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電視臺主持人黃蕾:水鄉麗人 美麗人生

2004年在有"舊時江南,醇正水鄉"美譽的江蘇吳江同里,10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佳麗,她們張開似水柔情般的懷抱,走進具有水鄉韻味的江南古鎮,向人們展露自己的靚麗和才華。經過初賽,復賽和決賽的角逐。最終分別有十名選手獲得了水鄉麗人獎和水鄉麗人提名獎。然而這次活動的主持人兼策劃人之一的就是黃蕾。
有道是,自古江南多才俊,水鄉綺麗出麗人。黃蕾,1969年出生于與同里鎮一水相隔的松嶺鎮。父親是鎮文化站站長,受父親的影響,她演過戲,唱過歌,跳過舞,還做過時裝模特,影視演員,后來到蘇州電視臺擔任節目主持人,主持過《電視書場》《昆曲》等欄目,還與楊瀾,姜昆等著名主持人一起主持過許多大型節目,并獲得過中國廣播電視節目主持人金話筒獎金獎提名,是深受蘇州市民喜愛的電視節目主持人。你一定想不到就是這么一個多才多藝的女孩,在一串串榮譽的背后還有一段辛酸的歷程。
學戲——為尹消得人憔悴 衣帶慚寬終不悔
從小就生活在江南水鄉的黃蕾:父親又是搞文化工作的,耳聞目染就養成了對文藝的愛好,只要當地有一些文藝團體演出的話,她總是讓爸爸搞一些票,而且她還總是坐在最前面非常用心地觀看。時間一長沙家浜中阿慶嫂,龍江頌里面的姜水英這些英雄人物就絡印在黃蕾的心里,還有那絢麗的演出服,悠美的身段時時瑩繞在黃蕾的腦海里。羨慕至極,她常常想自己要是也能在舞臺上表演那該多好呀,天天都是穿這么漂亮的衣服不說,還經常得到大家的贊賞。也就是在黃蕾有這個想法的時候,正好吳江藝校招生,真是天賜良機,黃蕾就毫不猶豫地偷偷的去考了,天資聰明的黃蕾競然一考就中了。那一年黃蕾剛好13歲,后來9月1號要報到了,背著父母的黃蕾只好和父母說了,還蒙在鼓里的父母親說啥也不同意黃蕾去上藝校,在父母的眼里黃蕾一直是個品學兼優的孩子,在學校里面還兼著班長。在父母的意識里只有迫于生計才去學戲。然而倔強的黃蕾第一次和父母僵起來。看到父母還是不同意,黃蕾就暗暗的下決心,他們要是再不同意的話,就開始絕食。眼看著三天都沒有進食的黃蕾,父母只好讓步了。最后爸爸對黃蕾說了一句語重心長的話,你今年13歲了,你第一次違背我們的意愿,但是你這個決定,你既然做了,你就要堅持到底,不要怕苦。黃蕾如愿以償地進了藝校,嚴格的訓練確實讓黃蕾吃了不少苦頭。令黃蕾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次主演的一出戲叫《春江月》的戲,黃蕾演一個繡花女,叫柳明月,其中有一場戲,柳明月就是長段的跪步撲向父親,從舞臺的一側,跪步,跪到另一側,特別是去農村演出,劇場的舞臺都是坑坑洼洼高高低低的,你要演好戲你就得跪,有時候跪的皮都掉了,血都出來了,都爛掉了肉,跪了以后 ,出血了以后呢,結了繭,結了繭以后,第二天排練又破了,又結繭,后來這個繭結到最后,厚厚的硬硬的,像釘子那么一塊了,很厚,到遠處的時候,跪上去感覺就是跪在兩塊釘上面,但是也必須得跪呀,而且黃蕾這個人很好強,就喜歡偷偷地跪,偷偷地練,我怕排練的時候練不好,老師說。如果說,才藝是在艱苦的訓練和積累中,汗水和淚水的結晶。氣質則是在歷盡風霜之后生活閱歷和人生素養的積淀。
唱歌——昨夜西風雕碧樹 獨上西樓 望盡天涯路
登上戲曲的舞臺是黃蕾從小的夢想,她也為此付出了很多。但是生活中的變化總是讓人難以琢磨,也讓黃蕾選擇了離開這個舞臺。黃蕾當時剛進劇團的時候才 1.55米,幾年以后就長到了1.72米,而且演花旦又要求個子不能太高,一旦太高,就很少有小生能配上你,在當時的劇團里兩個小生都不太高,所以黃蕾就一直上不了戲,就演丫鬟,大家都說黃蕾是長腳丫鬟。黃蕾當時心里挺難過的,自己吃了很多苦,也沒有好的角色演。也就是在那幾年輕音樂迅速興起,黃蕾爸爸的文化站正好成立了一個輕音樂隊,所以一有空黃蕾就去唱唱歌,因為有一點戲劇的功底,覺得還是蠻有點感覺的,學起來也挺快,就這樣有意無意地黃蕾就向唱歌方面發展起來。正好上海又舉辦一個全國通俗歌曲大獎賽,黃蕾就報名參加了,為了取得好成績,在家里沒有話筒,黃蕾就把拿著小梳子,當話筒,對著鏡子一招一試,怎么出場,怎么自我介紹,然后,眼神怎么樣,出場的時候是不是掃視一下大家,看一看,再回到當中把眼光收回來,因為學過表演的原故,我就比較注重這細節。初賽選手就有五萬人參加,復賽是殺到3000人,半決賽是200人,一步一個腳印,黃蕾競然闖到了半決賽,那一年黃蕾才15歲。半年后,在首屆蘇州青年大獎賽中,黃蕾獲得了二等獎.從此她告別了鐘愛的戲曲,告別吳江劇團,來到蘇州歌舞團成為一名歌唱演員.從那以后,喜歡新事物,喜歡挑戰的黃蕾又進行了很多的嘗試。從戲曲演員到歌舞演員,從時裝模特到做影視演員,黃蕾一直在追尋自己事業的方向。黃蕾總想通過一些大賽,尋找一種自信,尋找自己的一種發展方向,是否適合這方面,模特表演是否適合,是否適合影視表演,是否適合歌唱,或者是否適合演那種戲劇等等。為了尋找更適合自己發展的舞臺。黃蕾當時就是懷著一種信心,然后到處去應聘,早飯也顧不得吃,中飯也顧不得吃,就覺得什么都不重要,就是應聘最重要,倒了好幾班車。為此在一輛公車上還暈倒過一次,在她醒來時,他已經是躺在一位北京大嫂的家里了,直到晚上才租車回到住地。今天黃蕾還記得,當初她穿一件黑色的外套,印象不是太深,她現在想想真的是挺感激她的,只是很后悔沒有問過她的聯系方式,叫什么名字。
主持人——眾里尋她千百度 驀然回首 她卻在燈火闌珊處
經過無數次嘗試,黃蕾終于在蘇州電視臺找到了自己的職位。她非常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在節目主持人的崗位上,她一干就是十年。十年中她獲得了全國電視文藝一等獎,全國百佳電視節目主持人,全國廣播電視金話筒獎金獎提名等等。這對于一個連高中都沒有讀過的黃蕾來說,面臨的難度可想而知。在北京經過了那么多的嘗試,在那些只有過程沒有結果的日子里,對黃蕾來說,那樣一些日子意味著是一種磨煉,一種歷練,對人生來說也是一種財富。她時常說一生當中小時候都有一個遠大的目標,將來想做什么,當演員呀,成名呀,怎么樣,通過嘗試了,通過去努力了,而且你沒有走任何捷徑,或者怎么樣,可能江南的女孩子都是比較保守一點,你通過努力了,你做到這樣一個程度,從她現在這個角度,她覺得她很滿足,很值得,所以她也很坦然。
黃蕾經常說起一句話,腹有詩書氣自華,黃蕾也是覺得自己讀的書太少,所以一有時間她就靜下心看書。十幾歲的時候,自學了高中,參加了自考公共關系學,她說她選這門學科,是因為這門學科比較新興,主持人本身就是一種和人交往接觸的一種工作,所以她就學公共關系學。大專,再學了一門法律本科,她認為自己,學藝術比較感性,她想給自己增加一點理性。現在她又在上北京廣播學院的研究生。黃蕾,就是這樣一個喜歡挑戰的水鄉姑娘。經歷了人生的一場場比賽。雖然有的光彩奪目,有的平淡無奇,但每一次的全力面對都使得她知識閱歷不斷豐富,積累了對生活更多的感悟。 為今天的成績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今天的黃蕾已經不會像以前趕場子似的參加各種比賽,她開始安于現在的生活,開始真正沉浸于江南水鄉里那種特有的穩定平淡中的幸福。水路縱橫鄉音鄉情,多年歷練在這位水鄉姑娘身上增添的那份柔美中的堅韌,忙碌中的淡然,與千年古鎮同里那份"醇正水鄉,舊時江南"的久遠文化積淀顯得相得益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