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2008北京奧運、2010上海世博會的臨近,中國與國際融合的腳步加快,而英語作為搭建國際化溝通的重要橋梁,受到中國社會各界尤其是企業界的追捧。從長遠來看,雙語人才,尤其是英語人才,不論在企業國際化人才架構中,還是在中國國際化和平崛起的進程中,都是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 正是在這樣一個國際化浪潮洶涌澎湃的背景下,企業內部英語培訓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再次被突顯,而英語培訓過程中經常出現的“缺乏方向”、“缺乏標準”和“缺乏績效考核”成為企業揮之不去的心病。正是因為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何“讓英語培訓機構按企業特定崗位的語言需求培養人才,真正實現企業英語培訓與崗位語言勝任能力的無縫對接”、“如何借助第三方語言測評機構的專業力量完善企業英語培訓外包機制”、“如何更有效地向英語培訓機構下訂單”等話題會被企業HR們所關心和熱議。 在很多有經驗的HR看來,企業內部英語培訓更多是源于改善或提高員工崗位語言勝任能力的直接需求,而企業只有將培訓需求和考核標準量化后,才能精準地向英語培訓機構提出“訂制人才”的標準和要求,這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訂單式培訓”。在企業內部英語培訓的外包操作上,記者最近也注意到越來越多涉外企業的HR們傾向采用“第三方語言測評機構+英語培訓機構”的二元培訓模式。 那么,HR們又是如何借助“二元培訓模式”推進企業英語培訓的需求下單、績效考核及效果評估的?首先,企業借助第三方測評機構的專業化力量和專家資源,先設計好公司各部門相應的崗位英語勝任標準,然后在培訓之前組織相關崗位員工通過相應的英語考試測評,將考試測評的成績與既定的崗位英語勝任標準進行比照,找出能力與勝任之間的差距,并以此量化成培訓需求和向英語培訓機構下培訓訂單的考核標準;其次,英語培訓機構根據企業培訓訂單的培訓需求和考核標準,量身定做相應的培訓方案,對參訓人員進行培訓;最后,在培訓結束時,再次組織參訓人員參與英語測評考試,通過培訓前、培訓后兩次成績對照以檢驗“本次英語培訓的是否達到既定的預期”、“員工的英語勝任能力通過培訓是否得到改善或提高”,做到企業內部英語培訓可量化考核和整體績效評估,避免主觀判斷。 另一方面,由于第三方測評機構的介入,不僅再次引發企業對內部英語培訓外包、培訓績效等問題的關注,并且還直接導致英語培訓外包付費方式的變革,一種按效果付費的模式逐漸興起,即培訓之前先付基本培訓費用,在培訓之后根據效果對培訓機構進行一定的培訓績效獎勵。而且,客觀的成績分析還節省了HR們匯報工作成效的精力,直接用成績數據說話,培訓報告不僅內容詳實客觀,還科學有效。因此,從以上方面可以看出,“第三方語言測評機構+英語培訓機構”的二元培訓模式可以更有效保證企業內部英語培訓的目的性、精準性和實用性,同時二元培訓模式也有助于推動中國企業英語培訓外包市場朝規范化、標準化、可持續性方向發展。 據從一些企業了解,目前最受中國企業青睞的第三方語言測評機構是托業考試(TOEIC),這是由于托業考試主要用于測量母語為非英語國家的人士在日常工作環境中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能力,并且TOEIC還能夠為企業提供多種靈活的語言測評服務如“上門診斷考試服務”、為企業HR部門提供崗位英語測評咨詢及服務。與雅思、GRE等考試相比,托業考試(TOEIC)更注重實際英語的應用能力的考核,并且其考核內容重點更多是放在日常生活、商務、金融、人事、地產、旅行等交流、理解方面,而這又是與企業進行英語培訓的需求方向和初衷相吻合——“通過培訓改善員工在工作中的英語應用能力和水平”。 ETS中國區產品總監李文凱先生則認為,“企業國際化人才培養需要與時俱進,隨著企業內部英語培訓外包市場的興起,‘第三方語言測評機構+英語培訓機構’的二元培訓模式必將成為一種趨勢、一種潮流”,“而正是因為有了第三方測評的存在,使得企業的內部英語培訓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和可量化的考評方式,企業內部英語培訓外包機制也將變得更加完善和靈活”。 到目前為止,托業考試(TOEIC)已為國內數百家企業和機構提供了靈活的“上門診斷考試服務”,其中既包括眾多知名跨國企業如寶潔、摩托羅拉、微軟、IBM、甲骨文、百事等,也包括大型國企如聯想、華為、南航、海爾、海信、東風汽車、東航等。托業考試(TOEIC)正憑借其國際性、實用性、診斷性、靈活性、可靠性等優良特性,日漸成為各大公司人力資源主管所倚重的重要人力資源工具之一,并在企業崗位英語勝任標準、語言培訓、國際化人才招聘、海外派遣等重大人事決策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可以預見,隨著企業英語培訓二元模式的風生水起,以托業考試(TOEIC)為代表的第三方語言測評機構必將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關注和追捧,而第三方測評走俏企業英語培訓外包市場則再次有力地證明了“第三方語言測評機構存的價值和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