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就業大軍新聞提示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企業對當前經濟發展中不斷暴露的問題和矛盾,以及對未來經濟走勢的不確定性、復雜性越來越擔心,有不少中小企業還對能否取得資金的有效支持表示擔憂,預計上半年遂寧大型企業從業人數變動不大,但中小型企業減少用工的現象將有所增加,預計全市今年將新增需要就業的人員10萬人以上,如何解決他們的就業問題?目前,我市就業部門在保企業、保崗位、促就業、促發展和就業培訓方面大力下功夫,正在積極采取多種措施解決就業渠道。
兩大因素致使就業形勢嚴峻
受不斷惡化的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今年就業再就業形勢較為嚴峻。2008年四季度全市城鎮登記失業率比前三季度上升了0.2個百分點,相關部門預計今年就業形勢將不容樂觀。
a、外出務工經商人員提前返鄉人數增加
據了解,我市外出人口主要集中在建筑、服裝加工、玩具生產、電子裝配等行業,這些行業在此次金融危機中最先受到沖擊,是造成民工提前返鄉的主要原因。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1.55萬農民工返鄉,其中有12.35萬人直接受這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
b、中小企業經營困難,單位用工有所下降
中小型企業經營收入基本穩定,但經營效益大幅下降;企業在市場需求下降的情況下,因產品積壓和應收賬款增加,企業資金趨于緊張;企業從業人數下降趨勢明顯。雖沒有發現企業存在大規模辭退員工的現象,但是,有些企業采取了給員工放長假或縮短工作時間或給員工減薪,電子產業園現在已基本不再招工等。
多種措施幫助就業
據介紹,我市就業部門在保企業、保崗位、促就業、促發展和再就業培訓方面下足了功夫,采取多種措施幫助這10萬人盡快就業。
a、保企業保崗位穩定一批就業
通過降低社保繳費率和緩繳社保費、使用失保基金幫助困難企業穩定崗位等措施,給企業降壓減負。嚴格控制企業裁員,鼓勵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盡量不裁員或少裁員,指導符合條件的企業實行特殊工時、開展在崗培訓等措施,穩定崗位、保留人員。
b、抓重建擴內需新增就業項目
緊密結合災后恢復重建、承接產業轉移、擴大內需項目,發揮政府投資和重大項目帶動作用,擴大就業規模,大力發展服務業、中小企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不斷開發新崗位、拓展就業空間,多渠道擴大就業。
c、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一批就業
積極開發公益性崗位,除政府購買并贈送公益性崗位外,各類機關、企業、事業單位應積極騰崗、獻崗,重點幫助和安排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成員就業。
d、抓好全民創業帶動一批就業
把創業帶動就業作為擴大就業的重要手段,健全創業促進機制,搭建創業平臺,通過資金支持、金融貸款、場地安排、社會服務等扶持政策,幫助更多的勞動者實現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
e、抓好勞務開發輸出一批就業
通過川粵勞務洽談會等多種平臺,推進勞務合作向縱深發展,大力開拓國際、省外勞務市場,著力調整輸出結構,開辟輸出新領域,最大限度地拓展農村勞動力就業渠道,擴大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規模,要真正實現出得去、穩得住、能創收,努力增加農民勞務收入。
f、開展就業援助幫扶一批就業
認真落實好社保補貼、崗位補貼等政策,組織實施好就業援助系列活動、春風行動系列活動、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系列活動等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活動,重點幫助登記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返鄉農民工等群眾就業。
g、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
著力實施新技師培養帶動計劃,繼續抓好四川職業技術學院等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規范發展,積極推動技工學校向技師學院轉變,進一步完善市、區縣、街道(鄉鎮)三級培訓網絡。
h、大力實施特別職業培訓計劃
充分運用各類培訓資金,擴大培訓規模、延長培訓期限、增加培訓投入、提高培訓能力,著重加強困難企業在崗職工技能培訓、提升和轉崗轉業培訓、返鄉農民工職業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失業人員的中短期技能培訓,以及新成長勞動力的勞動預備制培訓,全面完成培訓工作任務,通過強化培訓緩解就業壓力,提高勞動者技能水平,為全市企業轉型升級、調整經濟結構服務。
i、切實加強職業技能鑒定工作
強化職業技能鑒定機構管理,不斷提高職業技能鑒定質量,讓更多的勞動者持有職業資格證書,實現技能就業。
應對金融危機影響,常年在市人力資源市場招工的企業有33.3表示將“維持現狀等待宏觀經濟改善”,而更多的單位是采取更加積極的辦法,其中:有54的企業表示將加大投入或擴大經營規模,50的企業將開發新的產品或服務,選擇擴大規模并同時注重新產品開發的單位占28,而選擇進一步縮小經營規模或繼續裁員的單位僅有2家。
市本級人力資源市場常年定于每周六上午舉辦現場招聘會和網絡招聘。各區縣人力資源市場也經常舉辦各類招聘會。市人力資源市場還利用短信等平臺免費發放信息。
|
| |
| [打印此文][關閉窗口][返回頂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