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招聘會現場 2月4日上午8:30,濟寧市2009屆大中專畢業生大型招聘會開場。除了往屆畢業生,大量正在放寒假的應屆畢業生也趁機加入求職大軍,提前為自己找“婆家”。據了解,當天共有8300余畢業生入場求職,創了歷史新高,也超出了人才市場的承受能力。為了保證入場人員安全,主辦方只得采取分批入場的方式。截至中午12:00,最后一批求職畢業生才得以入場。 實踐經驗成求職“攔路虎” 記者在招聘會現場了解到,當天共有187家單位入場招聘,提供了3701個工作崗位。據市人才市場工作人員介紹,此次招聘會入場招聘單位數量和提供崗位數均創下了歷史新高。“春節期間我們共組織了兩場大中專畢業生招聘會,這是第二場,入場人數比年前多了四成左右!”市人才市場主任邵新才告訴記者,今天入場招聘單位以中小企業為主,在用人單位提供的崗位中,有945個崗位為營銷類,技工類崗位817個,經營管理類崗位358個,排在提供崗位總數的前3位。 “年前的招聘會我們也參加了,但司機、監控工程技術員、VC程序員這類崗位都沒有招滿,希望這場招聘會能讓我們滿載而歸!”山東科威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招聘人員告訴記者。盡管該單位開出的底薪都挺高,但問津者寥寥無幾。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主要原因是該公司提供的工作崗位對專業技術要求比較高。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很多專業技術類的崗位例如行政經理、實驗員、機械工程師等,雖然用人單位開出了誘人的待遇條件,但真正報名應聘的畢業生卻不多。缺乏實踐經驗成為多數畢業生難以跨越的門檻。 第一印象是求職“敲門磚” “我是學英語教育的,希望找個教師的崗位!”西南大學畢業生小琴告訴記者,自己是2007年7月份畢業的,曾做過一些文秘等方面的工作,談起招聘會上求職,小琴一肚子苦水:“我雖然上講臺講課不怯場,但在和生人打交道方面很不擅長,而不少單位特別看重第一印象,所以我還沒有機會展示工作能力就被剝奪了機會。” 記者注意到,現場最搶手的文秘、行政管理、區域經理等崗位,雖然對專業限制和學歷降低了門檻,但多數在招聘條件中增加了“溝通能力強或擅長人際交流”等條件,“營銷人員主要就是把陌生人變成我們的合作伙伴或客戶,溝通能力好的才能為我們帶來訂單,產生經濟效益!”一名招聘人員表示,參加了多場招聘會,感覺很多求職畢業生求職前“功課”做得不到位。“用人單位的用人原則肯定是優中選優,在供遠遠大于求的就業形勢下,畢業生應該在求職前就做好充分準備,在有求職機會時,在最短時間內把自己的優勢最大化展現,這樣才有競爭力。” 企業不兌現承諾,員工無奈“跳槽” 在招聘會現場,記者注意到,不少用人單位乃人才市場“常客”,在歷屆招聘會上提供崗位種類和數量差別不大。采訪中,記者了解到,主要原因是這些單位人員流動性大,員工“跳槽”頻繁。“我們兩個月前剛招了20個營銷人員,現在就剩下一個了!”一企業工作人員稱,新入職人員留不住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待遇問題,“和資金雄厚保障健全的大單位比,我們這樣的小民營企業肯定缺少吸引力”。對此,多數有“跳槽”經歷的畢業生表示了不同看法。畢業生小張告訴記者,他畢業已經兩年多了,前后換了5個工作,“我也知道找工作不容易,也想堅守崗位,但單位領導不守承諾,逼得我們不得不走。”小張說,自己經歷的單位,招聘時定的待遇都還不錯,有的承諾試用期后高薪,有的承諾有完備的社會保險等保障,但真正入職后,一拖再拖,很少有兌現的。“我現在都快成了驚弓之鳥了,看見待遇好的單位就覺得是在騙人,都不大敢應聘了。”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在求職大軍中,和小張經歷類似的畢業生并不少。受此影響,一些誠信度較低的企業也被不少求職畢業生列入求職“黑名單”。<--google_ad_section_end--><--正文內容end--> |
| |
| [打印此文][關閉窗口][返回頂部]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