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不會水,卻勇救落水男孩 ■男孩獲救,他卻消失了 ■“離去”的他,仍保持向外推送的姿勢 他將14歲的溺水男孩推出了深水區(qū),自己卻消失在湍急的河水中…… 他的尸體被發(fā)現(xiàn)時,仍舊保持著向外推送男孩的姿勢。 他叫龐曉達,是一名農(nóng)民工。 岸邊小伙伴 “叔叔,救救他吧” 8月19日13時10分,本溪平山區(qū)北臺細河邊,姜國軍正準備和龐曉達趟過河水到工地上拽模板,一個八九歲大的男孩拽住了他們的衣角,怯生生地喃語道:“叔叔,快救救他吧!”兩人看到細河中一個男孩只有脖子以上露出水面,看樣子快要失去掙扎的力氣了。 30歲的龐曉達沖在最前面跳進水里,向男孩靠近,姜國軍緊隨其后,湍急的河流讓龐曉達伸向男孩的手幾次被錯過,男孩的動作越來越吃力,沒法抓住他,龐曉達只得用力向前一撲,把男孩從被困的深水區(qū)推了出來。 同樣在水里掙扎的姜國軍死死扣住男孩的手,卻沒有力氣將他推上岸,呼救聲在細河上空回蕩。 救出溺水孩 救人者消失了 龐曉達所屬的施工隊長范喜庫聽到了呼救聲,“離遠就能看到我們的工人和小孩一起在水里往上躥。”他和工人趙永忱、萬和義、張國勝、湯明忠、李忠虎、李鵬等一起沖進了河水里。 水性相對較好的趙永忱和張國勝把溺水的男孩拽到了河邊,困在水里掙扎的姜國軍也被工友們拉回到了淺灘。 而龐曉達消失了。 剛剛獲救的男孩臉色黑紫,呼吸困難,張國勝趕快給他控水,做人工呼吸,男孩蘇醒過來,說出了父母的電話,工友們趕快將男孩送到了當?shù)氐尼t(yī)院。 幾乎在搶救男孩的同時,范喜庫和大伙再次返回了細河,龐曉達的身影已經(jīng)消失在河水里。 龐曉達落水的位置在深水區(qū),10分鐘的搜救已經(jīng)讓大伙感到了悲劇的降臨,部分工友返回岸上,制作了簡易的木筏,拿著木棍和竹竿繼續(xù)茫然地尋找。 兩個小時過去了,河岸邊已經(jīng)聚集了六七百名圍觀的群眾,但沒有一個人愿意靠前伸手相助。 “誰能撈到他,我出5000塊!”范喜庫的一聲吼在人群中引發(fā)了一陣騷動,終于有一個人站了出來,下到了河里,但是仍沒有任何收獲。 獲救男孩的父親趕到了,帶著食品和飲料,還有從本溪市內(nèi)請來的打撈隊,這時的工友似乎看到了希望。但是,直到21時許,打撈隊撤離了現(xiàn)場,仍沒有發(fā)現(xiàn)龐曉達。 拽出龐曉達 依然保持救人姿勢 夜色中,水面上只有工友們還在努力,他們把手中的繩子掛上鐵鉤,在細河下游的漫水橋橋洞下一遍遍地摸索,希望能夠攔住龐曉達的遺體…… 昨日7時40分,工友手中的繩鉤終于掛住了重物,大伙小心翼翼地拖拽,浮出水面的,正是龐曉達的遺體。 大家發(fā)現(xiàn),早已停止呼吸的龐曉達,兩條腿蜷曲著,兩個手臂高高地抬起,這個姿勢姜國軍記得,那就是龐曉達用力將男孩推出深水區(qū)的姿勢。 救人農(nóng)民工 “我倆都不會水” 救人遇難的龐曉達今年30歲,內(nèi)蒙古赤峰市阿魯科爾沁旗先鋒鄉(xiāng)新地村人,在本溪順鑫公路工程有限責任公司工作,犧牲前正在參加沈環(huán)線北臺大橋的建設。 “其實我們都不會水。”與龐曉達一起下水救人的姜國軍,是他的連襟,倆人根本就不會游泳。 “那為什么要下去?不怕被河水沖走嗎?”面對記者的提問,姜國軍沒有猶豫,“沒想不會水的事,就是想救他。” 龐曉達是家里的頂梁柱,老母親癱瘓在床,兩個弟弟一個患病多年,一個精神障礙,剛滿8歲的小女兒才上小學二年級。 ■記者手記 農(nóng)民工為城市建造精神脊梁 30歲的龐曉達走了,只因為那一句“叔叔,快救救他吧”。我們無法去猜測他的內(nèi)心,我們只了解他不會游泳。 在用力推出男孩的那一刻,他把自己留在了深水區(qū),我們相信,他走的安心,因為他用自己的生命換回了男孩的生命。 岸上的那些圍觀群眾,讓農(nóng)民工兄弟們不理解,為什么救人的有事了,卻沒人來出手相救? 看這些農(nóng)民工時,我始終在仰視。 請大家不要再用異樣的眼神來看他們,他們是純樸的,又是高尚的。 我們應該感謝他們,每座城市的鋼筋水泥都是他們?yōu)槲覀兘ㄔ臁?/FONT> 這些農(nóng)民工不僅建造著北臺大橋的脊梁,他們略顯粗糙的雙手,捧起的,還有整個城市的精神脊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