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用史無前例和蔚為壯觀來形容2009年的招聘市場是不足為過的。上個世紀末,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每年不到100萬人,而目前已經達到610萬人,大學畢業生的規模達到了歷史新高。百萬畢業生手握簡歷人頭攢動,就業環境卻變得更加嚴峻起來。受國際金融風暴的影響,2008年已有7萬家出口導向型中小企業倒閉,眾多大學生有可能面臨失業的危險。拓展大學生的就業空間成為實現大學生就業的當務之急。讓北京市的大學生感到欣慰的是,北京市正計劃由政府出資購買社會工作者崗位,開辟大學生就業渠道。在北京高校宣傳教育工作會議上,面對今年大學生就業高峰,北京市計劃面向大學生招聘社區助理。應屆生應聘社區工作者被正式錄取后,外地生源將解決留京戶口。(2月14日《新京報》)雖然每年200個崗位對于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只是杯水車薪,不過購買社會工作者崗位來拓展大學生就業空間將成為一種有益的嘗試。大學生通過參加社會工作崗位,不但能在短期內緩解就業市場的壓力,更有利于引導大學生投身基層工作。重要的是,政府如何將這種應對金融風暴和就業高峰而推出的措施形成長效機制。雖然現在本就嚴峻的就業市場再受金融風暴沖擊,但我國高校畢業生的迅猛增長卻不會隨著金融風暴的來臨而放緩。2006年我國高校畢業生有413萬,到2009年即增長到610萬。歷年約有150萬大學生未實現就業,并對今年的畢業生形成空間擠壓。如想有效緩解大學生的就業問題,由政府為大學生們搭建一系列的就業緩沖區域勢在必行,而不是僅僅通過每年頻繁的頒布和修整政策來解畢業生的“燃眉之急”。而且,拓展畢業生就業空間的崗位也不應僅僅是政府崗位,政府提供的崗位也不一定是最適合畢業生的。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出通知,提出從2009年起,用3年時間組織100萬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參加見習。為了完善離校未就業高校畢業生見習制度,鼓勵見習單位優先錄用見習高校畢業生,政府要求,見習期間由見習單位和地方政府提供基本生活補助。同樣是由政府埋單,這套緩沖機制將不僅僅是幫助大學生找到短期出路,更能夠通過這套機制增加畢業生在就業市場中的競爭力和附加價值,將畢業生從“職業學生”鍛造為一個符合社會需要的“職業人”。此外,雖然政府購買社會工作者崗位是一種權宜之計,但也不應單純地考慮學生們的就業出路,更應該考慮到設置社會工作者崗位的必要性與成本。這些崗位的設置不應該是為了就業而就業,而應該更多地去實現這些崗位的社會價值。只有這些社會工作者崗位具有足夠的社會價值,畢業生們才能從中得到鍛煉,進而實現自身價值甚至更大的附加值。 |
| |
| [打印此文][關閉窗口][返回頂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