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開春,山東威海市及附近縣市,每天都有成百上千農民從四面八方,慕名趕到乳山市下初鎮巫山村宋修金自費20萬元創建的農民科技館中,免費聽他講述種地講科學、增產有高招的經驗。 宋修金今年63歲,種了46年的地,對土地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承包的12畝土地上精心繪制了一幅農業豐收圖。 人們在他鋼架結構的科技館里,見到他去年種的一株一斤二兩的大豆,15斤重的大白菜圖片及現在瘋長的玉米、花生、蔬菜……聽他講述用“免深耕”土壤調理劑,把板結了的耕地疏松通透成旱澇保收的良田。他選育優良品種,提純復壯,在源頭上把關,下種后給作物使用稀土多元復合肥,合理搭配氮磷鉀、鋅硼鈣等多種微量元素,讓作物吃飽喝足。他手把手地向遠道來求教的農民兄弟傳授果樹倒垂直修剪法。他的經驗首先讓同村張德信的花生畝產量由先前的500斤提高到1100斤;讓煙臺市牟平區玉林店鎮小宅村的于建港的玉米畝產量由先前的800~1000斤提高到2000斤;牟平區營格莊鎮的韓克銀的蘋果畝產量也翻了一番。 宋修金把他多年來總結的農業豐產必備的四個條件,用簡單易懂的實踐操作法,天天免費向前來參觀的農民朋友講演和示范,使許多農民群眾回去后都得到實惠,農民兄弟在感激之余,紛紛給他寫信,稱他為農民希望之星。他的義舉同時也得到了威海市乳山市農業局領導和專家們的肯定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