《膽大媽媽和她的孩子們》、《枯木逢春》、《悲壯的頌歌》、《中鋒在黎明前死去》、《葉爾紹夫兄弟》、《激流勇進》、《彼岸》、《馬克思“秘史”》、《家》等。他參演的電影還有《地老天荒》、《春殘夢斷》、《國魂》、《苦惱人的笑》、《珊瑚島上的死光》、《子夜》、《風浪》等。
據(jù)悉,喬老前段日子因需進行白內(nèi)障手術入住華東醫(yī)院,在就診時查明有心臟病,醫(yī)院遂進行了搶救,病情略有好轉(zhuǎn),一天之后,即6月29日晚再次突發(fā)心臟病,搶救無效去世。
今年是紀念中國話劇一百周年,作為中國話劇老一輩的表演藝術家,喬老出席了宣傳部召開的“紀念中國話劇百年誕辰大型座談會”,并觀看了《秀才與劊子手》的演出。昨日,記者在喬老家里見到了喬老的女兒徐東丁、女婿崔杰、上海話劇藝術中心副總經(jīng)理高文琪、演員張芝華等圈內(nèi)人士。
在女婿崔杰眼中,喬老是一位心態(tài)平和的老人,晚年生活十分充實,得空便參加各類社會活動,尤其是獻愛心的活動。多年來已有超過40家單位給喬老頒發(fā)了各種證書。
在上海戲劇家協(xié)會副秘書長陳達明的印象中,喬老是一個在表演藝術上很有造詣的藝術家,舞臺上塑造的人物形象幾乎沒有不成功的。喬老為人平易近人,對下一代的成長十分關心,也經(jīng)常會去參加一些公益活動。目前,喬老的追悼會的時間尚未確定。
秦怡等憶喬奇 "百面"堪稱大師 一世唯留熱腸
喬奇讀小學的時候,跟母親到石門路上的卡德大戲院看“最后一輪便宜電影”,從此他逐漸踏上了藝術道路。
從小學時代做明星電影公司的臨時演員起步,到前夜噩耗傳來,喬奇一生參加過90部話劇的演出和近40部電影、電視片的拍攝,還演過歌劇和舞劇,創(chuàng)造的人物形象達130多個。
救場石揮,閉口也能演戲
喬奇參加話劇演出是在抗日戰(zhàn)爭開始以后,喬奇的成長過程也就是上海話劇運動大發(fā)展的過程。
他第一次演的話劇是《黎明》,那時他還是一名初中生。1942年,黃佐臨導演《大馬戲團》,由石揮主演,這個戲在上海淪陷期很是轟動,石揮由此被《申報》稱為“話劇皇帝”。有一天,石揮演完日場以后突然在臺上病倒了,可晚上還要演夜場,當時喬奇在這個戲里只演很次要的角色,可后來居然給頂下來了,原來喬奇天天與石揮同臺演出,演的同時把石揮的臺詞也背下來了。這時,他也不過21歲。
1941,話劇《梅花夢》上演,最后一場,喬奇演一個癱瘓的老人,在臺上一句話都沒有,就是用眼神、身體語言表達意思。黃佐臨贊揚他:“喬奇在臺上不開口也能演戲。”
在電影界,秦怡算得上是和喬奇最有緣的演員,雖然60年的演藝生涯中他們只有過兩次合作,但是扮演的都是夫妻,一次是1947年在香港拍攝的《海茫茫》,第二次合作則是1979年《苦惱人的笑》。秦怡昨天告訴記者:“我們在銀幕上從青年夫妻演到了老年夫妻。”秦怡回憶說,在生活中為人謙遜的喬奇在拍電影的時候,仿佛換了一個人,變得非常較真:“排戲的時候,我們總是會為劇中的角色而爭論,不過,我們的爭論都是基于表演本身的,他從不耍態(tài)度,但對自己的意見卻非常堅持,一直說到讓你接受為止。因為說不過他,我只好趁他不在片場的時候,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演繹。”
謙遜和藹,多年細水長流
生活中謙遜、和藹,拍戲中嚴格、耿直,這是所有人對喬奇異口同聲的描繪。
張瑞芳昨天接受記者采訪時,回憶了上個世紀和喬老一起給兒童雜志《故事大王》做評委的事:“上個世紀90年代的時候,《故事大王》雜志組織學生比賽,我和喬老都是他們邀請的評委。每年雜志都會在全國各地比賽,我的身體不是很好,如果隔得遠,我就不太愛跑,可是喬老不一樣,他只要接到邀請,不管多遠都會欣然前往。我記得有一年,我們一起去青島當評委,那一年的比賽特別熱鬧,回來的時候還一起坐船,我們一路上聊了挺多的事情。喬老說他喜歡和孩子們在一起,也愿意在有生之年多為孩子們做點事情。
當年的一段合作讓喬奇和奚美娟成了朋友,奚美娟說:“1984年上海話劇院重排《家》的時候,他演高老太爺,我演婉兒,我和他沒有太多對手戲,但是我在排練的時候,他同樣對我非常關注。他對人的幫助,是細水長流的那種,后來我回上海,有時候碰到我,還能講到我最近拍的新戲和新演的話劇,這種細心很讓我感動。得到他的一聲肯定,我會感到非常欣慰。”
提攜后輩,無私傳授經(jīng)驗
當年,不少青年演員在喬奇的幫助下,百尺竿頭更上一層。人們稱贊喬奇,而喬奇則謙遜地說,同事間互相探討,偶有一得,算不上什么幫助。
話劇演員嚴麗秋曾飾演《日出》中的陳白露,膾炙人口,當時盛傳“《日出》火紅黃浦岸,麗秋倩影映朝霞”。可是,嚴麗秋卻稱:“我能掌握飾演陳白露的分寸,多虧喬奇老師的啟迪與幫助。他講故事,幫我領悟陳白露其人其事的時代背景,還不斷在表演動作與道白上加以指點……”“文革”中,喬奇被批為資產(chǎn)階級學術權(quán)威,一時成為眾矢之的。有一人卻上臺為喬奇贊好,說喬奇熱心幫助青年演員,從不居功,這位勇敢的女演員,就是嚴麗秋。
“論交情,我該稱呼喬奇一聲‘老師’。”焦晃進入上海戲劇學院讀書的時候,剛好趕上和喬奇所在的進修班一起上大課:“那時喬奇所在的研究生班都是很有表演經(jīng)驗的前輩,他們進校排練話劇的時候,我們一整個班都是給他們跑龍?zhí)椎摹!苯够位貞浄Q,自己大二的時候開始排演話劇《無事生非》片段,剛好和喬奇演的是同一個角色:“喬奇當年毫無保留地把他的經(jīng)驗傳授給我,我們那時候經(jīng)常在一起討論角色。”
從戲劇學院畢業(yè)后,喬奇和焦晃之間亦師亦友的情誼沒有中斷:“畢業(yè)之后的幾年,我一直往喬奇的家里跑,我經(jīng)常在他們家蹭飯,不僅是他,他的夫人孫景路對我都非常熱情,把我當成自家人。1988年,我當導演排三幕劇《悲悼》,喬奇二話沒說就來參演,盡管中間排練過程一度遇到資金困難,但是喬奇從來沒有提過一次退出,這出戲后來獲得巨大成功。”
翁婿相處,融洽有如朋友
很多人不知道,喬奇和影視演員、主持人崔杰已當了多年翁婿,融洽的關系讓他們宛如親生父子。
生前,喬奇曾在采訪中談及上門女婿崔杰:“我們一家四口人住在一起,享受著天倫之樂。崔杰平時忙于工作,但是他只要有空就會抽空陪我喝茶聊天。崔杰他是北方人,向來對人都很熱情,對待我們老人更是如此。現(xiàn)在的年輕人和長輩交流比較少,但崔杰不是這樣的人,很多生活細節(jié)他都惦記著。我現(xiàn)在腿腳不利索,洗澡不方便,崔杰一有時間回來,就帶著我出去洗澡。我覺得人之間就應該相互體諒,這樣長輩和小輩之間才能互敬互愛,共享家庭生活的樂趣。”
由于兩人都是影視圈內(nèi)人,平時少不了在業(yè)務上的切磋。喬奇常常對崔杰的表演作評論,他說:“崔杰演得好或不好,我總歸要講講自己的看法,大家一起討論業(yè)務,這在我們藝術家庭是最正常不過的。”
而昨天,在談到老丈人時,崔杰一口一個“老爺子”:“我們住在一起,天天都能見面。與長輩相比,他更像一個朋友。老爺子平和、慈祥,熱愛生活,熱心公益活動,他這么突然地去了,我們大家都懵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