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同志們:
大家下午好!
徐州礦務集團是有125年煤炭開采歷史、在冊職工6.9萬人、年產原煤2000多萬噸的國有特大型企業。近幾年來,徐礦集團把深化“創爭”活動,提高到事關企業興衰成敗和健康發展的戰略高度來加以認識和把握,以培養技術技能型、復合技能型和知識技能型人才為重點,大力實施職工素質建設工程,提高職工的學習能力、創新能力、競爭能力和創業能力,推進職工隊伍的知識化進程,不斷發展工人階級先進性,為企業轉型崛起、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企業營業收入連續三年以25%以上的速度增長,徐礦集團也相繼榮獲全國企業職工培訓先進單位、全國職工教育優秀科研單位、全國創建學習型組織、爭做知識型職工活動示范單位、全國創建學習型組織優秀單位、全國“五一”勞動獎狀、中國優秀企業文化獎等稱號。
一、營造學習文化,提高組織智商
一是以理念變革引領和推動發展轉型。徐礦集團作為一個百年老礦,長期面對著煤炭資源枯竭和發展觀念滯后帶來的雙重壓力,為了變雙重壓力為發展動力,我們堅守“學習為了發展”、 “有知識才能有力量,會學習才會有發展”的理念,持續開展“新思想、新觀念、新境界”主題教育,引導廣大干部職工跳出徐礦謀發展、跳出煤炭謀發展、跳出常規謀發展,樹立永不言衰、奮發圖強的發展理念和不以現有資源規劃未來的開放性思維。通過典型帶動、政策推動、競賽鼓動,短短三年,職工思想觀念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外出創業人員由不足千人增至現在的10000多人,在異地獲取采礦權資源量達到40.7億噸,初步構建了新疆、陜甘、貴州、國外等五大煤炭生產基地框架。我們完全有把握地說,再過三年,僅煤炭產量就可實現把一個徐礦裂變為三個徐礦。堅持用新思路經營老礦山,我們提出非煤大則徐礦大、非煤強則徐礦強、非煤富則徐礦富的發展理念,極大地鼓舞了非煤企業職工,調動了各層面招商引資的積極性。以煤炭開采為基礎,以電力、機械制造、物流、房地產為支柱,集工程施工、建材、煤化工、商貿于一體的跨地區經營格局基本形成,集團營業總收入已連續五個年頭實現兩位數增長,2006年營業收入突破120億元。
二是提升創新境界,錘煉敢想能干的領導團隊。近年來,我們加強兩級黨委中心組政治理論學習,持續在領導人員中開展提升科學的發展境界、追求集約增長的管理境界、勇于突破的創新境界、協調共贏的和諧境界的“四種境界”教育,進一步開闊了大家的思路、眼界和胸襟,推動了產業升級和戰略升級,循環經濟快速發展,生產管理從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根本改變了煤礦形象。為提高領導人員的經營管理能力,這些年我們外委內培,選送領導人員到高校進修、與北大合作開辦高級經理人研修班等方式,大規模培訓干部,目前礦處級領導人員90%達到本科學歷,其中研究生學歷達到11.5%,領導人員的知識和能力結構進一步優化。三年來,培訓干部30560人次,干部中大專以上學歷占到99.4%,專業技術人員近1萬人,其中高級職稱768人,共完成科技鑒定成果142項,其中,《特高壓奧灰水水害治理技術研究》等一批科技成果通過國家鑒定,達到國際、國內領先水平。
三是推行職工職業生涯設計管理,由“管理職工現在”轉為“管理職工未來”。徐礦維護職工學習權、發展權,從促進終身學習和人的全面發展的高度,為職工建立職業生涯發展規劃,導入職工職業生涯設計管理模式,建立文化、技能、職稱三條職業發展通道,使每一位職工都有機會分序列晉升;抓住培養、吸引、使用三個重要環節,把職工技能素質與相應的職位匹配起來,建立一整套促進職工全面成長、維護的機制。對新入礦的大中專畢業生全部實行職業生涯設計管理,實施事業留人、待遇留人、環境留人和情感留人措施。開展“大學生創業成才在徐礦”主題演講等多種活動,激發大學生獻身徐礦,終身學習。還運用“界定競考、現場操作、實戰演練、學習評價、效果跟蹤”五步漸進式工作法,加強對職業生涯設計的動態管理。如制定實施工人技師、首席專業技術職務、創業型人才等考核獎勵辦法;實行“三項掛鉤”,將創業創新績效和政治榮譽、職業生涯發展、薪酬分配掛鉤;實施學歷、職稱、技術等級“三條激勵線”為內容的素質教育工程,做到政治上給榮譽,經濟上給待遇,成長上給機遇,拓寬了知識型、技能型、專家型人才成長的渠道。探索構建了CBA遞進考培模式,C代表中級工,B代表高級工,A代表技師、高級技師,職工按照各自成長路徑,普遍每兩年上一個臺階,優秀的一年上一個臺階,推動了職工由應知應會向高技能轉變。
二、創新學習方法,加速知識轉化
多年來,徐礦不斷創新學習方法,采取送出去“委托培養”、“邊工邊讀”、企校聯合“訂單式”培養和“自學考試”等多種方式,全方位發展職工教育,按照“專業補短、技術補缺、知識更新、技能提高”的要求,加速知識向能力、能力向成果、成果向效益的轉化。
1、堅持“邊工邊讀”,組織職工在“工作中”學習。徐礦貫徹“優秀人才優先培養、關鍵人才重點培養、緊缺人才抓緊培養”的原則,創造出“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在職職工培養模式!斑吂み呑x”就是在職職工考上大專、本科院校的,每周脫產2天在企業函授站面授,或到有關院校學習,企業作為公假處理。2006年在讀大專至研究生學歷教育的人數為2332人。企業實施職工技能振興計劃,2006年培訓職工4.75萬人次,其中干部17600人次,工人29900人次,職工隊伍文化層次、技能等級、專業工種結構得到明顯提升和改善。目前,全公司中級以上技術工人比例已占生產工人的60%以上,受到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領導的充分肯定。近年來,為培養企業創業發展后備人才,緊扣集團公司煤炭做精、電力做大、房地產做優、物流業做強的總體戰略,開設了物流管理、土木工程、房地產管理、熱能動力工程等新專業的學歷教育。
2、完善競爭機制,組織職工在“競賽中”學習。以培育高級技工、提升技術等級為目標,集團公司每兩年、二級單位每年舉辦一次各種形式的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活動,實現“技能培訓——崗位練兵——技術比武——考核升級”四位一體的工作循環機制。對技術比武和勞動競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高技能人才,根據相應條件晉升技師或破格晉升高級技師。通過技術練兵比武活動,組織職工特別是青年職工開展拜師學藝活動,學絕技、練絕活,搞好傳、幫、帶,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能工巧匠”、“操作能手”、“名師高徒”、“技術標兵”和“技術工種帶頭人”。徐礦還把幫助農民工提高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納入開展“創爭”活動的重要內容,提高派遣工文化水平和安全知識準入門檻,探索建立派遣工異地招收、延長合同期、實行就業保證金預留等長效管理與約束機制,為建設穩定的本質安全型職工隊伍打下堅實基礎。
3、實行企校合作,變“招工”為“招生”,使徐礦的未來職工在“院校中”學習。2002年以來,徐礦集團與中國礦業大學、江蘇高級工貿技校、徐州高級機電工程學校、江蘇工貿技師學院等多所中高等院校聯合,面向本企業職工子弟和社會,招收3年制的煤礦專業中專班和大專班。企業和院校雙方商定,在3年培養時間里,學員用一年半或兩年的時間在學校學習專業理論,并通過理論知識結業考試;另外一年半或半年時間,學員要到徐礦有關礦井進行崗位操作實習,實習結束后,撰寫實習報告并附實習單位評語鑒定,合格者取得相應畢業證書,由徐礦集團錄用安排工作。院校在徐礦建立“學生實習基地”和“雙師型教師實踐基地”,這種“企校合作”、“學工結合”的辦學形式,改革了傳統的招工形式,由招工變為招生,從源頭上提高了煤礦職工的綜合素質。院校為徐礦培養出來的學生,“企業等用,能力夠用,上崗頂用”,企業和院校實現了“雙贏”。徐礦注重實踐性環節的“雙元制”培養模式實現了“四個一”,即“教室與車間合一,教師與師傅合一,學生與學徒合一,作業與作品合一”,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職業素養。通過企校合作的方式,錄用了3300多名專業人才,拓寬了人才培養和成長渠道。徐礦實行企校合作開辦“技師直通班”的做法,得到了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領導的充分肯定。
4、建立勞模創新工作室,組織開展“研究式”學習。2004年起,徐礦以知識型、技能型、專家型勞模骨干為主體,相繼建立了全國勞模、全國技術能手殷春銀工作室、夾河煤礦“夏伯黨團隊學習室”、旗山煤礦“張北平實用技術創新室”、張集煤礦“魯順東機電技術創研會”、三河尖煤礦機電科“陸振祥創新工作室”、權臺煤礦“高傳浩創新工作研究室”、張雙樓煤礦“王慶雨創新工作室”等各具特色的勞模創新工作室23個。幾年來,徐礦以這些勞模創新工作室作為技術傳授平臺,組織技能拔尖人才講演示范,研究攻關,實現了“知識→能力→成果→效益”的轉化!皬埍逼綄嵱眉夹g創新室”,已單獨或與同事合作完成153項技術革新項目。夏伯黨利用團隊學習室,帶出了一大批崗位標兵、創新能手和技術比武冠軍,學習室成為青年職工成才的搖籃。他本人不僅成為聞名煤田的“機電神醫”,而且還出版了個人專著——《夏伯黨煤礦機電設備故障排除法》。目前,徐礦勞模學習、研究、創新基地,創新團隊成員發展到875人,實現技術革新、技術改造項目669項,獲得4項國家專利,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
5、運用信息平臺,進行“開放式”學習。成立徐礦大學,開通了覆蓋全集團的遠程教育網絡,職工教育和培訓手段向高科技、信息化、現代化方面快速發展。投資上千萬元鋪設光纜,使電視、通訊和計算機實現了“三網合一”,百里礦區擁有4萬多用戶終端,為信息化、網絡化、開放式學習奠定了基礎。各主力礦井全部建立了多媒體教室并實現聯網。徐礦職工學習方式和知識來源具有多樣性,特別是電腦多媒體技術、現代視聽設備、現代信息系統已被徐礦廣泛運用于教育培訓工作,使培訓方式產生了質的變化,空中課堂、網上學習、虛擬教室已被企業采用,廣大職工獲得新知識新技術的渠道拓寬、方式多元、節奏加快。加強職工崗位行為規范系統教育,編寫完成采煤、掘進、機電、運輸、通風、洗選等10個專業540個工種的《職工崗位行為規范》系列叢書,作為職工安全培訓教材。把安全知識、操作演練、事故案例等內容,制作成安全教育多媒體教材,先后編制了自救器使用演示、“三違”行為點評、傷亡家屬現場訪談、安全品行習練示范等40多期光盤,編印了《“三違”行為界定漫畫》和《職工安全手冊》等書籍,生動的事例、強烈的視聽沖擊力和簡潔明了的安全專業知識,有效克服一些受教育者“選擇性注意”、“選擇性理解”、“選擇性接受”的傾向,使職工深受感染和教育。
6、以攻克難點重點問題為主線,進行“互動式”學習。徐礦在職工培訓中堅持精講精練,做到“三必講三不講”,即核心問題必講、思路方法必講、疑點難點必講,職工已經掌握的內容不講、講了也不會的不講、不講也會的不講。把學習引向問題、把學習引向系統、把學習引向個性,倡導職工向問題學習、向事故學習,向困難學習,提出“終端的問題是領導的問題,看不出問題是最大的問題,重復出現的問題是作風上的問題,不善于解決問題是素質問題!币髲V大職工運用系統追問的方法發現問題、分析原因、優化管理、解決問題。2006年,徐礦召開系統追問、工程師論壇、技師論壇、管理論壇、班組長論壇、青年技術創新沙龍等“深度匯談”活動2246場次,使安全生產、技術管理中的許多難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三、完善保障措施,助推素質工程
一是組織保障。徐礦的“創爭”活動,堅持黨政工齊抓共管,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行政主要負責、工會組織實施、各方協調配合的工作機制和整體合力。
二是物質保障。多年來,徐礦教育培訓經費每年都確保在工資總額的1.5%以上,從2005年起,徐礦又將職工培訓經費提高到2.5%,并規定其中60%用于職工技能培訓,在經費上滿足了培訓工作的需求。集團現有黨校、三級安培中心、高教管理中心(中國礦大函授站)各1所,二級單位職工學校19所(其中四級煤礦安培中心13個),專職教師、管理人員100余人,兼職教師1200余人,職教校舍面積達4.9萬平方米,教學、電教設備齊全。集團建立了職工品行習練基地,旗山礦還成立了管理學院、操作實習基地等等,我們正努力將企業辦成一所培訓培養職工全面發展的大學校。
三是機制保障。實行各級領導和部門職工培訓目標責任制;實行崗位任職資格制,按照不同崗位應具備的知識水準,對未獲得相應資質者實行轉崗、待崗或降級使用;嚴格執行教考分離制度,從源頭上提升了培訓質量;完善考核制度,集團將職工培訓工作納入文明創建考核,使培訓工作由軟任務變成硬指標;實行“知識署名”制度,對具有原創性、先進性、突破性的技術成果、先進工藝、先進操作方法采用職工的名字命名;建立激勵機制,制定實施《徐礦集團高技能人才獎勵辦法》等一系列政策規定,實現“培訓—考核—使用—待遇”一體化。對重大科技創新項目進行應用效益評估并進行提成獎勵;對通過技能大賽脫穎而出榮獲全國、行業、省級技術能手稱號的領軍人物給予一次性重獎。
四是文化保障。徐礦秉持“想干事就有機會,能干事就有舞臺,干成事就有地位”人才理念,“你能力有多大,在企業中的舞臺就有多大”,這是徐礦對所有人才作出的諾言。這種開放的心態,使企業充滿了創新的活力,內化為一個企業集團必須具備的現代精神元素。徐礦經過十年“創爭”活動的演進和深化,注重學習文化的培育,職工與時俱進的學習觀正在逐步形成,學習為先的企業管理形態正在發生積極變化。目前在徐礦職工中“培訓是最大的福利”、“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工學制度化”、“唯一持久競爭優勢在于比競爭對手學習得更快的能力”、“學習不在于知識的積累而在于能力的提升”、“知識改變命運、能力成就未來”、“與時俱進需要終生學習”等理念深入人心,自動自發學習已經成為徐礦人的一種時尚和習慣。
我們決心以這次中國職工學習論壇為新的起點,全面分享會議成果,為徐礦集團實現科學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謝謝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