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企業招工、農業富余勞動力就業是近年的社會焦點。近日記者從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獲悉,從我市開展“千企扶千村”就業工程試點工作以來,企業主動積極對農民進行勞動技能、安全生產方面的培訓,激發了農民對本土企業的熱情。目前,全市已有430多家企業積極要求與本地農村結對,需要招聘的普工人數達到21300多人。政府出錢、企業培訓、農民上崗的新模式,將在企業和農業富余勞動力之間搭建起橋梁,既解決企業用工急需,又促進農業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 開平農婦的新生活 開平市水口鎮新美村的農婦劉美(化名)婚前曾在廣州等城市打工,婚后沒有工作,安心在家相夫教子,順便干些農活。這幾年孩子大了不用帶了,她閑著沒事,也想找點事干。去年,在村委會干部的發動下,她參加了奔達集團企業的就業培訓,在廠里學習了一個月。一個月后,學會了平車的劉美成為奔達的一名員工,白天有工作,晚上能與家人團聚成為劉美的新生活。 對于大部分農民來說,這種新生活的模式或許正是他們所期盼的。在本地企業就業,一來可以顧及家庭兼顧農活,二來也可以就近工作不用離鄉背井,因此在本地企業參加培訓然后成為其中一員已成為開平農民中的新潮流。據開平市勞動部門介紹,作為開平市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定點培訓機構,單是2005年以來奔達公司就培訓了當地農民工1200多人,而在此之前,奔達集團已有意識地培訓本地農民工,目前該公司員工3000多人中,本地勞動力占了90%以上。 430家企業與農村結對 據市勞動部門介紹,農民增收、企業發展、社會充分就業是“千企扶千村”就業工程的意義所在,近年來,該項工作的各地試點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單是去年底,“千企扶千村”就業工程的試點就為企業輸送了農村富余勞動力5407人,其中貧困村富余勞動力804人。至目前止,“千企扶千村”就業工程的影響力已引起我市眾多企業的關注,有430多家企業要求與農村結對,需要招聘的普工人數達到21300人。 按市政府的工作目標,我市1045條行政村實現各與1家或以上的企業建立結對幫扶勞務合作關系,對有轉移就業愿望、有勞動能力的農村富余勞動力登記率達100%;農村貧困家庭至少轉移就業1人;有轉移就業愿望的農村富余勞動力培訓率達100%,培訓后就業率達70%以上,力求“培訓一人,轉移就業一人,脫貧一戶,提高一家收入”。至2010年,全市每年免費培訓農村富余勞動力4萬人,實現轉移農村富余勞動力3萬人以上。 引導企業承擔用人培訓責任 市勞動部門表示,長期以來,企業需要用人時才招工已成為一種固定的模式,現在國家對培訓工人給予扶持,企業可按職工工資總額2.5%的比例提取教育培訓經費,列入成本開支。企業要充分利用國家給予的優惠政策,落實對農民就業培訓的投入。通過利用信息、技術、設備等優勢,結合用工崗位要求,積極開展農民就業培訓。對自身沒有能力開展職工培訓的企業,各市、區人民政府可依法對其職工教育培訓經費實行統籌。 與此同時,對村委會組織介紹農民實現就業、并與企業簽訂一年以上勞動合同的,按成功推薦1名農民就業,由用人單位所在地財政給予村委會一次性100元推薦就業服務補助。對完成當年本村農業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任務的就業聯絡員,可在就業服務補助資金中安排每月50元給予年度績效津貼。 |