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當聽了清華大學法學院應屆本科畢業生陳威濤表達了到農村基層工作的想法以后,溫總理現身說法,談到自己大學畢業時希望把所學地質專業用到最能發揮作用的地方,要求到西藏工作和西北工作,啟發學生把找工作和干事業結合起來。筆者也提倡大學生根據實際情況到祖國最需要、最艱苦、最能發揮專業特長的地方去工作,這既是個人成才的需要,也是報效祖國、實現人生價值的需要。然而,現實生活中,一些大學生在找工作的時候卻并不是這樣,如有的片面認為,到農村、到基層工作是浪費人才,是沒有出息的表現,不利于個人成長發展,因此,他們找工作的時候,眼睛往往只盯著大城市、大機關;也有的貪圖安逸,留戀大城市,眼睛只盯著收入高的熱門行業,為了能留在大城市,為了能到熱門行業去工作,有的甚至不惜放棄自己的專業,結果由于學非所用,再加上這些熱門行業競爭激烈,非但成不了才,反而荒廢了專業知識。這些現象告訴我們,大學生找工作必須從個人的專業特長和社會的實際需要出發,立足于在艱苦環境中磨礪意志,在風雨中摔打成才。現實生活中,那些成大器者,往往都是在艱苦環境中磨礪出來的。一個人有了在農村、在基層、在艱苦環境的磨煉和體驗,就會對中國國情有更深的了解、也會對農村、對農民產生更深的感情,而這些正是當代大學生所需要的,也是當代大學生所欠缺的。也許正因如此,中央把選聘大學生當村官作為戰略舉措來抓,并堅持在用人導向上向基層傾斜,這是很說明問題的。據報道,國務院辦公廳近日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有關部門要把高校畢業生就業擺在當前就業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實有效措施,拓寬就業門路。從2009年起,全國用3年時間組織100萬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參加見習。我想,解決當前高校畢業生就業難問題,一方面,除了國家大力振興經濟,在政策方面對高校畢業生予以支持外,也需要畢業生轉變觀念,結合自身實際和社會需求,做出理性選擇。隨著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不斷深入,隨著越來越多的大學生選擇到農村、到基層、到艱苦的環境中去工作、去創業,相信也會有越來越多的大學生會從這些地方起步,成長為建設國家的棟梁之才。 |
| |
| [打印此文][關閉窗口][返回頂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