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葉小靜 周一上班,打開報紙,發現有一則新聞出現在各大媒體的一版顯要位置:國辦通知要求加強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就業,無疑是當前社會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尤其是對高校畢業生而言。<--advertisementcodebegin--><--advertisementcodeend--> 面對世界金融危機的沖擊,今年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不少大學生紛紛感嘆“生不逢時”。國內某知名網站在對大學生求職預期的調查中發現,本科生期望月薪1000至2000元的比比皆是,在“說起今年找工作,我的感受”這一項中,“難”、“煩”、“不逢時”、“無奈”等字眼出現的頻率很高。確實,經濟不景氣、崗位縮水,就業壓力不言而喻。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面性,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誰能說危機就不是機遇? 過去,應屆畢業生在應聘時就經常遭受“歧視”,主要原因在于用人單位更喜歡“熟練工”。但今年,為了更好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國辦通知”給出了一條條優惠措施。如:“企業多招用大學生有獎”、“企業招用專科以上大學生取消落戶限制”、“科研項目吸收應屆畢業生做科研助理”等。“這對畢業生來說,真是一大利好消息。”人事部門一工作人員說:“但這些政策能否取得實效,擇業心態的轉變是一個重要方面。” 不能否認,目前大學生求職還存在比較嚴重的跟風現象。公務員、事業單位、國企等“穩定工作”仍是眾人追捧的“香餑餑”,“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現象愈演愈烈。與此相反,農村、小企業等“基層崗位”經常受到冷落,有些大學生甚至寧愿坐在家里當“啃老族”,也不愿到基層去。原因何在?畢業生的理由很簡單:“苦讀這么多年,最后還是回到農村,拿幾百元工資,有什么意思呢?” 這話初一聽似乎很有道理,但仔細想想,覺得目光太過短淺。誰規定,一個工作一干必須一輩子呢?沉下基層,或許會吃苦,或許薪酬低,但未必沒有前途。且不說艱苦的環境能磨煉人的意志,積累豐富的工作經驗,也不說基層有更廣闊的舞臺讓年輕人施展才華,僅是從許多人青睞的考公務員、事業單位來看,“到基層去”也是不錯的選擇。因為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單位在招聘時都明確列出了“有基層工作經驗”的要求,相關的優惠政策也在不斷出臺,以進一步拓寬人才“上下”流通的渠道。 因此,大學生就業一定要樹立信心。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當然是好事,如果不能,也不需要悲觀失望,只要明確自己的定位,一定能找到合適的崗位。要轉變就業觀念,把擇業范圍由政府部門、咨詢行業、金融行業等轉向生產服務、生活服務等領域,讓自己在錯位競爭中突出重圍。要有長遠的眼光,樂于“沉下去”,哪怕專業不對口、收入不高,那也沒有關系,只要能提供鍛煉學習的機會,都會是“通往春天的地鐵”。 |
| |
| [打印此文][關閉窗口][返回頂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