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音像圖書分類 |
 |
|
|
 |
點擊排行榜 |
 |
|
|
 |
推薦圖書 |
 |
|
|
|
|
 |
西方經濟學(第二版) |
主 編: 高鴻業 出 版 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卷 冊 數: 定 價: ¥60 推薦星級: 錄入時間: 2007/6/1 14:54:00 |
|
圖書簡介: |
本書第二版作出了下列較重大的變動:1.把原有的國際經濟部門的一章擴大為兩章。這樣做的原因在于:關于國際經濟的論述范圍,對本書第一版原來規定的任務是僅在理論上說明國際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聯系。 |
詳細說明: |
本書第二版作出了下列較重大的變動:
1.把原有的國際經濟部門的一章擴大為兩章。這樣做的原因在于:關于國際經濟的論述范圍,對本書第一版原來規定的任務是僅在理論上說明國際部門與其他部門之間的聯系。隨著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推行,對外
經濟關系日益顯示其重要性,有鑒于此,第二版擴大了這一方面的篇幅,試圖在國際貿易和金融方面,提供較全面的輪廓和必備的知識。
2.凱恩斯主義總需求和總供給曲線的動態化并用它來解釋通貨膨脹的過程是近20余年來宏觀經濟學的一個發展,目前已逐漸進入西方的教材。我們也把這一較新的內容引入第二版。
3.我國的金融企業已經逐步發展起來。為了適應這一趨向,第二版添增了證券市場的一般知識。
4.重新改寫了新凱恩斯主義和新古典經濟學的部分。一方面因為二者對各自的短期總供給曲線所提供的依據已從勞動市場擴大到包括企業在內;另一方面也由于為了支持各自的主張,雙方都添增了新的論點,如菜
單成本、工資合同分批到期論、李嘉圖等價論等等。這些新論點都已被納入本書第二版。
5.為了符合西方經濟學發展的趨向,第二版擴大了有關信息經濟學的內容,并且簡要地介紹了博弈論的應用。 目錄 第一章 引論 第一節 什么是西方經濟學 第二節 現代西方經濟學的由來和演變 第三節 西方經濟學企圖解決的兩個問題 第四節 對西方經濟學應持有的態度 第五節 為什么學習西方經濟學 第六節 本教材的特點 上編 微觀經濟學 第二章 需求和供給曲線概述以及有關的基本概念 第一節 微觀經濟學的特點 第二節 需求曲線 第三節 供給曲線 第四節 供求曲線的共同作用 第五節 經濟模型、靜態分析、比較靜態分析和動態分析 第六節 需求彈性和供給彈性 第七節 運用供求曲線的事例 第八節 蛛網模型(動態模型的一個例子) 第九節 結束語 第三章 效用論 第一節 效用論概述 第二節 無差異曲線 第三節 預算線 第四節 消費者的均衡 第五節 價格變化和收入變化對消費者均衡的影響 第六節 正常物品的替代效應和收入效應 第七節 從單個消費者的需求曲線到市場需求曲線 第八節 不確定性和風險 第九節 結束語 第四章 生產論 第一節 廠商 第二節 生產函數 第三節 一種可變生產要素的生產函數 第四節 兩種可變生產要素的生產函數 第五節 等成本線 第六節 最優的生產要素組合 第七節 利潤最大化可以得到最優的生產要素組合 第八節 擴展線 第九節 規模報酬 第十節 結束語 第五章 成本論 第一節 成本的概念 第二節 短期總產量和短期總成本 第三節 短期成本曲線 第四節 短期產量曲線與短期成本曲線之間的關系 第五節 長期總成本 第六節 長期平均成本與長期邊際成本 第七節 結束語 第六章 完全競爭市場 第一節 廠商和市場的類型 第二節 完全競爭廠商的需求曲線和收益曲線 第三節 廠商實現利潤最大化的均衡條件 第四節 完全競爭廠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給曲線 第五節 完全競爭行業的短期供給曲線 第六節 完全競爭廠商的長期均衡 第七節 完全競爭行業的長期供給曲線 第八節 完全競爭市場的短期均衡和長期均衡 第九節 結束語 第七章 不完全競爭的市場 第一節 壟斷 第二節 壟斷競爭 第三節 寡頭 第四節 不同市場的經濟效率的比較 第五節 結束語 第八章 生產要素價格決定的需求方面 第一節 分配論概述 第二節 引致需求 第三節 完全競爭廠商使用生產要素的原則 第四節 完全競爭廠商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曲線 第五節 從廠商的需求曲線到市場的需求曲線 第六節 賣方壟斷對生產要素的使用原則 第七節 賣方壟斷對生產要素的需求曲線 第八節 買方壟斷情況下生產要素的價格和數量的決定 第九節 結束語 第九章 生產要素價格決定的供給方面 第一節 對供給方面的概述 第二節 勞動供給曲線和工資的決定 第三節 土地的供給曲線和地租的決定 第四節 資本的供給曲線和利息的決定 第五節 歐拉定理 第六節 洛倫茲曲線和基尼系數 第七節 結束語 第十章 一般均衡論 第一節 局部均衡和一般均衡 第二節 瓦爾拉斯一般均衡理論 第三節 一般均衡理論的發展和現狀 第四節 結束語 第十一章 福利經濟學 第一節 實證經濟學和規范經濟學 第二節 判斷經濟效率的標準 第三節 交換的帕累托最優條件 第四節 生產的帕累托最優條件 第五節 交換和生產的帕累托最優條件 第六節 完全競爭和帕累托最優狀態 第七節 社會福利函數 第八節 市場社會主義的理論基礎 第九節 結束語 第十二章 市場失靈和微觀經濟政策 第一節 壟斷 第二節 外部影響 第三節 公共物品 第四節 不完全信息 第五節 結束語 第六節 微觀經濟學結束語 下編 宏觀經濟學 第十三章 西方國民收入核算 第一節 宏觀經濟學的特點 第二節 國內生產總值 第三節 核算國民收人的兩種方法 第四節 從國內生產總值到個人可支配收入 第五節 國民收人的基本公式 第六節 名義GDP和實際GDP 第七節 結束語 第十四章 簡單國民收入決定理論 第一節 均衡產出 第二節 凱恩斯的消費理論 第三節 其他關于消費函數的理論 第四節 兩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及變動 第五節 簡單收入決定的動態模型 第六節 乘數論 第七節 三部門經濟的收入決定及乘數 第八節 三部門經濟中各種乘數 第九節 四部門經濟中國民收入的決定 第十節 結束語 第十五章 產品市場和貨幣市場的一般均衡 第一節 投資的決定 第二節 IS曲線 第三節 利率的決定 第四節 LM曲線 第五節 IS-LM分析 第六節 凱恩斯的基本理論框架 第七節 結束語 第十六章 宏觀經濟政策分析 第一節 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影響 第二節 財政政策效果 第三節 貨幣政策的效果 第四節 兩種政策的混合使用 第五節 結束語 第十七章 宏觀經濟政策實踐 第一節 經濟政策目標 第二節 財政政策 第三節 貨幣政策 第四節 資本證券市場 第五節 宏觀經濟政策及理論的演變 第六節 結束語 第十八章 總需求一總供給模型 第一節 總需求曲線 第二節 總供給的一般說明 第三節 長期總供給曲線 第四節 短期總供給曲線--凱恩斯模型 第五節 凱恩斯主義對經濟波動的解釋 第六節 總需求曲線與總供給曲線移動的效應 第七節 總需求和總供給曲線的數學小結 第八節 結束語 第十九章 國際經濟的基本知識 第一節 國際貿易理論的發展概述 第二節 國際貿易組織 第三節 國際金融體系的演變 第四節 政府調節國際經濟往來的措施 第五節 結束語 第二十章 國際經濟部門的作用 第一節 匯率和對外貿易 第二節 國際收支的平衡 第三節 IS-LM-BP模型 第四節 資本完全流動下的IS-LM-BP模型 第五節 開放經濟條件的財政與貨幣政策 第六節 調整內部均衡和外部均衡的政策 第七節 南-北關系的一種經濟分析 第八節 包括國際部門在內的宏觀經濟理論體系的數學小結 第九節 結束語 第二十一章 經濟增長理論 第一節 對經濟增長的一般認識 第二節 哈羅德-多馬模型 第三節 新古典增長理論 第四節 經濟增長因素的分析 第五節 最優經濟增長途徑簡述 第六節 經濟增長理論的新發展 第七節 關于經濟增長的爭論 第八節 經濟周期理論概論 第九節 結束語 第二十二章 通貨膨脹理論 第一節 通貨膨脹的描述和分類 第二節 通貨膨脹的原因 第三節 通貨膨脹的經濟效應 第四節 價格調整曲線 第五節 通貨膨脹與產量 第六節 政府針對通貨膨脹的政策 第七節 惡性通貨膨脹 第八節 動態總需求和動態總供給曲線的數學小結 第九節 結束語 第二十三章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與新凱恩斯主義經濟學 第一節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理論淵源 第二節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假設 第三節 新古典學派的觀點 第四節 附加預期變量的總供給曲線 第五節 新古典模型 第六節 第五節內容的數學說明 第七節 實際經濟周期理論 第八節 新古典宏觀經濟學對財政政策的分析 第九節 新凱恩斯主義的特點 第十節 黏性工資和價格存在的理由 第十一節 一個新凱恩斯主義的模型 第十二節 博弈論在宏觀經濟政策中的應用 第十三節 目前宏觀經濟學的基本共識 第十四節 本章和宏觀經濟學的結束語 第二十四章 西方經濟學與中國 第一節 西方經濟學的理論體系是科學嗎? 第二節 西方經濟學對我國的有用之處 第三節 在應用西方經濟學時應加考慮的我國國情的特殊性 第四節 科學主義 第五節 對意識形態問題的隱諱 第六節 廣泛而龐雜的內容 第七節 貌似新穎的形象 第八節 全書結束語 附錄一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二 重要人名譯名對照表 附錄三 重要術語漢英對照檢索表 |
相關音像圖書: |
|  | 創新我們的學習
簡 介:由全國總工會宣教部副巡視員、中國職工學習論壇副秘書長孫磊同志…… 市場價:¥25  | | |  | 貨幣戰爭
簡 介:為什么你不知道美聯儲是私有的中央銀行?
為什么華爾街風險資…… 市場價:¥38  | | |
|
網友評論(只顯示最新5條。評論內容只代表網友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